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 > 铜仁市第二小学概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铜仁市碧江区的核心地带,铜仁市第二小学(简称“铜仁市二完小”)如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镶嵌在商业区与文化区的交汇之处。自1923年以教会达德小学之名诞生,这所百年老校历经世纪风雨洗礼,于时代浪潮中不断革新蜕变,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35个教学班、3600余名学生、172名教职工的现代化优质公办小学。从“全国红旗大队”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从传统教会学堂到数字化示范窗口,铜仁市二完小始终以“学校+特色、教师+专长、学生+特长”为办学宗旨,在“文明守纪、勤奋学习”的学风与“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校风滋养下,书写着黔东大地基础教育的精彩篇章。

学校沿革与基本概况

百年文脉的传承与新生

铜仁市二完小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创办的教会达德小学,深厚的文脉积淀为学校发展奠定了精神根基。历经百年沧桑,学校几易其名,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承担着区域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关于学校正式定名的时间虽有不同记载,但无可争议的是,其发展轨迹与铜仁教育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从最初的小规模学堂逐步成长为今日的规模化优质校。

如今的学校坐落于北关路31号,地处铜仁商业区与文化区结合部,交通便捷且闹中取静。校园占地面积达平方米,完善的教学设施与优美的育人环境相得益彰,教学楼、实验室、运动场等功能区域布局合理,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2025年,学校西校区已投入使用并参与区域教育活动,形成“一校两区”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

规模结构与硬件实力

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3600名左右,教职工172人,其中教师队伍专业配置均衡,涵盖语文、数学、英语、艺体、科学等多个学科。在师资梯队建设上,学校已培育出4名省级骨干教师、5名地级骨干教师、8名地市级教学能手,形成了以骨干力量为核心、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优质师资团队,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功能空间,依托“科技部‘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网络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李嘉诚远程教育示范学校”等平台优势,构建了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运动场地涵盖足球场、篮球场及多功能活动区,满足了“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贵州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日常教学与训练需求,为学生体质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 。

办学理念与教育体系构建

核心理念引领发展方向

学校始终秉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务实求新”的办学思想,将“学校+特色、教师+专长、学生+特长”的核心宗旨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一理念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转化为具体的育人追求:通过特色办学彰显学校个性,通过专长培养提升教师素养,通过特长发展赋能学生成长,最终实现“给孩子美好的童年,给人生坚实的起步”的教育目标。

在理念践行中,学校形成了清晰的“三风一训”体系:以“文明守纪、勤奋学习”促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规范;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促校风,塑造教师潜心育人的职业品格;用奉献促教育,用乐学促成长,让师生在互动共进中实现价值提升。这些理念共同构成了学校的精神内核,指引着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育并举”的课程与活动体系

学校构建了“基础课程打牢根基、特色课程发展个性、实践课程锤炼能力”的三维课程体系,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校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承担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国家级实验课题,通过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资源,让传统课堂焕发新活力。在每年全市各学科统测中,学生成绩均名列前茅,印证了基础教学的扎实成效。

特色课程涵盖德育、艺体、劳动、科技等多个领域。德育课程以主题班会为重要载体,张玲老师的《劳动最光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丁玲、李静老师的诚信主题班会则通过情景模拟、故事分享等形式,培育学生的诚信品格。艺术教育成果丰硕,五年级学生何雅萱、吴禹贤的英语作品《my hometown and I》曾获一等奖,多名学生在绘画比赛中斩获佳绩,展现了扎实的艺术素养。体育教育依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优势,开展足球、篮球等传统项目训练,同时在创新活动中崭露头角,在碧江区“桌而不凡”桌舞展演中荣获城区小学组一等奖 。

实践课程注重知行合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维劳动教育体系。学校将劳动课列为必修课,分年级开展劳动实践;家庭层面推出1-5年级劳动清单,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层面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清扫等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感。通过系列实践,多名学生获评“劳动之星”,劳动教育成效显着。

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师德为先的队伍塑造

学校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首位,通过榜样引领、制度规范等方式,培育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育人情怀。2023年度“最美教师”张慧敏以“牵着孩子漫步,寻找最美的童年”为教育格言,用耐心与爱心呵护学生成长;王艳等教师则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鲜活典范。

在日常管理中,学校通过“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风建设,引导教师将职业追求与育人使命相结合。教师们不仅深耕课堂教学,更主动承担育人责任,在二年级课堂常规比赛中,从课前准备到下课礼仪,从站姿坐姿到举手发言,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展现了严谨细致的育人态度。

多维赋能的专业成长

学校构建了多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为不同教龄、不同学科的教师提供成长路径。作为全省首批课改实验校,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研究,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以赛促教、以研促长”是学校教师培养的重要路径。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级教学竞赛与课题研究,在全国、省、地、市论文评比中频频获奖。周钇池老师结合班级管理经验开展《从德育优质课看带班育人方略与主题班会设计》讲座,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为区域德育工作提供借鉴。这种“实践-研究-分享”的成长模式,推动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持续提升,形成了“骨干引领、全员共进”的良好局面。

德育实践与育人成效

浸润式德育的创新实践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全方位、浸润式的德育体系。在常规德育中,通过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班级文化建设等载体,将文明礼貌、纪律规范等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二年级开展的“红领巾系心中”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实现“劳可育德、劳可培智”的育人目标。

在主题德育中,学校承办碧江区小学德育主题研讨活动,通过优质班会课展示、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化德育教学改革。同时,学校注重家校协同德育,邀请家庭教育协会专家开展青春期孩子解压讲座,指导家长用科学方式与孩子沟通,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全面发展的育人成果

在“五育并举”理念引领下,学校育人成效显着。在学业发展上,学生基础扎实,学科统测成绩稳居全市前列,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综合素质发展上,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桌舞展演摘得一等奖,英语作品、绘画作品在各级比赛中获奖,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成果丰硕 。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品格与习惯得到全面塑造。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学会感恩与担当;通过诚信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这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育人成果,赢得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办学特色与社会影响

鲜明的办学特色品牌

学校形成了三大办学特色品牌。一是数字化教育特色,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依托多重国家级、省级技术示范平台,实现了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区域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数字化教学经验 。二是艺体教育特色,凭借“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资质,构建了“传统项目+创新活动”的艺体教育模式,桌舞、足球等项目成为特色名片 。三是德育创新特色,以主题班会为核心、家校协同为支撑、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了系统化的德育体系,成为区域德育研讨的示范基地。

广泛的社会示范效应

学校凭借突出的办学成效,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贵州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贵州省绿色学校”等数十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成为铜仁城区名副其实的示范窗口学校 。

在区域教育中,学校发挥着辐射引领作用。通过承办德育研讨活动、分享课改经验、开放优质课堂等方式,为碧江区乃至铜仁市的小学教育提供实践样本。家长们对学校的认可度极高,认为学校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重视品格培养,“把孩子送到二完小放心”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对学校特色活动、获奖喜讯的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所百年老校的时代活力。

未来展望与发展规划

面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机遇与挑战,铜仁市二完小确立了“特色更鲜明、质量更高端、影响更广泛”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清晰的未来规划。

在内涵发展上,学校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优化“基础+特色+实践”课程体系,增设科技教育、传统文化等特色课程,强化“五育融合”的育人实效。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青蓝工程”“名师培养计划”,引进更多高层次教育人才,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骨干教师团队。

在特色品牌建设上,将数字化教育与德育创新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德育”体系;升级艺体教育设施,培育更多特色运动项目与艺术社团,力争在省级乃至国家级赛事中取得突破;扩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规模,丰富“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链条。

在社会服务上,将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立家长学校长效机制。加强与省内外优质学校的交流合作,分享办学经验,吸收先进理念,同时扩大对区域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从1923年到如今,铜仁市二完小用百年时光诠释了“教育初心”的深刻内涵。这里有百年文脉的厚重积淀,有现代教育的创新活力,更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未来,这所百年老校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行动,在基础教育的沃土上续写新的辉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收获美好的童年,奠定坚实的人生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