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钟鸣周身骤然被一片浓白雾气包裹,先前所见的一切景象瞬间消散,眼前除了纯粹的白,再无半分杂色。

这雾霭浓稠却不压抑,隔绝了外界所有干扰,静谧得仿佛自成一方天地,用作考验心境与才思的考场,再合适不过。

俄而,白雾缭绕的空中忽有墨色字迹浮现,笔锋遒劲,清晰分明,其文曰:

【今当对三题,明则举右手。】

钟鸣眨了眨眼,暗想:

“要考试?”

他压下这转瞬即逝的疑问,面上不见半分紧张。

因为他知道,若真遇着自己难解的困局,系统必会出手相助,这份底气让他格外镇定。

思索间,他之前举起了右手

空中再次浮现文字:

【翻译、赏析下文,限时一个时辰。】

紧随其后的,是一段古朴文言: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眼见文字,钟鸣顿时瞪大双眼:

“这是......《洛神赋》?”

这篇文章的开头他是从来没有见过,之所以能够看出这是《洛神赋》,是因为他在中间部分看到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段话。

其余的他皆没听过,更别说学。

看来第一题是翻译题,而要他翻译的文章,就是大名鼎鼎的《洛神赋》......

怎么说呢?

若没有系统,那就毁灭吧!

钟鸣轻轻点着头,心里并不慌,老神在在地看着这篇连字都认不全的文章,偶尔看到自己熟悉的句子,便一脸自得地点头赞道:

“不错!很不错!”

终于,眼前出现其它的内容。

系统:

【译文如下:

我从京城洛阳出发,要回到东边的封邑去,背着伊阙山,越过轘辕关,经过通谷,登上景山......】

“来了!”

钟鸣脸上瞬间绽开笑容,立刻收了先前的故作姿态。他左手负于身后,右手微微抬起,朗声道来,一字一句皆循着系统给出的译文,清晰而流畅地诵出。

待他翻译完后,墨书再现:

【满分,大善!】

【次题,作诗一首,汝乃首登第六境者,故题材不限,自由发挥,限时半个时辰!】

阅罢,钟鸣笑得比花儿还灿烂。

让他写诗,这不是送分是什么?

这一题甚至不需要系统!

很多经典的诗句开始从他脑子里游走,不是想不起来写哪一首,而是能写的的经典实在太多了。

那是上千年的积累啊!

没有能让任何人都喜欢的文学作品,但若设计一套合理的评分标准,抛开个人的喜恶,只谈其有没有把某种情感写到极致,那一定存在满分的作品。

满分的诗句,也当然有。

一首好诗纵未让你动容,可你却无法否认它的精妙。

千古名句的诞生,往往是天才在灵感最盛之际的偶然落笔,即便创作者自身,日后也难再企及这般高度。

钟鸣此时正在用排除法选择:

作为要为文道开山的人,爱情诗、闺怨诗、田园诗这些,就不考虑了。

《黄鹤楼》太合适了,但这个世界哪里有黄鹤楼?所以可惜了......

《将进酒》也不行,典故太多。

《出塞》和两首《凉州词》也不太合适,一是需要用典,二是立意仍不够广阔。

思来想去,还是来到了咱诗圣的身上。

钟鸣抬起右手,书写起来。

手中无纸墨,落笔已成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作写完,墨文显现:

【满分,大善!】

【末题,为文一篇,主题不设限,立意亦不设限,限时两个时辰。】

第一题翻译文章,限时一个时辰。

第二题作诗,限时半个时辰。

第三题为文,限时两个时辰。

前两道题他都拿下了满分,但最后一题要再想拿满分,可能就比之前难得多了。

满分的文章......

在翻译题中,天道上次出的是《子虚赋》,这次出的是《洛神赋》,都是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文章。由此可见,不管天道是什么样的存在,那些祂都是知晓的。

但,自己也能随便用。

而且,两者好像并不冲突。

那就有一个问题了!

系统是谁?天道又是谁?

一个疑问骤然在他心头升起:

系统是谁?天道又是谁?这两者都与另一个世界有着牵连,却从未显露过关联,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钟鸣知道,这个问题或许永远不会有答案,天道的奥秘、系统的来历,都不是此刻的自己能探寻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心里发出这份应有的追问,哪怕只是一闪而过的疑惑。

钟鸣心里出现了一个名字——

《天问》

于钟鸣而言,他对于此最早的记忆,还要追溯到高中课堂。

彼时语文课上,老师正讲授屈原的《离骚》,他站在讲台前,逐句解析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孤高与执着,讲到动情处,便顺着屈原的生平与创作,顺口提了一嘴他的另一篇奇作——《天问》。

老师的语气里满是推崇,说这篇文章堪称千古独步:屈原以一人之思,向天地、自然、历史、人事连发百问,字字叩问皆藏着对真理的执着与对世事的忧思,读来令人心折。

而“天问”这个名字本身,更像一颗石子,骤然落在钟鸣的心湖里,让他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既然如此,该犹豫什么呢?

他要用来答题的文章,即《天问》。

系统知其心意,同步显示出来。

钟鸣立时昂首挺胸,舌绽春雷: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

与此同时,暮色已浓,夜空如墨。一轮明月悬于天际,清辉遍洒,分明预兆着明日定是个万里无云的晴天。

怪事却在此时发生:

风不曾起,雨不曾落,天际竟接连滚过雷声,隆隆不绝,似有谁触怒了苍穹,惹得祂在云端勃然大怒一般。

天之下,有很多人正抬头感慨:

“咦?这天是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