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 第284章 建立“药品运输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4章 建立“药品运输道”

1935年5月的南京,夜色如墨,陈默坐在情报一处的办公室里,指尖捏着组织传来的密信,信纸因反复摩挲而微微发皱。

信上“建立药品运输通道,利用复兴社资源,联络上海地下党外围人员,绝对保密”的指令,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心头。

这是他潜伏以来最艰巨的任务,既要动用复兴社资源,又要避开特务处的监视,还要确保药品安全送达苏区,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处长,您还没下班?戴老板刚才还问起您,说大渡河的追剿情报明天就要。”

柳媚端着杯热牛奶走进来,看着陈默紧锁的眉头,语气带着关切。

她最近明显感觉到陈默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要应对派系斗争,还要处理繁杂的情报工作,常常加班到深夜。

陈默抬起头,将密信塞进怀表暗格,接过牛奶抿了一口,语气平淡:“快了,再梳理一下上海的人脉,明天要跟那边对接情报。你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还要整理大渡河的布防图。”

他刻意提起“上海人脉”“情报对接”,将“药品运输”的真实意图隐藏在工作之下,不让柳媚起疑。

柳媚点点头,转身离开时,忍不住回头看了眼陈默——他坐在灯下,身影被拉得很长,脸上满是疲惫,却依旧眼神坚定,像一株在风雨中顽强挺立的松柏。

她心里暗暗佩服,却不知道,这位“坚定的反共骨干”,正在秘密筹划着一场拯救红军的药品运输行动。

办公室里恢复安静,陈默打开抽屉,取出一本厚厚的人脉簿——这是他潜伏多年积累的资源,上面记录着上海各行各业的人物,有西药商、盐商、船运老板,还有不少是复兴社特务处的线人。

他的手指在“西药商”一栏缓缓划过,最终停在“沈万山”这个名字上。

沈万山是上海最大的西药商,也是陈默发展的秘密线人。

早年沈万山因走私西药被特务处抓捕,是陈默以“戴罪立功”为由保释了他,此后便一直为陈默提供西药情报,偶尔也会帮他传递一些无关紧要的消息。

此人为人谨慎,口风极严,且在上海西药界人脉广阔,是建立药品运输通道的最佳人选。

“就找他。”陈默轻声自语,拿起电话,拨通了沈万山在上海的秘密号码。

电话接通后,他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用暗号问道:“沈老板,上次托你找的‘奎宁’,有货吗?我这边急需。”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沈万山压低的声音:“有货,但最近管控严,价格高。陈先生要多少?用来做什么?”

他知道陈默的身份,也清楚“奎宁”是抗疟特效药,通常只有军队才会大量采购,心里难免有些疑惑。

陈默语气沉稳:“50瓶,复兴社特务处需要储备,预防前线士兵感染疟疾。你找个可靠的渠道,把货送到南京‘亨得利钟表铺’,找老吴交接。记住,走秘密渠道,别让任何人知道,包括你的伙计。”

他刻意强调“复兴社需求”,既给了沈万山合理的理由,又暗示了此事的重要性。

沈万山立刻明白其中利害,语气坚定:“放心,陈先生,我明天就安排,保证按时送到,绝不出差错。”

挂了电话,陈默松了口气,第一步总算迈出了。

但他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药品采购只是第一步,运输才是最大的难题。从上海到苏区,路途遥远,沿途不仅有国民党的关卡检查,还有特务处的严密监控,稍有不慎,不仅药品会被查获,整个运输通道也会暴露。

他再次翻开人脉簿,目光落在“盐商”一栏——上海的盐商常年走水路运输,与沿途关卡关系熟络,且运输的盐船体积大,容易藏匿药品。

其中“王大海”是陈默的老相识,此人为人仗义,曾多次帮陈默运送过情报,值得信任。

第二天一早,陈默借口“去上海对接大渡河情报”,乘坐最早的火车前往上海。

抵达上海后,他没有直接联系王大海,而是先去了沈万山的西药铺——沈万山已经将50瓶奎宁和50瓶磺胺准备好,分装在十几个小药瓶里,外面裹着油纸,伪装成“保健品”。

“陈先生,货都在这儿了,”沈万山将药瓶交给陈默,语气担忧,“最近特务处查得紧,你一定要小心。要是出了问题,可别连累我。”

“放心,”陈默接过药瓶,放进随身的公文包,“我做事,你放心。以后少不了还要麻烦你。”

离开西药铺,陈默来到王大海的盐行。

王大海见到他,立刻将他引到后院密室:“陈先生,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有急事?”

陈默点点头,语气严肃:“王老板,我需要你帮个忙——把一批‘工业原料’从上海运到苏区边界,走水路,沿途关卡你负责打通。记住,绝对保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里面是什么。”他没有说明是药品,只说是“工业原料”,以免王大海担心。

王大海沉吟片刻,道:“水路没问题,沿途关卡我都熟,给点好处就能过。但苏区那边不安全,最近国民党查得严,你确定要运过去?”

“确定,”陈默语气坚定,“这批货对我很重要,无论如何都要送到。运费不是问题,你开个价。”

王大海摆摆手:“陈先生,咱们是老朋友,谈钱就见外了。你放心,我明天就安排船,走夜路,保证把货安全送到。”

陈默心里松了口气,握着王大海的手:“谢谢你,王老板。以后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从盐行出来,陈默站在上海的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充满了希望。

沈万山负责采购,王大海负责运输,老吴和苏晴负责交接,一条从上海到苏区的药品运输通道,终于初步建立起来。

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这条通道还很脆弱,随时可能被特务处发现。

他必须制定更周密的计划,比如用“暗号+信物”确认药品批次,用“盐船+工业原料”伪装运输,用“地下党外围人员”接应,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绝对保密,避免与军统的任务发生冲突。

傍晚,陈默乘坐火车返回南京。

车厢里,他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心里默默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联系苏晴,告知她运输通道已建立;对接老吴,安排药品交接;监控特务处的动向,确保运输安全。

回到情报一处,柳媚立刻迎上来:“处长,您可回来了!戴老板刚才又问起大渡河的情报,我帮您应付过去了。上海那边对接得怎么样?”

“很顺利,”陈默语气平淡,将公文包放在桌上,里面的药瓶轻轻碰撞,发出细微的声响,“明天就能拿到大渡河的布防图,药品运输的事,也有眉目了。”

他故意将“药品运输”和“大渡河情报”放在一起,让柳媚误以为是军统的药品储备任务。

柳媚点点头,没再多问。

陈默坐在桌前,打开加密笔记本,在上面写下:“5月15日,初步建立药品运输通道:沈万山(采购)→王大海(运输)→老吴\/苏晴(交接)。需进一步完善保密措施,制定‘暗号+信物’确认方案,确保绝对安全。”

写完后,他合上笔记本,摸了摸胸前的怀表。

表盖内侧的“晴”字温热,仿佛在提醒他:这条运输通道,承载着苏区红军的希望,承载着苏晴和孩子的期盼,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他会用生命守护这条通道,让药品顺利送达苏区,为红军的长征路,注入一份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