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七日,星期四。
午后散学铃响,钟鸣便依先前之约,领着刘寄奴与小赵云,去往冯一一家。
冯三保和彭居并未同往,这是因为彭居那食量实在骇人,真怕一顿就把人家里吃空了。
路上,钟鸣低头笑问:
“一一,你家是在牛村,对吧?”
冯一一点头应道:“嗯,对!”
钟鸣眉眼间带着笑意,“牛村是吉平县最大的村子,你,还有王林、谢运,都是牛村的,那你家与他们家隔得远吗?”
而这三个孩子,学习成绩都在前列。
冯一一想了想,说道:
“远,他俩进村没走多久就到家了,但我家还得多走几里。”
钟鸣轻轻点头:
“你有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呢?”
闻言,冯一一笑了起来:“嘿嘿,有啊,我有一个弟弟呢!”
“嗯,他多大了?”
“四岁哩!”
“你弟弟叫什么名字啊?”
“冯二二!”
钟鸣听后笑道,“一一,二二,你父亲还真挺会取名字啊!”
女孩一脸认同地点头:
“是啊先生,我爹他也是这样认为的!”
说真的,钟鸣还真想见冯一一的父亲,看看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这个环境中,可以把女儿教得这样好。
在村口时就见到了。
是一个大概三十左右的男人,穿着件灰土色、笔挺的短褂,裤脚挽到膝盖,露出沾着新鲜泥土的小腿。他正站在村口老槐树下,指缝里还嵌着没洗净的泥。
他看见女儿出现,便挥手喊道:
“一一!”
冯一一闻声轻轻一跳,然后往槐树下奔去,脆生生应着:
“爹!”
男人弯腰接住扑过来的女儿,粗糙的手掌在她后背轻轻拍了拍,目光却越过女儿肩头,落在钟鸣身上。
冯一一扭过头,笑道:
“先生,这是我爹;爹,这是先生!”
男人站直了身体,目光目光正视眼前的老人,竟是作了一个揖:
“钟先生您好!”
动作略显生疏,但还算标准。
钟鸣眼前一亮,回礼笑道,“哈哈,你好你好!”
刘寄奴和小赵云也行礼:
“叔叔好!”
冯一一在一旁说道:“爹,他们俩是我的同学,他叫刘寄奴,他叫赵黑......赵云。”
男人脸上洋溢了笑容,“你们好!”
目光在汉子身上转了转,钟鸣笑问:“刚从地里赶回来的?”
男人摸了摸后脑勺,笑着应道:“可不是嘛!急着来接先生,您瞧这身上的泥还没蹭干净,让您老见笑喽!”
钟鸣轻抚白须而道:
“其实我们直接上门就行,你又何必特意赶来呢?实在是太客气了!”
男人摆着手笑道,“哪有哪有......我也不算特意赶来,平常这孩子上学、散学,我也都会来接她的。”
说着,望向自己的女儿。
“嗯。”
钟鸣望着男人眼中对女儿毫不掩饰的疼爱,声音里添了几分暖意:“能天天如此,可见你对一一的上心。有你这样的父亲,难怪一一这般懂事有礼。”
男人被夸得摸了摸后脑勺:“哈哈,不过是做爹的本分......先生,我们边走边聊,家里已经烧火开始做饭了!”
几人并排走着。
钟鸣侧头问道:
“你姓冯,叫什么名字啊?”
男人侧头答道:
“先生,晚辈名叫冯祥。”
“是飞翔的那个翔,还是吉祥的那个祥?”
“嘿嘿,吉祥的那个祥。”
钟鸣抚须点头,
“名字取得很不错,就像你给两个孩子取的一样,你以前是不是读过书的?”
冯祥顿了一下,笑道:
“读过几个月,后来由于家里的原因,也就没继续读了......”
钟鸣默然点头,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现在教书、以前读书都是经常碰见的,那个时候他心里还常常为这事焦虑,害怕他那严厉的父亲不让他在读书。
虽然以前挨了很多的揍,但他好歹是把书给读完了......到底不是一个农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换了稍高一些的地位。
那段时间,对于一个没有经济来源、需要仰仗父母的人来说,压力是最大的。
以后在县衙呆了很多年,一些矛盾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相比较起来,年轻时候的一点小事,却比成年之后的大事还要大得多。
一点儿小事,像是天塌了一样。
这些事,长大后是不消说的。
几人走着聊着,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看见一处篱笆院,院里晾着半干的柴草,墙角摆着两三个豁口的陶罐,门口有一个小娃娃。
那孩子欢快地跑了过来:
“爹爹!姐姐!”
冯一一快步跑了过去,张开双臂:“二二,来抱一个!”
钟鸣看向冯祥,笑道:
“你家幺儿吧?”
冯祥点点头,“嘿嘿,正是小儿!”
小孩和冯一一抱了会儿,仰着头看见钟鸣,顿时一愣,圆溜溜的眼睛瞅着。
冯一一弯腰把弟弟抱起来,指着钟鸣笑道:“二二,这是先生,要叫人哦!”
小孩眨了眨眼,叫道:
“先生!”
冯一一又指着刘寄奴他们,“这两位你要叫哥哥!”
小孩转移目光,“哥哥!”
几人皆是笑着答应。
屋内走出一位身穿蓝布衫的妇人,手里正擦着湿手,一相见,连忙迎上来:
“钟先生来了?快进屋坐!”
是冯祥的妻子,眉眼和冯一一有几分像,说话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
冯祥也忙说道:
“先生您好快请到里面坐!”
钟鸣笑着点头,“好!”
屋里摆着张旧木桌,擦得锃亮,墙角的土灶正冒着烟,飘来淡淡的米香。
妇人端来粗瓷碗,倒上温热的茶水,又往孩子们手里塞了炒得喷香的南瓜子。
冯祥把短褂上的泥拍了拍,然后去把手给洗干净,找了块干净的布垫在凳上,这样子抬到饭桌的主位,笑道:
“先生,您老请坐这里!”
钟鸣落座,喝了口茶道:“一个家这般干净有序,便比什么都好!”
看得出来,冯一一的家不算富裕。
虽然比鸡村的大部分家庭都要好,但是在牛村算得上是穷人了。
但一进到屋内就感觉特别舒服,房间里没有堆多少杂物,每一个人都带着祥和的笑脸,俨然是一户气氛祥和的人家。
日子过得简单,却这般踏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