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顶流伪装月薪5000后 > 第200章 智守身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晚的工作室,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后,终于正式挂牌成立。

她为其取名“熹微”,取晨光微露、希望初升之意,也暗合了她此刻的心境——在沈家这片看似密不透风的丛林中,为自己劈开一丝缝隙,迎接属于自己的光亮。

工作室的装修最终呈现的效果极好。整体是干净的浅色调,搭配原木元素和大量绿植,光线充足,空间开阔而灵动。

一面墙上挂着苏晚精心挑选的几幅新锐艺术家的画作,另一面则是可随意涂写的玻璃墙,用于头脑风暴。

那个小小的露台被她改造成了舒适的休息区,铺着软垫,摆放着几盆茂盛的琴叶榕。

没有盛大的开业典礼,苏晚只邀请了几位在沙龙上结识的、感觉还不错的同行和潜在合作伙伴,办了一个小型的开放日。

沈砚没有亲自到场,但送来了一个极其精致、一看便知价值不菲的琉璃艺术品摆件,寓意“大放异彩”,算是无声的支持。

开放日气氛轻松融洽,来的多是真心想做事的年轻人,少了许多虚与委蛇。

苏晚穿着利落的烟管裤和真丝衬衫,作为主人周旋其间,介绍工作室的理念和方向,言谈举止间充满了自信与热情。

顾琛依旧在场,但更多地是隐在角落,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苏晚站在洒满夕阳的露台上,看着楼下园区里逐渐亮起的灯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一种混合着疲惫、兴奋与巨大成就感的情绪充盈着她的胸腔。这是第一步,真正属于她苏晚的第一步。

“熹微”接到的第一个像样的委托,来自一个本土的小众香氛品牌“觅静”,他们需要为即将推出的新品系列设计全套的视觉形象,包括Logo优化、包装、宣传物料等。项目预算不算高,但品牌调性与苏晚设想的工作室方向很契合。

苏晚带着团队(目前仅有一名她高薪挖来的资深设计师和一名实习助理)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她亲自带队与品牌方沟通,深入理解其“于喧嚣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核心概念,几易其稿,最终拿出了一套以水墨意境融合现代极简风的设计方案。

提案会上,品牌创始人对其赞不绝口,几乎当场拍板。然而,就在准备签订正式合同的前一天,苏晚接到了对方犹豫的电话。

“苏总监,方案我们非常非常喜欢……但是……”品牌创始人语气为难,“我们刚刚接到‘新语设计’的报价,同样的服务内容,价格比你们低了百分之三十……‘新语’您知道吧?在业内也算有名气……我们毕竟是初创公司,预算方面……”

“新语设计”?苏晚立刻想起,这是周峻所在的公司。她心中了然,这绝不是巧合。百分之三十的降价,这几乎是亏本抢生意,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不让她顺遂。

苏晚没有在电话里争辩或降价,她只是平静地说:“李总,我理解您对成本的考量。‘熹微’的报价是基于我们投入的专业时间和创意价值,我相信它物有所值。不如这样,合同您先不急着签,再考虑一下。无论您最终选择谁,我都尊重您的决定。”

挂了电话,工作室里一片低气压。

实习助理小姑娘一脸愤愤:“肯定是那个周峻搞的鬼!太卑鄙了!”

资深设计师也皱着眉:“苏总监,我们要不要也调整一下报价?这个单子对我们初期打响名气很重要。”

苏晚站在玻璃墙前,看着上面尚未擦去的灵感草图,沉默了片刻,然后转过身,眼神清亮而坚定:“不,我们不降价。”

“为什么?”助理不解。

“第一,如果我们降价,就等于承认我们的创意不值这个价钱,自降身价。第二,这次降了,下次还会有其他‘新语’、‘旧语’用同样的方式来逼我们,恶性循环。第三,”苏晚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冷峭,“我相信‘觅静’的品牌格调,如果他们最终选择只为价格妥协,那或许也并非我们理想的合作伙伴。”

她的话有理有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让团队成员浮躁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但苏晚心里并非全无压力。晚上回到老宅,她犹豫再三,还是将这件事告诉了正在书房看文件的沈砚。

沈砚听完,头也没抬,只是淡淡地问:“你需要我做什么?”

他的直接让苏晚一时语塞。

她不是来求援的,只是……或许是想寻求一点精神上的支持?或者,是想知道他对此事的态度?

“我……不需要你做什么。”苏晚组织着语言,“我只是告诉你这件事。我会自己处理。”

沈砚这才抬起头,看向她,目光深邃:“你想怎么处理?”

“坚持我们的报价和价值。如果失去这个项目,是我们的实力还不够打动对方,或者运气不好。”苏晚迎上他的目光,“但我不想通过你的关系去施压,或者用低价竞争这种不健康的方式。”

沈砚凝视了她几秒,眼底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欣赏。他放下手中的文件,向后靠在椅背上,语气平稳:“记住,苏晚,商业竞争是常态。有人用价格战,有人用资源碾压,有人用阴谋诡计。守住你的底线没错,但也要学会利用你的优势。我的名字,本身就是你资源的一部分,合理利用并不可耻,关键在于你能否用最终的作品,让所有质疑者闭嘴。”

他点了点桌面:“这个‘觅静’品牌,创始人李静,她的丈夫是新区规划局的一个科长。‘新语设计’能报出那个价格,未必是周峻个人的意思,背后可能牵扯到其他利益交换。这些信息,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不知。”

苏晚心中一震。

沈砚轻描淡写几句话,就点出了她未曾触及的层面。

他并非不关心,而是用一种更高级的方式在引导她,既尊重她的独立,又在关键时刻为她指明方向,提供“弹药”。

“我明白了。”苏晚深吸一口气,感觉思路更清晰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她没有要求沈砚做任何事,但心里已经有了底。

第二天,苏晚给“觅静”的李总打了个电话,没有提任何关于沈砚或者背后关系的话,只是再次诚恳地阐述了她们设计理念与品牌内核的高度契合,以及这套视觉系统对品牌长期价值的提升。

同时,她暗示性地提了一句,听闻新区近期对文创品牌有些扶持政策,或许可以关注一下。

她不知道李总是否听懂了暗示,或者是否去核实了信息。但在两天后,苏晚收到了“觅静”寄回的、已经签好字的合同,价格一分未降。

首战告捷。

工作室里一片欢腾。

苏晚看着那份合同,心中明白,这不仅仅是她专业能力的胜利,更是沈砚那番话带来的、看不见的“势”在起作用。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独立与依靠之间,并非黑白分明,而是一种需要极高智慧去把握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