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清军因粮道被袭而陷入困境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将多尔衮和他的西征大军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崇祯十八年,华北地区的天气本就异常。
春夏之交,雨水偏少,已有旱象。
然而,就在多尔衮顿兵雁门关下,进退维谷的初秋时节,一场连绵不绝的暴雨毫无征兆地降临了。
这场雨,一下就是七八天,毫无停歇之意。
天空如同漏了一般,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落下来,天地间一片混沌。
对于据关而守的大陈军而言,暴雨虽然给守城带来一些不便(如火药防潮问题),但关墙坚固,营房完备,影响相对可控。
可对于关外野地扎营、依赖漫长补给线的清军来说,这场暴雨无疑是灭顶之灾!
首先,清军大营陷入了泥泞地狱。
帐篷漏水,地面湿滑泥泞,士卒们无处躲藏,浑身湿透,瑟瑟发抖。
原本就因粮食短缺而虚弱的身体,在寒冷和潮湿的侵袭下,病倒者不计其数。
营区内污水横流,卫生条件急剧恶化。
更致命的是,暴雨彻底中断了清军的后勤补给。
原本就崎岖难行的山路,在暴雨冲刷下变得泥泞不堪,多处发生山体滑坡,道路彻底阻断。
那些在游击队袭扰下本就岌岌可危的运输队,现在更是寸步难行。
就算侥幸绕过塌方路段,车辆也深陷泥潭,动弹不得。
前线清军的粮草彻底断绝了!
饥饿、寒冷、疾病,如同三把无形的镰刀,疯狂地收割着清军士兵的生命。
军营中开始流行起瘟疫(很可能是伤寒或痢疾)。
缺医少药,病饿而死的士卒每日都在增加,尸体堆积如山,来不及掩埋,更加剧了疫情的蔓延。
清军士气彻底崩溃,逃兵数量激增,军纪荡然无存。
多尔衮站在王帐门口,望着帐外如注的暴雨和营中一片死寂、绝望的景象,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摄政王,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灰败和绝望的神情。
他深知,这场天灾,已经彻底摧毁了他的西征计划。
别说攻打雁门关了,现在能否将这支大军安全带回去,都成了未知数。
“天不助我……天不助我大清啊!”多尔衮仰天长叹,声音中充满了不甘和苦涩。
与此相反,太原晋王府内,陈远接到前线关于暴雨和清军惨状的报告后,缓缓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水,长长舒了一口气。
“此真乃天助我也!”他心中默念。
这场暴雨,加速了清军的崩溃,为大陈的反击创造了绝佳的时机。他立刻下令:
“传令赵胜、赵勇,密切监视清军动向!待雨势稍歇,敌军必然动摇,甚至可能溃退!届时,抓住战机,全力反击!”
“传令秦玉凤,加大对祖大寿部的压力,使其无法北上接应!”
“令潼关守军,伺机出击,击溃何洛会!”
天灾助陈远,时来天地皆同力。
这场不期而至的暴雨,成为了压垮清军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标志着大陈王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时刻,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