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272章 遭遇国军多轮拦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34年11月的南京,寒风裹挟着冷雨拍打情报一处的玻璃窗,将窗外的梧桐枝桠打得噼啪作响。

陈默坐在桌前,指尖捏着份刚收到的前线侦察报告,纸张因他用力攥握而边缘发皱,报告上“红军向贵州转移,沿途遭国军七轮拦截,湘江一战损失过半”的文字,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他的心脏。

他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湘江两岸的惨烈画面——红军战士冒着敌军的炮火强行渡江,鲜血染红了江水,担架上的伤员呻吟不止,而他整理的封锁线情报还在路上,没能及时送到。

这份迟滞,像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让他喘不过气。

“处长,戴老板催着要红军损失评估报告,您整理得怎么样了?”

柳媚抱着文件夹走进来,雨丝打湿了她的发梢,脸上带着一丝急切。

她将一份《国军追剿战果汇总》放在陈默面前,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轮拦截的“歼敌人数”,数字被刻意夸大,与陈默掌握的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陈默睁开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拿起汇总表,指尖划过“湘江战役歼敌三万”的虚假数据,心里冷笑——国军为了邀功,竟将红军的战略转移说成“惨败”,却不知红军是为了掩护主力,主动牺牲后卫部队。

“我知道了。”

陈默语气平淡,翻开侦察报告,开始撰写评估报告。

他必须尽快完成这份报告,既能应付戴笠,又能趁机传递真实情报——红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主力仍在,正向贵州遵义转移,而国军的追剿部署存在巨大漏洞,这才是组织最需要的信息。

撰写报告时,陈默刻意“夸大”红军的损失:“红军经七轮拦截,兵力锐减,士气低落,被迫向贵州山区逃窜,已无大规模反击能力。”他用“逃窜”“无反击能力”等词汇,迎合戴笠“剿共必胜”的预期,降低他对追剿进度的警惕。

但在报告的末尾,他又巧妙地埋下“伏笔”:“国军追剿部队虽战果显着,但存在兵力分散、协调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黔东方向,仅部署王家烈部一个师,恐难形成有效堵截。建议集中兵力,重点防守遵义、娄山关等战略要地。”

这番话看似是“剿共建议”,实则是向组织传递关键情报——黔东兵力薄弱,红军可从那里突破;遵义是国军防御重点,需提前规避。

他知道,这份报告经戴笠审阅后,会下发到各追剿部队,老周能通过后勤科的渠道,将这些“建议”转化为情报,传递给红军。

“处长,您这份报告写得太精准了!”

柳媚凑过来翻看,眼里带着敬佩,“尤其是指出兵力分散的问题,戴老板肯定会采纳您的建议。”她完全没察觉,这份“剿共报告”里藏着的情报密码。

陈默不动声色地合上报告:“都是基于侦察情报的分析,没什么特别的。你把报告送给戴老板,顺便把这份《追剿部队部署调整建议》也带上,让他参考。”他递过去的建议里,详细标注了各部队的调动时间和防守区域,实则是为红军提供“避堵路线图”。

柳媚接过文件,快步离开。

陈默走到窗边,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雨幕中,心里的焦急丝毫未减——红军还在向贵州转移,国军的拦截一轮紧过一轮,他必须尽快传递更精准的追剿情报,帮助红军避开即将到来的围堵。

他打开档案柜,取出最新的追剿部队调动情报——薛岳部已抵达黔东,正沿公路向遵义推进;周浑元部在娄山关布防,构筑碉堡群;王家烈部虽名义上防守贵州,却因内部派系斗争,士兵士气低落,很多据点形同虚设。

“这些信息必须立刻送出去!”

陈默心里默念。他快速将情报整理成简洁的暗语:“黔东公路有追兵(薛岳部),娄山关有碉堡(周浑元部),贵州守军涣散(王家烈部),可从遵义南侧山区绕行。”

他将暗语写在一张极小的纸条上,折叠后塞进怀表暗格,那里还藏着苏晴上次写来的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对他的牵挂。

傍晚,陈默借口“去档案库归还文件”,来到老周的布店。

雨下得更大了,街上行人稀少,正好为他掩护行踪。

“老周,情况紧急!”

陈默将纸条递给老周,语气急促,“红军正向遵义转移,薛岳和周浑元部正在围堵,让他们务必从南侧山区走,避开公路和娄山关!”

老周接过纸条,快速看完,脸色凝重:“我明白!今晚就安排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出去,绝不会耽误!”

他顿了顿,看着陈默湿透的肩膀,忍不住道:“陈先生,你太冒险了,这么大的雨还出来,万一被柳媚发现……”

“没时间了!”陈默打断他,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眼神却异常坚定,“红军多耽误一天,就多一分危险。只要能帮他们避开围堵,这点风险不算什么。”

他摸了摸胸前的怀表,想起苏晴怀孕的样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做的这一切,不仅是为了红军,更是为了孩子能在和平的世界里出生。

从布店出来,陈默冒着大雨快步返回复兴社。

路上,他刻意绕了几条远路,确认没有跟踪者后,才走进总部大楼。情报一处的灯还亮着,柳媚正在整理文件,见他浑身湿透,惊讶地问:“处长,您怎么淋成这样?刚才去哪里了?”

“去档案库还文件,没想到雨下这么大。”

陈默语气平淡,拿起毛巾擦着脸,“戴老板对报告满意吗?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调整追剿部署?”他刻意转移话题,不让柳媚追问行踪。

“戴老板特别满意,”柳媚笑着道,“还说要按您的建议,让薛岳部加快向遵义推进,周浑元部加固娄山关防御。您看,您的建议马上就要落实了!”

陈默心里松了口气——他的“建议”被采纳,意味着红军能精准掌握敌军的部署调整,提前规避风险。

他点点头,语气疲惫:“那就好,赶紧整理完下班吧,这么大的雨,路上注意安全。”

柳媚点点头,没再多问。

陈默坐在桌前,看着窗外的大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情报能尽快送到红军手中,希望他们能顺利避开围堵,希望这场艰苦的长征,能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