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洪世年

一、中秋深情

记得在国立三中读书时,每到中秋,都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月光晚会。并为我们准备些花生、柚子、凉薯与栗子。这些平凡的果品在我们记忆中远远胜过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的精制月饼与鲜味。每到中秋,我们就会想到当年的柚子、凉薯、花生与栗子,同时多年往事也一一浮现在眼前。

中秋的夜晚,同学们都席地围坐,唱着、谈着、讲笑话、摆故事,玩游艺。有一次竟不期然地就合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在密密的树林里,……”歌声嘹亮,在学校上空回荡。

本来中秋夜晚赏月,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家庭团聚。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也没有必要特别去组织什么活动,可是,那时我们的学校就是我们的家,老师就是我们的兄长,同学有如弟妹,大家朝夕相处,凝聚着深厚的情谊,谁又能量出它该有多重呢?

二、喜吃虎肉

我们这辈子谁再想能真正尝到虎肉味,恐怕都是笑话了。“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生存环境的保护观念来说,谁去捕杀它这就是犯法的事了。

当时我们在学校里,学生食堂都是由地方上从事炊事经营的人承包的。记得高中部食堂是在“旅部”南侧坡坎边。一天,体胖肚肥的伙房大师傅告诉我们说他在场集上买到猎户卖的半只老

虎肉。他准备和着豆腐、青菜烧给大家吃。我们听了既感惊奇,又很兴奋。不管好吃不好吃,能有机会吃到两三块虎肉,真是难得的口福。

实际上,虎肉并没有什么特殊鲜味,肉纹较粗,与牛肉差不多。但这次吃虎肉的印象却很深,增加了我们日后回忆与谈笑的资料。这件小事也说明了当时铜仁附近的山区确实是有虎的。我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在太重要了。

三、考前拼搏

1941年的上半年,学期结束后就忙于升学复习。当时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重庆的中央大学、遵义的浙江大学与四川的武汉大学4校是联合招生,所以还要离开铜仁到贵阳去应试。升学高考对我来说,心情特别沉重,精神也特别紧张。心想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呢?家乡无联系,亲人皆隔绝,大后方没有可依靠的人,失学就是失业。唯一的路子就是升学。所以竭尽全力复习功课,准备高考。我记得很清楚,我曾与班上贺忠儒同学一起,每天除吃饭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课程复习上。白天在教室自习,晚上就提着桐油灯到“江西会馆”宿舍复习。

提到这宿舍,虽是一个会馆,好象原也是一个大庙。我们床位正对着馆内西壁一座黑脸大菩萨。塑身很高大,有时一个人在这空旷的屋内还真有点害怕。不久我的眼睛忽转为近视,一下子就好几百度。最后我怀着迷惘的心情,也带着憧憬,离别了母校。哪里还能再找到铜仁这样安静的学习环境呢?

洪世年(洪世廉),男,70岁,安徽巢湖人。国家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担任过中国气象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理事,中国气象史研究会、气象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及气象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1年国立三中高中第四班毕业生。通讯处:国家气象局。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