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穿越成为不朽行走 > 第160章 顽石点头,名徒归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0章 顽石点头,名徒归心

庞统小脸涨得通红,他心知肚明,对方在“解题方法”上已经胜了一筹。他吭哧了半天,才不甘愿地说道:

“好……好吧,算你过了这关!现在该你出题了!出点有难度的,别拿那些小儿科来糊弄我!”

吴刚含笑点头,心中已有计较。他要出一道这个时代几乎无解,又能体现思维层次的题目。

“我的题目很简单,”

吴刚看着庞统,又扫了一眼围观的众人,缓缓说道,

“请问,一个人,如何能不借助任何外物、工具或他人帮助,仅凭自身之力,将自己举离地面?注意,是整个人完全离开地面。”

此题一出,众皆愕然。

将自己举起来?这怎么可能?

人站在地上,发力向上,力作用于地面,地面产生反作用力使人跃起,但这算是“将自己举起来”吗?题目强调是“举离地面”,似乎又不同于跳跃。而且,“举”这个动作,通常意味着有一个施力者作用于被举者。若自己既是施力者又是被举者,这如何能做到?

甘宁挠头:

“这……跳起来不算吗?”

典韦尝试着鼓了鼓劲,猛地向上一窜,落下后疑惑道:

“俺这不就起来了?”

庞统更是直接叫道:

“这算什么题目?跳起来不就是了?或者坐在椅子上把自己连椅子抬起来?哦,你说不借外物……那……那趴着用手撑?那不也算借了地面的力?”

众人议论纷纷,提出了各种想法,但仔细一想“仅凭自身之力将自己举起来”的核心定义。跳跃本质是蹬地,借用了地面的反作用力,并非纯粹的“自己举自己”。其他方式也或多或少借助了支点。

庞德公也陷入了沉思,眉头微蹙,显然也觉得此题极为刁钻,近乎无解。

庞统想了半天,小脸憋得通红,也想不出一个完美符合要求的答案。他气鼓鼓地瞪着吴刚: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之事!你出的是谬题!”

吴刚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从容一笑,走到街边,那里有一个小贩摆摊卖些零碎杂货,其中有一小捆麻绳。吴刚向小贩借了一根长约一丈的结实麻绳。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吴刚将麻绳一端系在自己腰间,打了个死结,然后拉着麻绳的另一端,笑道:

“小兄弟,看好了。”

只见他用力向上拉扯麻绳的另一端!由于麻绳一端系在他自己腰上,他向上拉扯绳子,实际上就是通过绳子在“拉”他自己!虽然他的双脚可能还接触地面作为支撑点,但这个动作的形象,赫然就是一个人,在用绳子“举”自己!

吴刚一边做这个看似滑稽的动作,一边解释道:

“看,我此刻,是否正在试图通过这根绳子,‘举’起我自己?虽然因为力之平衡,我无法真正将自己拉离地面,但这个‘意图’和‘动作’,在形式上,是不是完成了‘一个人试图凭借自身之力将自己举起来’这个行为?”

他放下绳子,环视众人,最后目光落在目瞪口呆的庞统身上,正色道:

“此题答案,并非在于能否实际成功,而在于思维的突破。‘举’之一字,未必需要外在的施力者。当一个人将自己的一部分作为施力点,作用于自身时,他便在形式上‘尝试’了自己举自己。这看似悖论,却揭示了力与作用关系的相对性。真正的答案就是——做出‘自己拉拽自己’的动作,便是在‘将自己举起来’,无论能否成功离地。

寂静!

短暂的寂静之后,人群中爆发出阵阵议论和惊叹!

“妙啊!原来如此!”

“虽似狡辩,细想却有其理!”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啊!”

庞德公看向吴刚的眼神,充满了震惊与欣赏。此子思维之奇诡,见解之独特,已非常人所能及。这道题,考的不是算术,不是经义,而是最根本的逻辑与哲学思辨!

庞统彻底呆住了。他从小聪慧,读遍所能接触到的书籍,自认为才智不输成人,但吴刚这道题和其解答,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那是一种他从未接触过的思考方式,一种打破常规、直指问题本质的锐利。

半晌,庞统才回过神来,他小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最终,他走到吴刚面前,深吸一口气,恭恭敬敬地作了一个长揖:

“先生大才!庞统……输了!心服口服!之前冒犯之处,请先生恕罪!”

这一次,他的语气真诚了许多,再无之前的狂傲。

吴刚伸手扶起他,笑道:

“小兄弟天资聪颖,将来成就必不可限量。只是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谦受益,满招损。”

庞统用力点头,看着吴刚,眼中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芒,那是混合着敬佩、好奇与渴望的光芒。他忽然再次躬身:

“先生!庞统愿拜先生为师,请先生收下学生!”

此言一出,连庞德公都有些意外,但随即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吴刚也是一愣,看着眼前这个历史上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如今还只是个狂傲又率真的孩童。他沉吟道:

“拜师?你怎知我吴刚是何等样人?或许是杀人越货的匪类,或许是包藏祸心的枭雄?你就不怕所托非人吗?”

庞统抬起头,目光坚定:

“我不知先生过往,但观先生气度,察先生麾下豪杰皆非俗类,更钦佩先生之智慧!叔父常教我,观人当观其行,察其志。我相信我的判断!”

庞德公此时也走上前来,对吴刚拱手道:

“吴先生,小侄虽顽劣,然向慕才智之士。老夫虽与先生初次相逢,然观先生言行,解难题时之格局气度,绝非奸恶宵小之辈。统儿既有此心,若先生不弃,老夫愿为其作保。”

庞德公的信任,无疑具有极重的分量。他以识人之明着称,他能说出这番话,几乎是对吴刚人品和能力的最高认可。

吴刚看着目光殷切的庞统,又看了看面带微笑、气度令人心折的庞德公,心中念头飞转。收下庞统,意味着提前投资一位未来的顶级谋士,更意味着与庞德公乃至整个荆襄士林的一部分建立了联系,利远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