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 > 怀念周校长庆光夫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郭元玉

一纸婚联,半生情长

岁月的长河奔涌不息,转眼间,1947年前那个金风送爽的重阳节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但每当我翻开泛黄的相册,看到那张见证我与先夫金凤生婚姻盟约的老照片,内心依然会泛起温暖的涟漪。那场由德高望重的国立三中首届校长周邦道庆光夫子证婚的婚礼,不仅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更承载着珍贵的师生情谊与永恒的爱情誓言。

当时,我与金凤生因同在国立三中求学而结缘。共同的理想、相似的经历,让我们从同窗逐渐成为灵魂伴侣。筹备婚礼时,我们不约而同地希望能邀请对我们影响深远的师长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周邦道校长在教育界德高望重,作为国立三中的创始人,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材。我们怀着忐忑而崇敬的心情向他发出邀请,没想到校长欣然应允,这让我们倍感荣幸。同时,三中高中部的杨少堂(杨宗约)老师和国立商学院的教务长吴德培老师担任我们的介绍人,金君的亲戚曾鸿志先生和我的胞兄郭元洪则作为主婚人,共同为这场婚礼增添庄重与温情。

婚礼当日,场面隆重而不失简朴。礼堂内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一百多位师长、同学、同事齐聚一堂,共同为我们送上祝福。周邦道校长身着笔挺的中山装,站在证婚席上,目光慈祥而坚定。他在致辞中回顾了我们在校时的表现,肯定了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同时也对我们的未来寄予了殷切期望。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至今仍萦绕在耳畔。

最让我惊喜与感动的是,周校长还亲笔撰写了一幅对联祝贺我们。上联“同里同窗 同心同德”,巧妙地概括了我们从同乡、同窗到同心伴侣的缘分;下联“如金如玉 如宾如友”,则是对我们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我们能像金玉般珍贵,相敬如宾、携手同行。这幅对联,字体苍劲有力,墨香四溢,饱含着校长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与祝福。我将它视作珍宝,精心装裱,悬挂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

婚后,我与金凤生携手走过了无数个春秋。我们相互扶持,在生活的风雨中患难与共。我们共同抚养了五个孩子,看着他们从牙牙学语的孩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成年人,如今都已各自成家立业,拥有了幸福的生活。然而,世事无常,1984年,我的丈夫因病永远离开了我,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而1991年6月,敬爱的周校长也驾鹤西去,让我悲痛不已。

虽然生命中重要的人相继离去,但他们留下的爱与温暖,始终陪伴着我。周校长的那幅婚联,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完好。1988年,我将其翻印成彩照,请上海三中校友负责人李斯连学长代寄给远在台湾的周校长留念。我想,这不仅是对校长的感恩,更是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如今,每当我凝视着这幅婚联,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希望与欢笑的重阳节。岁月带走了青春与亲人,但带不走心中的回忆与信念。我将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继续探索人生的真谛,让这份爱与温暖,永远传承下去。

郭元玉,女。1939年国立三中师范部高师毕业,同年考入国立商学院会计统计系。毕业后在中国植物油料厂财务处工作,现已退休。通讯址:上海市永嘉路300弄1号。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