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246章 薄弱的补给路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赣南的冬雨裹着寒气,砸在总指挥部的铁皮屋顶上,噼啪作响。

陈默坐在情报处的木桌前,指尖划过堆积如山的后勤报表,油墨字迹被水汽洇得发花,却挡不住那行刺眼的数字——“西线补给线日均运输量300吨,守卫兵力仅一个连”。

他猛地攥紧报表,指节泛白。

这是他连续三天熬夜整理的“围剿部队补给路线分析”,终于从密密麻麻的数字里,揪出了敌军的命门。

桌上摊着三张泛黄的路线图,红线标注的三条补给主干线像蛇一样缠在赣南地图上:东线沿赣江走水路,船运便捷且有炮艇护送;中线穿平原,汽车队配一个营守卫;唯有西线,从吉安出发,翻越大庾岭,全程两百多里山路,只能靠骡马运输,守卫的竟是最弱的地方保安团改编连。

“陈处长,您早饭还没吃呢。”

小李科长端着碗热粥进来,见他盯着地图出神,凑过去一看,“又在看补给路线?刘处长昨天还说,这些报表随便整整就行,戴老板只关心堡垒进度。”

陈默接过粥,却没喝,指着西线的路线图:“你看,这条线最长,又是山路,骡马每天只能走30里,要是遇到雨天,说不定还得耽搁。而且守卫的是保安团,战斗力比正规军差远了。”

小李挠挠头:“管他呢,只要能把弹药运到就行。不过话说回来,上个月西线就丢了两车粮食,说是被山匪劫了,现在每天都得派侦察兵探路。”

“山匪?”陈默心里一动,嘴角勾起不易察觉的弧度——哪来的山匪,分明是苏区的游击队。

他放下粥,拿起铅笔,在西线路线旁重重画了个三角,标注“山路、骡马、保安团守卫,上月遭劫”。这些关键词,是送给苏区最珍贵的礼物。

他翻出近一个月的后勤损耗记录,西线的“非正常损耗”一栏,数字节节攀升:

10月5日,丢失粮食两车;10月12日,弹药箱被撬,损失步枪子弹五百发;10月20日,骡马受惊,摔落药品十余箱。而东线和中线,损耗几乎为零。

“果然是这里。”

陈默低声自语。西线不仅守卫弱,路线还绕,中途要经过三处狭窄山坳,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一匹骡马通过——简直是为伏击量身定做的地形。

他连忙拿出张薄纸,飞快写下:“敌军补给三线:东线水路(炮艇护)、中线平原(一营守)、西线山路(保安团守,长200里,经3处窄坳,上月三遭劫),建议重点打击西线,断其粮弹。”

写完,他把薄纸折成指甲盖大小,塞进钢笔笔杆的夹层——这是他新找的藏物点,笔杆中空,刚好能藏下小纸条,就算被搜查,也只会以为是普通钢笔。

“陈处长,刘处长让您去趟他办公室。”收发室的士兵敲门喊道。

陈默连忙把钢笔别在口袋里,整理好桌上的报表,快步走向刘处长的办公室。

刘处长正对着一份电报皱眉,见他进来,把电报扔过来:“戴老板催后勤报告了,让咱们分析下各线补给风险,明天就得交。你整理的那份路线分析,重点写东线和中线,西线那边没什么大事,一笔带过就行。”

陈默心里一喜,正中下怀。

他接过电报,假装为难:“可是刘处长,西线上个月丢了好几次补给,要是不写清楚,万一再出问题,戴老板怕是要怪罪。”

“怪罪什么?”

刘处长摆摆手,语气不耐烦,“不就是几个山匪嘛,保安团已经加强巡逻了。戴老板现在最担心东线,赣江那边怕被苏区的人炸船,你重点分析下东线的防护,西线随便写两句‘一切正常,偶有小损耗’就行。”

“是。”

陈默低头应着,心里却在冷笑——刘处长的轻敌,正好给了他机会。他走出办公室,脚步轻快,手里的电报成了他“弱化西线风险”的最好借口。

回到座位,陈默立刻开始写后勤报告。

东线部分,他写得详详细细:“赣江航道窄,苏区可能利用渔船设伏,建议增派两艘炮艇,加强夜间巡逻”;中线则写“平原开阔,易遭游击队突袭,建议增加汽车队护卫兵力”;轮到西线,他只淡淡写了一句:“西线为山路,运输较慢,偶有山匪骚扰,已督促保安团加强戒备,无重大风险”。

写完,他把报告放在桌上,故意将西线的“保安团”写成“正规军”,又把“上月三遭劫”改成“上月偶有损耗”。

做完这一切,他看着报表上的西线数据,心里清楚——这份掺了假的报告,既能骗过戴笠和刘处长,又能为苏区争取时间,让他们放心打击西线补给。

中午吃饭时,陈默故意坐在后勤科老周旁边,假装闲聊:“周哥,最近西线的补给车还常被劫吗?我写报告的时候,刘处长让我少提这事。”

老周压低声音,往嘴里扒了口饭:“怎么没劫?昨天又丢了半车盐!保安团那群废物,只会喝酒,根本不巡逻。我跟张参谋长提过,让他派正规军去守,他说中线要修堡垒,抽不出人。”

“正规军抽不出人?”陈默心里一动,“那西线的守卫,短期内不会加强?”

“肯定不会!”

老周撇撇嘴,“堡垒推进得正急,弹药粮食都往中线运,谁管西线?再说了,西线运的大多是粮食和盐,不是军火,戴老板也不重视。”

粮食和盐!

陈默眼睛一亮。这些看似普通的物资,却是苏区最缺的。

要是能断掉敌军的粮食补给,不仅能延缓堡垒推进,还能让前线士兵士气低落。

他连忙掏出小本子,假装记工作,飞快写下“西线近期不增兵,运粮盐为主,保安团松懈”。

吃完饭,陈默借口回宿舍取东西,快步跑回宿舍。

他从钢笔夹层里掏出那张薄纸,把老周说的信息添上去:“西线守兵短期不增,运粮盐,保安团松懈,可频繁伏击。”

然后他把薄纸重新折好,塞进笔杆,又用胶水把笔帽粘牢——这样就算有人拿他的钢笔,也不会发现里面的秘密。

下午,陈默把后勤报告送给刘处长。刘处长翻了翻,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就这样写,明天我亲自送给戴老板。你去把西线的补给时间表整理出来,给保安团发过去,让他们按点接应。”

“是。”

陈默接过刘处长递来的空白表格,心里一阵激动——补给时间表!

有了这个,苏区就能精准掌握运输时间,提前设伏。他回到办公室,快速整理时间表:西线补给队每天早上六点从吉安出发,中午12点在大庾岭下的茶亭休息,下午6点到达前线。

他故意把休息时间写得格外详细:“中午12点至1点,在大庾岭茶亭休整,骡马饮水,士兵吃饭”——这个时间段,士兵最松懈,是伏击的最佳时机。

整理完,他把时间表复制了一份,原件送给保安团,复制件锁进自己的铁皮柜,准备下次传给周万霖。

傍晚,周万霖打电话到后勤科,说后天来送盐。

陈默心里一紧——机会来了!他连忙借口对账,跑到后勤处,接过老周手里的电话:“周掌柜,我托你带的东西,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陈先生。”周万霖的声音压低,“我后天一早到,直接去后勤处找你。”

“好,”陈默道,“这次的东西很重要,你一定要亲手交给老掌柜,别让任何人看到。”

挂了电话,陈默回到办公室,从铁皮柜里拿出西线补给路线图和时间表复制件,又从钢笔夹层里取出那张薄纸,一起折好,塞进鞋底的夹层——那里已经藏过部署图,这次藏补给情报,同样安全。

晚上加班时,刘处长突然来办公室,手里拿着份电报:“戴老板来电,说西线的粮食运输太慢,让咱们督促保安团加快速度,别耽误堡垒修建。”

陈默接过电报,心里冷笑——戴老板越催,保安团越急,运输队就越容易出纰漏。

他假装点头:“我明天就给保安团发报,让他们加快运输。”

刘处长走后,陈默看着桌上的电报,突然有了个主意。

他拿出一张空白电报纸,模仿保安团的语气写了封电报:“西线运输队明日提前至五点出发,赶在雨天前到达前线”,然后把电报发了出去——他算准了,运输队提前出发,士兵没休息好,肯定会更松懈,苏区的伏击成功率也更高。

做完这一切,陈默长长舒了口气。窗外的雨还在下,夜色浓得像化不开的墨。他摸了摸鞋底的情报,心里充满了希望——只要这份情报能顺利送到苏区,他们就能精准打击西线补给,断敌军的粮道,延缓堡垒推进的速度。

第二天一早,陈默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保安团的回电:“运输队已提前至五点出发,预计下午五点到达。”

他心里一喜,连忙把这个消息记在小本子上,准备后天告诉周万霖,让他一起传给苏区。

上午十点,作战会议准时开始。张参谋长在会上发脾气:“中线的堡垒进度太慢,都是因为粮食没跟上!西线的运输队干什么吃的?再慢,我撤了他们的职!”

陈默坐在角落里,假装记录,心里却在想——西线的补给一断,中线的堡垒进度肯定会更慢,苏区就能有更多时间准备。

他抬头看向墙上的地图,西线的路线像一条脆弱的线,只要轻轻一扯,就能断掉敌军的命脉。

会议结束后,刘处长拍了拍陈默的肩:“戴老板很满意你的后勤报告,说你分析得很到位。好好干,以后有机会,老板会提拔你。”

陈默点点头,心里却在冷笑——他要的不是提拔,是革命的胜利。

他跟着刘处长走出总指挥部,看着远处的堡垒在雨中渐渐成型,心里坚定——就算堡垒修得再坚固,只要断了补给,也只是一堆没用的石头。

傍晚,陈默收到消息,西线运输队果然在中午12点准时到达茶亭休息,虽然没遭到伏击,但士兵们因为提前出发,个个哈欠连天,连警戒都忘了。

他心里一阵激动——苏区的同志肯定收到了他之前的情报,正在准备更大的伏击。

回到宿舍,陈默从鞋底掏出情报,又添了句:“运输队明日五点出发,中午12点茶亭休整,士兵疲惫,警戒松懈”。

然后他把情报重新藏好,躺在床上,摸了摸脖子上的平安符——苏晴,老掌柜,周万霖,还有苏区的同志们,再坚持一下,胜利很快就要来了。

第三天一早,周万霖如期而至。

陈默借口对账,把他拉到后勤处的仓库里,快速从鞋底掏出情报:“这是西线补给的情报,路线、时间、守卫都写清楚了,你一定要亲手交给老掌柜。”

周万霖接过情报,小心塞进袖口:“陈先生放心,我这次走西线,正好能看看那边的情况,下次来告诉你。”

“好,”陈默道,“你路上小心,西线不太平,遇到运输队,别靠太近。”

送走周万霖,陈默回到办公室,心里松了口气。他看着桌上的西线补给报表,嘴角勾起一抹微笑——敌军的薄弱点,已经被他找到;苏区的反击,即将开始。他拿起笔,在报表上写下“西线补给,重中之重”,然后把报表锁进铁皮柜。

窗外的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总指挥部土坯房上。

陈默握紧拳头,心里默念:苏区的同志们,加油!西线补给线已经暴露,胜利就在前方!而他,会继续在敌人的心脏里,寻找更多的薄弱点,为苏区传递更多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