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穿越成为不朽行走 > 第157章 荆襄故交,奇物为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7章 荆襄故交,奇物为凭

晨曦驱散了最后的黑暗,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昨夜那场血战只是一场噩梦。士卒们正在有序地忙碌着,清洗甲板,修补损伤,虽然疲惫,但脸上都洋溢着胜利后的自豪与振奋。

甘宁来到吴刚身边,低声道:“主公,战场已基本打扫完毕。我们是否按原计划,继续前往襄阳?”

吴刚望着北方:

“当然!”

“不过,这伙俘虏,得让他们接受我们水寨的政治洗礼才能放心用。”

“兴霸,让李晟的一连弟兄留下,将这俘虏押到我们水寨进行义务劳动,接受改造,区星这家伙,既然已经效忠,就让他跟着我们去襄阳吧,且看他是否还有转变的可能。”

“是!”甘宁抱拳,

十艘历经战火洗礼的舰船,重新调整风帆,划动船桨,排成整齐的队形,迎着初升的朝阳,驶出这片曾经激战的河湾,沿着汉水,坚定不移地向着目的地进发。

十一月的深秋,汉水之畔的襄阳城已带上了几分凛冽的寒意,但这座荆襄九郡之首的雄城,其繁华却并未因季节而衰减。

城郭高耸,堞垛如齿,旌旗招展。码头上舳舻相接,人流如织,南腔北调的商贾、扛着货物的力夫、身着儒袍的士子、巡逻的兵丁,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秩序井然的画卷。

空气中弥漫着河水、货物、以及各种小吃的混合气味,喧嚣而充满活力。

吴刚的船队缓缓靠上约定的码头,与周遭那些装饰华丽、体型庞大的世家商船相比,这十艘经过战火洗礼、透着肃杀之气的蒙冲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船体上那些未经精细修补的刀箭痕迹,以及士卒们身上那股子挥之不去的精悍之气,让码头上一些见多识广的老行尊暗自心惊:这绝非普通的商队。

吴刚率先踏下跳板,甘宁、典韦一左一右紧随其后,再后面则是神色复杂、带着几分好奇与拘谨的区星。

经历了洞庭一战,区星算是彻底见识了吴刚麾下的实力与手段,那点不甘和侥幸早已被磨平,此刻更多是想着如何在新主公面前立足。

早已等候在码头的蔡家一行人立刻迎了上来。为首的正是蔡姝,她身披一件锦缎镶毛边的斗篷,衬得面容愈发娇艳,秋水中带着一丝精明与审视。她身后跟着蔡府的老管事和数名气息沉稳的护卫。

“吴先生,一别数月,别来无恙?”

蔡姝笑吟吟地拱手行礼,目光迅速在吴刚及其身后几人身上量过。心中不禁再次凛然。这几人,比之数月前,气势更加沉凝,身上似乎多了一层若有若无的血腥味,那是真正经历过沙场搏杀才能淬炼出的气质。

“劳蔡小姐挂念,一切安好。”

吴刚微笑着还礼,神态从容。他挥手示意,身后几名士卒抬上几个精致的木箱。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这是敝寨新近制成的‘清香’蚊香,虽已入秋,蚊虫渐少,但我令匠人在其中加入了调香成分,使其兼具驱蚊留香之效,平日用于熏香、净气亦无不可。另外,此物名为‘香皂’,可用于洁面沐浴,祛除污垢,留有清香,望蔡小姐喜欢。”

蔡姝好奇地走上前,亲自打开一个箱子,拿起一块用油纸包裹、雕刻着缠枝莲纹路的香皂。甫一入手,便觉触感温润细腻,不同于时下常用的皂角或澡豆。她轻轻嗅了嗅,一股清雅的茉莉花香沁人心脾,绝非寻常香料可比。

“此物……竟如此奇妙?”

蔡姝美眸中异彩连连,她出身大族,见识广博,却从未见过如此兼具实用与美感的新奇之物。

“触手生温,香气清远而不腻,吴先生总能拿出让人惊喜的好东西。”

她立刻意识到,这“香皂”一旦推出,必定会在崇尚奢华精致的世家女眷圈子里引起轰动,其价值或许更在蚊香之上。

双方寒暄片刻,便进入正题。在码头附近蔡家名下的一处雅致茶舍内,吴刚与蔡姝详细敲定了合作事宜。按照之前约定的六四分成,蔡家将负责提供吴刚水寨所需的部分粮草、生铁、布匹等基础物资,用以换取“清香”蚊香与“香皂”在荆北地区(主要是南郡、南阳郡)的独家销售权。

蔡姝显然对此次合作极为重视,她纤指轻点案几上的样品,语气笃定:

“吴先生放心,蚊香虽稍过旺季,但这‘清香’之名,用作日常熏香,定也能打开销路。至于这香皂……”

她嫣然一笑,

“更是奇货可居。我会立即动用蔡家在南郡乃至整个荆北的渠道,全力推广。快则半月,慢则一月,必能让先生看到成效,第一批物资不日便可装船,送往贵寨。”

吴刚点头表示满意,蔡家的商业网络和效率,是他目前急需的助力。他略一沉吟,又道:

“此外,在下还想请蔡小姐再帮一个忙。”

“先生请讲。”

“我想请蔡家代为采购一批优质铁矿,数量越多越好,价格按市价结算,我这边用黄金支付。”

吴刚语气平静,但眼神坚定。他深知,蚊香肥皂这类民生产品可以合作,但关乎军队命脉的军工原料,必须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独立的采购渠道至关重要。

蔡姝是何等聪慧之人,立刻明白了吴刚的深意。她深深看了吴刚一眼,并未多问,只是略作思考便爽快应承下来:

“此事不难。我蔡家与荆襄几处大矿主素有往来,品质和货源都可保障。我这就吩咐下去,为先生安排,争取在先生离开襄阳前,敲定第一批矿石。”

正事谈妥,吴刚心下稍安,决定在襄阳暂住几日,一方面等待铁矿采购的消息,另一方面也借此机会领略这座雄城的风土人情,或许还能探听一些时局动向。他婉拒了蔡姝安排的馆驿,自行寻了一处清静的客舍住下。

次日,天色晴好。吴刚便带着甘宁、典韦,以及想要熟悉新环境的区星,信步游览襄阳城。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但见店铺林立,酒旗招展,售卖之物从荆襄特产的山货水产,到来自北方的毛皮、西域的奇珍,琳琅满目,显示出襄阳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繁华底蕴。典韦和区星对市井杂耍、兵器铺子更感兴趣,而甘宁则不时点评着码头上停泊的各色船只,评估其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