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穿越成为不朽行走 > 第150章 训产结合,勋劳有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0章 训产结合,勋劳有报

第二阶段:蜕变与“公分”激励

一个月下来,整个水寨的风气为之一新。士卒们行走坐卧,已初具军人模样,眼神中的散漫与迷茫减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约束后的精干和对未来的期待。

见基础纪律和耐力已初步夯实,吴刚宣布开始第二阶段的训练,并正式推行“公分制”。

在校场前的高台上,吴刚再次面对全体士卒。

“兄弟们!过去的一个月,你们证明了你们的意志和决心!你们是好样的!”

吴刚的开场白,让台下不少因为艰苦训练而内心憋着一股气的士卒,顿时觉得一切都值了,胸膛不由自主地挺高。

“但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更全面、更实用的训练!同时,我要宣布一项新的制度——‘公分制’!”

他详细解释道:

“今后,除了基础军饷,你们每日参与训练、劳动、甚至学习认字,都能获得‘公分’!训练成绩优异者,加分!劳动出力多者,加分!政治课积极发言、认字快者,也能加分!这些公分,可以兑换额外的肉食、布匹、甚至……土地!”

“土地?!”

台下再次哗然!对于这些大多出身农家的士卒而言,土地是刻在骨子里的终极梦想!

“不错!土地!”

吴刚声音铿锵,

“我们新开垦出的那些荒地,以及未来我们将获得的更多土地!每个人,都可以用你们挣来的公分兑换!目前每人上限两亩!这地,不是租给你们的,是分给你们的!只要你们还在我军中效力,遵守纪律,这块地就永远属于你们和你们的家人!产出全归你们自己!”

这一消息,比之前任何待遇、任何说教都更具冲击力!拥有自己的土地,这是多少佃户、贫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王石头死死攥紧了拳头,指甲几乎嵌进肉里,浑身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土地……自己的地……”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属于他自己的田地里,金黄的稻穗在迎风摇曳。

沙摩柯麾下的蛮兵虽然对土地的概念不如汉民执着,但“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一点,同样让他们兴奋不已。

“公分”,瞬间成了水寨最硬的通货,激发了所有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训练与生产结合:鸳鸯阵与热火朝天的建设

训练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和实用。吴刚亲自讲解了“鸳鸯阵”的奥妙。

他让士兵们以十一人为一队,队长在前,其后两侧是持长牌和藤牌的盾手,掩护后方的队伍。再后是两名手持狼筅的士兵,利用毛竹枝杈干扰、阻挡敌人。狼筅之后是四名长枪手,负责主要刺杀。

最后两名持镗钯的士兵,负责警戒、支援和近战。

“此阵,长短兵器结合,攻防一体,尤其适合江南水网、山地等狭窄地形作战!”

吴刚一边讲解,一边让典韦、甘宁等高手下场演示配合。

士卒们初时觉得这阵法古怪,狼筅看起来笨重不便。但当对抗演练开始后,他们才发现,在狼筅的干扰下,敌人的长兵器很难近身,而己方的长枪却能从缝隙中不断刺出,配合盾牌的防护,简直像一个带刺的铁乌龟,让对手无处下手。

“妙啊!”

黄忠看得眼中异彩连连,

“此阵将个体勇武融入整体,更能以弱胜强!主公真乃奇才!”

训练是辛苦的。配合不默契,步伐错乱,兵器碰撞是常事。

校场上,

“嘿!哈!”

的呐喊声,兵器撞击声,以及军官们的纠正声终日不绝。

比如王石头作为班长,训练格外卖力。他深知自己资质普通,唯有苦练才能不拖后腿,才能挣到更多公分,早日换到那块梦寐以求的土地。他带着自己班的兄弟,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琢磨步伐,磨合配合。半个月下来,他这一班的鸳鸯阵演练,竟成了第一营的标杆。

训练的另一半时间,则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

吴刚实行“半天训练,半天生产”的制度。整个水寨,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

后勤营在陈骁的带领下,规模不断扩大。士卒们按照分配,有的参与扩建水寨防御工事,有的伐木取材建造更多的营房和厂房,有的则在划定的区域开垦荒地。

开垦荒地是重中之重。在阿秀和沙摩严的规划下,靠近水源、相对平坦的土地被一片片清理出来。

士兵们挥舞着锄头、铁锹,喊着号子,将杂草灌木连根拔起,将板结的土地翻松。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手上磨出了血泡,但看着原本的荒坡野岭在自己手下变成整齐的田垄,一种创造的喜悦和拥有土地的憧憬,支撑着他们忘我地劳动。

“快!加把劲!这块地开出来,咱们连就能多挣一百公分!”一个连长大声鼓动着。

“班长,咱们今天争取把那片石头地清出来,听说开垦难度大的地,公分给得多!”

一个年轻士兵对王石头说道。

王石头抹了把汗,看着眼前初具规模的田亩,咧嘴一笑:

“好!干完了,晚上我请大家喝鱼汤!”

在这种氛围下,水寨的建设速度惊人。厂房(主要是木工坊、竹甲坊、初步的打铁铺)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的厕所、澡堂早已竣工并严格执行使用规定。

校场被扩大了一倍有余,足以容纳全军进行阵型演练。开垦出的土地迅速被种上了从附近村镇采购或野地移植来的蔬菜瓜果秧苗,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张仲景的医务营也没闲着。他根据吴刚的思路,带着几个心灵手巧的士卒,反复试验,终于用猪油和草木灰成功制作出了初代的“肥皂”,虽然模样粗糙,去污效果却远超以往用的皂角。简易的“牙刷”(用小木片钻孔,嵌上处理过的猪鬃)也开始小规模制作,并率先在军官和卫生评比优秀的班级中推广。

营区的卫生状况大为改善,因病减员的情况显着减少,张仲景对吴刚更是敬佩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