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258章 两人工作接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京的盛夏闷热难耐,情报一处办公室的吊扇“嗡嗡”转着,却吹不散空气中的紧张。

陈默坐在桌前,指尖捏着份红军转移的加密电报,眉头微蹙——电报里的“黔东集结”字样被刻意模糊,显然是传递者怕被截获而做的手脚。

“处长,这份电报我试着破译了。”柳媚抱着文件夹走进来,额角带着薄汗,却丝毫不见慌乱。

她将一张破译纸放在陈默面前,上面清晰写着:“红军主力将于三日后在黔东江口集结,补充粮食后继续西进。”

陈默抬眼看向她——她手里还捏着支铅笔,指尖沾着淡淡的墨水,显然是刚破译完就送过来的。

“怎么破译的?”他刻意放缓语气,想探探她的底。

柳媚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毫不避讳地指着电报:“这种密码是红军常用的‘移位式’,我在特训班练过。您看这里,‘模糊’的其实是关键指令,通过前后文的关联词‘粮食’‘西进’,就能反推出‘黔东江口’是集结点。”

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着破译逻辑图,线条清晰,逻辑缜密,完全不像新手的手笔。

陈默心里暗暗警惕——她不仅破译速度快,还能精准抓住红军的密码规律,这份能力太扎眼。

他不动声色地颔首:“分析得很到位。把这份情报整理进‘红军转移档案’,重点标注集结时间,明天报给戴老板。”

“好!”

柳媚答应得干脆,却没立刻起身,反而拿起桌上的另一份战报,“处长,这是敌军追剿部队的动向,他们往湘西增派了两个师,会不会是预判到红军要去黔东?”

陈默心里一紧——她居然能从追剿部队的调动里,反向预判红军的动向,这份敏锐度远超普通特工。

他放下电报,语气平淡:“追剿部队的调动是戴老板亲自安排的,具体意图,不用我们揣测。做好情报整理即可。”

柳媚眼里闪过一丝意外,随即笑着应:“是,处长说得对,我不该多问。”

她拿起文件夹,却在转身时顿了顿,“处长,您整理情报一上午了,我去给您买杯冰咖啡吧?秘书科的小张说,街角那家的咖啡特别好。”

“不用,谢谢。”陈默拒绝得干脆。

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他拿起那份追剿战报,指尖在“湘西增兵”几个字上顿了顿——柳媚说的没错,敌军增兵湘西,确实是冲着黔东来的,可她一个刚入职的秘书,怎么敢直接质疑戴老板的安排?

下午的情报分析会上,戴笠重点询问红军的集结情报。

陈默刚汇报完“黔东江口集结”,柳媚就主动开口:“戴老板,根据红军的转移速度和补给情况。如果不出意外,我预判他们在黔东补充粮食后,会往遵义方向走,那里地形复杂,易守难攻,适合建立临时根据地。”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没人敢在戴笠面前做主观预判,更何况是个刚毕业的中尉。

戴笠看向柳媚,眼神锐利:“柳媚,你这么果断,依据是什么?”

“回戴老板,”柳媚镇定自若,“一是遵义周边有粮道,能解决红军的补给问题;二是敌军在遵义的布防薄弱,只有一个保安团;三是红军之前多次在山区建立根据地,有经验。”

她的回答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连戴笠都忍不住点头:“有一点道理,陈默处长,你怎么看?”

陈默心里咯噔一下——柳媚等于是把他架在了火上。

他沉吟片刻:“柳媚的分析有参考价值,但情报工作讲究‘实锤’,建议派侦察队去遵义周边探查,确认布防情况后,再做预判。”

这个回答既没否定柳媚,又坚持了“证据优先”的原则,戴笠满意地点头:“就按你说的办。柳媚,你协助陈默制定侦察计划,明天报给我。”

“是!”柳媚和陈默同时应道。

散会后,柳媚快步跟上陈默,笑着说:“处长,刚才谢谢您帮我圆场,我是不是太冒失了?”

“职场新人,难免急切。”陈默语气平淡,却加快了脚步。

柳媚却不依不饶,继续道:“处长,您在江西前线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预判与证据’的矛盾?听说您当时为了摸清红军的堡垒部署,亲自去边界视察,还遇到了暴雨滞留,太辛苦了。”

这话看似关心,却字字都在试探他的前线经历——“堡垒部署”“暴雨滞留”,全是他刻意掩盖的敏感点。

陈默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她:“前线的事,过去就不提了。现在重点是侦察计划,你先整理遵义的地形资料,我去联系侦察队,下班前汇总。”

“好!”柳媚点头,眼里却闪过一丝得逞的笑意——她终于让陈默开口提了“前线经历”。

下午下班前,柳媚拿着整理好的地形资料找到陈默。

资料里不仅有遵义的山脉、河流分布图,还标注了敌军保安团的驻地、兵力,甚至连当地的粮店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处长,我托后勤科的人查了遵义的布防档案,这是最新的资料。”

陈默翻看着资料,心里愈发警惕——她不仅能快速整理地形,还能调动后勤科的资源,人脉远比表面看起来广。

他合上资料:“做得很好,侦察计划就按这个来。你先回去吧,明天一早开会用。”

“好。”柳媚转身离开,却在门口回头道:“处长,您今晚要加班吗?我家就在附近,可以帮您带份夜宵,我做的红烧肉特别好吃。”

“不用,我很快就走。”

陈默再次拒绝。看着她的背影消失,他拿起那份地形资料,指尖在“粮店位置”上顿了顿——柳媚标注的粮店,正好是红军可能补充粮食的地方,她的精准度,简直像提前知道红军的计划。

晚上,陈默留在办公室,反复翻看柳媚整理的所有资料——从红军转移路线到敌军追剿动向,从地形分析到密码破译,每一份都精准得可怕,却又找不到任何破绽,完全像是一个“天赋异禀”的特工在认真工作。

他摸了摸胸前的怀表,表盖内侧的“晴”字温热。

想起在上海的苏晴通过老掌柜转来的消息:“南京军统内部有人在调查‘江西前线情报官’,注意身边人。”柳媚的出现,会不会和这次调查有关?

第二天一早,侦察计划顺利通过戴笠的审批。

散会后,柳媚再次找到陈默:“处长,戴老板夸咱们的计划做得好,还说要给咱们情报一处记功呢!”她脸上带着真切的笑意,眼神却在快速扫过陈默桌上的文件。

“都是团队的功劳。”陈默语气平淡,“你去把侦察队的联络方式整理好,随时跟进消息。”

“好!”

柳媚答应着,却没立刻走,反而道:“处长,我听说您在上海有个熟人,是咱们复兴社的特工,表面身份是开钟表行的?我最近想买块怀表,您能帮我推荐一下吗?”

陈默心里一沉——她居然查到了苏晴和老掌柜的钟表行!这绝不是个巧合。

他强压着心里的紧张,语气自然的答道:“只是普通朋友,我很少去上海,不太清楚行情。你想买怀表,可以让秘书科的人帮你打听。”

柳媚眼里闪过一丝失望,随即笑着道:“好吧,谢谢处长。”

她转身离开,脚步轻快,却在门口顿了顿,像是在确认陈默的反应。

看着她的背影消失,陈默拿起桌上的电话,打给老掌柜:“最近别让苏晴来南京,也别主动联系我,有人在调查我。”

老掌柜连忙答应,陈默挂了电话,心里清楚——柳媚这只“燕子”,已经开始试探他的软肋,接下来的日子,必须更加谨慎,绝不能让她抓住任何破绽。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烈,陈默坐在桌前,看着柳媚整理的侦察计划,指尖在纸上轻轻敲击——他不知道柳媚的真实目的,是戴笠的监控,是军统内部的调查,还是其他势力的渗透?

但他知道,必须和柳媚保持距离,既要利用她的专业能力获取情报,又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能让她发现任何关于组织和苏晴的秘密。

他摸了摸胸前的怀表,表针“滴答滴答”地走着,像是在为这场无声的较量倒计时。

他知道,和柳媚的工作接触,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稳、走得细,才能在这场危机四伏的情报战中,守住自己,守住组织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