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只手覆明 > 第147章 威名震华夏,天命悄然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威名震华夏,天命悄然移

渭水原决战大捷、阵斩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缴获如山积的捷报,如同平地惊雷,以远超之前任何一次胜利的速度和力度,迅速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这一次,消息不再仅仅是鼓舞抗清士气的战报,更是足以震动整个华夏格局、重塑天下人心的惊天巨浪。

“大陈王陈远”和其麾下“朔方铁军”的威名,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震撼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

在北方,尤其是饱受清军蹂躏的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消息所至,万民欢腾,如同久旱逢甘霖。

那些在“剃发易服”令下屈辱求生、在清军铁蹄下战战兢兢的百姓,听到“多尔衮授首”、“八旗精锐尽丧”的消息,无不泪流满面,奔走相告。

许多地方,百姓自发地撕毁了满清的旗帜,偷偷收起了被迫穿上的满装,甚至有人冒险斩杀了留守的少量清兵和贪官污吏。

“陈王万岁!”“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呼声,在暗夜里、在乡野间悄然流传。

大量不堪压迫的壮丁、溃散的明军残部、以及地方豪强武装,纷纷打起“迎陈王、抗清虏”的旗号,此起彼伏地发动起义,袭击清军残存的据点,切断其通信线路。

清廷在黄河以北的统治,瞬间陷入了风雨飘摇、土崩瓦解的境地。

许多州县的长官,或望风归降,或弃城而逃。

在西北、西南等地的抗清势力中, 陈远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仍然在陕甘一带坚持抵抗的李过、高一功等大顺军残部,在收到大陈使者带来的捷报和联合抗清的提议后,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以往他们对这个“僭越”称王的陈远还心存疑虑,如今在绝对的实力和辉煌的战绩面前,那点疑虑烟消云散。

李过当即表示:“陈王真乃天降雄主!我等愿奉号令,共诛清虏!”

很快,大顺残部正式接受大陈的整编和指挥。

其他各地的抗清义军、山寨武装,更是闻风景从,都将陈远视为中兴的希望,抗清的领袖。

甚至远在辽东的苦寒之地, 一些尚未被清廷完全同化、心怀故国的汉人乃至部分蒙古部落,也暗中骚动起来,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关内新崛起的强大势力。

而在南方, 消息引起的震动则更为复杂和微妙。

对于广大的士绅百姓而言, 渭水原大捷无疑是一剂强烈的兴奋剂。

茶馆酒肆,街头巷尾,人人都在兴奋地谈论着“陈王大破东虏”的传奇故事,各种版本越传越神。

陈远的形象被不断拔高,几乎成了岳武穆、徐达再世的民族英雄。

许多南方的热血青年,更是将投奔北方陈王视为报效国家的最佳途径,悄然北上。

然而,对于偏安一隅的南明永历小朝廷而言, 这消息带来的,却是巨大的焦虑、嫉妒和恐慌。

威名震华夏,天命悄然移。

经此一役,陈远和大陈王国,不再是一个区域性的强大割据势力,而是真正成为了天下抗清力量共仰的核心,成为了能够决定华夏命运的重要一极。

其赫赫武功所带来的巨大声望和政治影响力,开始如同无形的潮水,冲刷着旧有的秩序和格局。

天下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西北方的太原城。

所有人都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可能由陈远主导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南明的君臣们,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下,又将做出怎样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