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252章 内心自责延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赣南的深夜,总指挥部的帐篷里还亮着一盏油灯,豆大的火苗被风一吹,忽明忽暗。

陈默坐在折叠桌前,指尖捏着支钢笔,却久久没落下——桌上摊着张皱巴巴的战报,“西线伏击仅毁三车粮,敌军补给未断”几个字,被他的指腹摩挲得发毛,像根刺,扎得心里又酸又疼。

帐篷外传来巡哨士兵的脚步声,“噔噔”的皮靴声混着风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陈默放下笔,摸了摸胸前的旧怀表——表盖内侧的暗格还留着油纸的褶皱,那是上次延误的情报留下的痕迹。

他想起周万霖回来时说的话,“李庄关卡突然封路,绕了三天才过去”,可心里的自责却半点没减——是他考虑不周,没提前预留出足够的传递时间,没多设几条备用路线,才让苏区错失了彻底切断西线补给的机会。

“要是我早两天把情报交给周万霖,要是我多找个商贩备用……”陈默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

他打开怀表,看着里面的“晴”字,突然想起苏晴在上海阁楼里说的话,“咱们传递情报,安全第一,可也得把时间算准,差一天,可能就是生死之别”。当时他还笑着说“放心,我有数”,现在想来,自己还是太疏忽了。

油灯的光映在纸上,陈默拿起笔,笔尖落在“反思”两个字上,墨水晕开,像是他此刻的心情。

他一笔一划地写:“此次西线情报延误,因未预判关卡临时封锁,未预留传递缓冲时间,致伏击效果折半。

后续需提前两天准备情报,确保传递时间充裕;同时多设一条民间渠道,不依赖单一盐商,避免因一人受阻而断链。”

写着写着,笔尖顿住了。

他想起广昌丢失的战报,想起苏区“左”倾领导硬拼堡垒的被动,心里更沉了——要是那次情报没延误,苏区能彻底断了西线补给,说不定广昌就不会丢得这么快,红军也不用这么早启动主力转移。

他用力攥紧笔,指节泛白,纸上的字迹都歪了:“身为情报传递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次失误,虽未致重大伤亡,却让敌军得以喘息,需引以为戒,绝不再犯。”

帐篷外的风更大了,油灯的火苗晃得厉害。陈默起身走到帐篷口,撩开帘子一角——外面黑漆漆的,只有远处岗楼的探照灯偶尔扫过,照亮一小片黄土。

他想起前线战壕里的士兵,想起苏区转移的红军,想起苏晴在上海钟表铺里焦急等待的样子,心里一阵热流——他不能沉浸在自责里,得弥补这个失误,得在离开前线前,再传递一份有价值的情报。

“敌军追剿路线……”陈默眼睛一亮。

戴笠最近总在会议上提“红军转移后,要趁势追剿,斩草除根”,他手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追剿计划草图,只要把这个情报送出去,苏区就能提前做好准备,避开敌军的追剿主力。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心里的自责就少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坚定——一定要把这份情报送出去,弥补之前的失误。

回到桌前,陈默翻出藏在床垫下的追剿计划草图——这是他昨天从刘处长的文件柜里偷偷抄的,上面标注着敌军追剿的三个方向:东路沿赣江布防,西路走山区小路,中路是主力,沿官道追击。

他拿起笔,在草图上圈出西路的“薄弱点”——那里是山区,敌军辎重难行,最适合苏区伏击。

“得赶紧把这个整理好,明天交给周万霖。”

陈默把草图折好,塞进怀表暗格,又摸了摸暗格——这次他用蜡纸包了三层,还在外面写了“紧急”两个小字,提醒苏区务必重视。

他重新拿起笔,在反思后面添了句:“拟于调回南京前,传递敌军追剿路线情报,重点标注西路薄弱点,助力苏区反追剿,以补前过。”

写完,他把反思纸叠好,塞进怀表链的小挂袋里——这是他的秘密,不能让任何人看到。

他吹灭油灯,躺在折叠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怀表贴在胸口,表针“滴答滴答”的声音,像在为他倒计时,也像在为弥补失误的决心敲着鼓点。

他想起第一次传递情报时的紧张,想起用怀表交接时的默契,想起情报顺利送到时的喜悦,也想起这次延误后的愧疚。

这些情绪像潮水,一波波涌上来,却让他更加坚定——情报传递,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细节,每一次预判,都关系着无数人的生死。

他暗下决心,以后不管多危险,不管多忙碌,都要把准备做在前头,绝不让“延误”再发生。

天快亮时,陈默才迷迷糊糊睡着。

梦里,他看见苏区的红军拿着他送的追剿路线图,在西路山区设下伏击,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看见苏晴拿着他的反思纸,笑着说“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看见周万霖拍着他的肩,说“这次情报送得及时,苏区同志都夸你呢”。

可就在这时,戴笠突然出现,手里拿着他的反思纸,脸色铁青……

陈默猛地惊醒,冷汗湿透了衣衫。

帐篷外已经亮了,远处传来起床号的声音。他揉了揉太阳穴,起身收拾好反思纸和怀表,心里却很清醒——梦里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戴笠对他的怀疑还没消除,这次传递追剿路线情报,必须更加小心,不能出任何差错。

早上洗漱时,陈默碰到了小李科长。

小李拿着个馒头,笑着道:“陈处长,您昨晚没睡好?眼睛都红了。”

“没事,”陈默接过馒头,咬了一口,“昨晚整理战报,晚了点。对了,周万霖今天来送盐吗?”

“来,”小李点点头,“后勤科老周说,他今天上午就到,还带了点上海的点心,说是给您的。”

陈默心里一喜——正好,能把追剿路线的情报交给周万霖。

他连忙道:“太好了,我正好有份‘后勤报表’要让他带回去。”

吃完早饭,陈默回到帐篷,把追剿路线草图从怀表暗格里取出来,重新抄了一份,用极小的字体写在油纸上,又在旁边标注“西路山区敌军辎重难行,可设伏;中路为主力,需避开”。

抄完,他把油纸折好,塞进怀表暗格,又用胶水把暗格缝隙粘牢——这次绝不能再出意外。

上午十点,周万霖果然来了。

陈默借口去后勤科对账,把他拉到帐篷后面的角落。

“陈先生,您要的点心带来了。”周万霖递过一个纸包,里面是上海的桂花糕。

陈默接过纸包,快速从怀表暗格里取出油纸:“这是敌军追剿路线,重点在西路,你赶紧送去苏区,一定要亲手交,别再延误了。”

周万霖接过油纸,小心塞进袖口,脸色严肃:“陈先生放心,这次我走最隐蔽的小路,绝不会再耽误。只是戴老板最近查得严,我送完情报,可能得躲几天再回来。”

“好,”陈默点点头,“安全第一,你自己多保重。这次情报很重要,关系到苏区能不能避开追剿,弥补上次的失误,全靠你了。”

周万霖拍了拍胸脯:“您放心,就算拼了这条命,我也得把情报送到!”

送走周万霖,陈默心里松了口气,却又有些紧张——不知道这次能不能顺利送到,不知道能不能真正弥补上次的失误。

他摸了摸怀表,表针“滴答滴答”地走着,像是在为情报传递加油。

中午,刘处长拿着份电报进来:“陈处长,戴老板来电,让你准备一下,过两天调回南京,负责后方情报支援。”

陈默心里一动——调回南京?正好,能趁机回上海见见苏晴,了解一下情报接收情况。他连忙点头:“是,我这就收拾东西。”

刘处长走后,陈默坐在折叠桌前,拿起那张反思纸,看了又看,然后把它烧了——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火苗舔舐着纸张,把“自责”和“决心”都烧成了灰烬,却让他心里更加坚定:以后不管在南京还是上海,不管传递什么情报,他都会记住这次的教训,提前准备,多留后路,绝不让失误重演。

晚上,陈默接到上海的秘密电报:“已过李庄关卡,情报安全,明日可到苏区。”

他看着电报,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总算没白费功夫,这次应该能弥补上次的延误了。

他把电报夹进账本,拿起怀表,走出帐篷——夕阳正慢慢落下,把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

他站在山坡上,望着苏区的方向,心里默念:苏区的同志们,这次情报一定能及时送到,你们一定要安全转移,一定要避开敌军的追剿。

我会记住这次的教训,以后用更谨慎的态度,传递更多的情报,为革命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夜色渐浓,总指挥部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

陈默回到帐篷,开始收拾行李——只有一个小包袱,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那枚旧怀表。

他知道,调回南京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挑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带着这次的教训,带着弥补失误的决心,继续在情报传递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