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历史杂烩 > 第5章 穿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礼乐声穿透窗棂时,沈砚之指尖捻起的合欢花瓣正缓缓舒展。方才被后生攥皱的边缘慢慢平复,露出瓣心那点极淡的鹅黄,像极了幼主襁褓内侧未褪的浆痕。

“柳郎的棋,落子从不是为输赢。”他忽然开口,目光扫过案上拼合的并蒂莲玉佩。裂痕处的“梅下藏,荷边取”被指尖反复摩挲,墨迹混着苏文的血痕,在木纹里洇出浅红的河——恰如账簿上被暗渠改道的水流。

捕头带着戏班的荷纹纽扣折返时,铜扣内侧的刻痕已被温水浸出字迹。李大人捧着那半张薄纸忽然老泪纵横:“先皇后的密信……说双生子本是龙凤胎,女婴当年被换作男婴养在东宫,男婴则托给苏家护着。”

沈砚之猛地看向被暗卫护在角落的少年。他颈后月牙胎记在日光下泛着淡粉,竟与方才瓷瓶里掉出的半片花瓣轮廓重合。而那后生被制服时掉落的短刀,刀鞘缠线里的暗红血渍,正与账簿最后一页“柳”字的笔锋同色——苏文死前划下的不是字,是血书,是给真正柳郎的诀别。

“难怪红荷池的嫩芽要护着。”捕头忽然拍案,“女婴襁褓上的荷纹缺了半朵,恰是戏服纽扣的另一半!那磷粉发光时,照出的不是密信,是女婴藏在戏班后台的胎记!”

话音未落,东宫方向的礼乐陡然转调。原本肃穆的宫乐掺进了戏班常用的笛音,清亮得像早春融雪。沈砚之推开窗,见戏班武生穿着青绿色戏服策马奔来,蝶翅磷粉在阳光下拖出淡蓝的光带,正引着一队禁军往城东去——那是三皇子余党藏匿的最后据点。

“引者要引的不是路。”沈砚之望着光带尽头,“是让藏在东宫的女婴以‘护者’身份活下去,让养在苏家的男婴以‘引者’名义清余孽。”他忽然想起苏文指甲缝里的金漆,那不是禁军盔甲上的,是东宫仪仗杆上的鎏金——今早闯入墨砚斋的后生,根本是来确认男婴是否在这儿。

李大人将瓷瓶里的香料倒在掌心,粉末遇热腾起的青烟里,渐渐显出发黄的布角。那是先皇后的手书,墨迹已被岁月泡得发灰,却仍能看清最后一句:“莲分并蒂,一承江山,一承性命。”

沈砚之转身时,见合欢花瓣落在账簿的河道图上。恰好盖住暗渠终点的戏班后院,露出图角被墨点盖住的小字——“柳园”。原来苏文记了半辈子的河道,终点从来不是某个具体地方,是那个用一生布棋的人,给自己留的最后归处。

礼乐声渐远时,捕头从苏文尸身衣襟里又摸出片碎纸。是张被血浸透的戏票,上面印着的《双蝶记》剧目旁,有行用胭脂写的小字:“蝶翅磷粉,遇血则显真形。”

沈砚之忽然想起那青绿色戏服。方才被磷粉照过的袖口,正慢慢浮现出淡红的印——是枚极小的莲花印,与并蒂莲玉佩的背面分毫不差。而那印泥,正是用贡品朱砂调的,带着天然的杏仁香,半点焦糊气也无。

“苏文早知道柳郎是谁。”他轻声道,将两片合欢花瓣并排放好。一片带着金漆,一片沾着血痕,拼在一起,恰好是朵完整的花。就像此刻被护在仪仗中间的双生子,一个颈后藏着月牙,一个袖中藏着莲印,在礼乐声里走向截然不同的路,却踩着同一片干净的晨光。

窗外的老梅树忽然落下些微雪,落在新发的芽上。沈砚之伸手接住,雪粒在掌心化开,混着合欢花瓣的汁水,在腕间洇出浅红的痕——像极了当年先皇后赏花宴上,柳郎为护她挡下刺客时,溅在袖口的那点血。

原来所谓淤泥,从来不是藏污纳垢的地方。是有人甘愿沉在底下,让上面的莲,能干干净净地开。

礼乐声尚未散尽,捕头的副手忽然跌跌撞撞闯进来,手里攥着块染血的玉佩——竟是块半雕的玉蝉,蝉翼断裂处还沾着新鲜的木屑,显然刚从工匠手里完成半成品。

“城西玉工坊的老掌柜……被人钉死在刻玉的铁砧上了。”副手声音发颤,“砧子上的血字写着‘蝉未蜕,鞘先裂’,跟三年前那个无名浮尸案现场的字迹,一模一样!”

沈砚之指尖刚触到玉蝉,就觉出不对。玉质是上等的和田暖玉,却在蝉腹处有圈极浅的刻痕,像被人用细针划过。这手法与苏文账簿上修改河道图的笔迹如出一辙——都是故意留下的破绽。

“老掌柜今早还来墨砚斋买过松烟墨。”沈砚之忽然想起清晨的细节,“他说要给新得的玉料上蜡,还问起贡品朱砂的价钱。”可玉工坊向来用朱砂调蜡,老掌柜今早却特意强调“只要松烟”,分明是在递话。

李大人突然按住心口的瓷瓶:“玉蝉是先皇后的陪嫁纹样。当年三皇子谋逆时,东宫侍卫的腰牌就是玉蝉形——蝉翼断裂,是说藏在暗处的眼线断了。”

正说着,暗卫从苏文尸身的发髻里摸出张揉皱的纸条。纸上用朱砂画着只没头的蝉,蝉腹处标着个“酉”字——恰是玉工坊每日歇业的时辰。而老掌柜被发现时,案上的刻刀正指着墙上的挂历,酉时那格被朱砂圈了三道。

“去玉工坊。”沈砚之抓起那半只玉蝉,指尖触到蝉眼处的凹痕,忽然想起今早老掌柜袖口沾着的金粉——不是东宫禁军的金漆,是皇家祭祀用的鎏金箔片,遇火会化成金液。

玉工坊的铁砧上,血字旁散落着几粒碎玉。沈砚之将碎玉拼起来,竟凑出半枚莲花印——与戏班戏服纽扣上的印记完全吻合。而铁砧底下的暗格里,藏着块被熏黑的木牌,牌上“柳”字被火灼得焦黑,边缘却留着半只蝴蝶翅膀的烙痕。

“是柳郎的牌子。”李大人声音发哑,“他当年用来调遣旧部的信物,遇金则显字。”沈砚之刚将玉蝉放在木牌上,蝉腹刻痕里立刻浮出浅痕:“蝉蜕于浊,其翼若雪——指的不是玉蝉,是城西染坊的雪色绸缎。”

染坊的伙计正往绸缎上泼靛蓝染料,见官差闯入,手里的染棒“当啷”落地。沈砚之盯着他染得发蓝的指甲,忽然想起苏文尸身指甲缝里的金粉,与染坊晾晒架上的鎏金挂钩色泽一致——今早闯入墨砚斋的后生,袖口金漆里掺着的蓝絮,正是这染坊的靛蓝!

“老掌柜不是被灭口。”沈砚之捻起片染蓝的雪绸,“他在教我们认蝉蜕——绸缎里裹着的,是三皇子余党藏在染坊地窖的名册。”话音刚落,染坊后院突然传来爆炸声,火光里飘出的焦糊味,竟与瓷瓶里的毒香混在一起,成了刺鼻的杏仁味。

捕头带人扑灭火时,从灰烬里扒出半张烧残的账簿。上面记着的最后一笔账,是给东宫的“蝶翅磷粉”——数量是寻常戏班的十倍,足够涂满整个东宫的琉璃瓦。

沈砚之望着染坊上空盘旋的乌鸦,忽然明白柳郎的棋还没下完。玉蝉断裂不是终点,是让藏在暗处的“蝉”褪去旧壳,用新的身份,衔着名册飞向该去的地方。而那声爆炸,不过是给暗处的人发个信号:该换翅了。

此时东宫的礼乐声再次响起,这次却夹着极轻的钟鸣——是城西古寺的晨钟,比往日早了整整一个时辰。沈砚之攥紧手里的半只玉蝉,蝉眼处的凹痕硌得掌心发疼,像极了柳郎那把刻着“清”字的匕首,藏着锋芒,却护着柔软。

古寺的晨钟刚敲过第三响,染坊地窖里突然传来锁链拖动的声响。捕头举着火折子下去时,只见暗格里锁着个披头散发的老妪,她颈间挂着的银锁,竟与苏文账簿夹层里掉出的钥匙严丝合缝。

“老身是玉工坊的账房。”老妪抬起头,额角那道月牙形疤痕在火光里泛白——竟是用刀刻意刻出的,与少年颈后的胎记轮廓完全一致。“老掌柜今早让我藏在这儿,说等钟声敲响,就把这个交给沈先生。”

她颤巍巍递出的布包里,裹着只完整的玉蝉。蝉腹刻痕里的朱砂遇热渗出字迹,沈砚之凑近一看,突然攥紧了拳头——上面写的不是三皇子余党的名册,是柳郎旧部的姓名,每个名字旁都画着朵半开的莲,与李大人瓷瓶上的荷纹连成了整朵。

“蝉未蜕,鞘先裂”根本不是说眼线断了。沈砚之猛地想起苏文指甲缝里的金粉,那金漆不是东宫的,是当年先皇后仪仗队用的鎏金——老掌柜被钉在铁砧上时,手里攥着的刻刀正指着窗棂,棂条的影子在地上拼出个“护”字。

此时暗卫匆匆来报,说在戏班后院的荷池里打捞出具浮尸。尸身穿着青绿色戏服,蝶翅上的磷粉已被水泡得发白,可领口露出的半片月牙胎记,竟与老妪颈间的疤痕一模一样。

“这才是真正的柳郎旧部。”李大人看着尸身心口的刀伤,突然哽咽,“先皇后的暗卫都在左胸纹着半朵荷,遇血会显出莲心——你看这尸身的伤口,刀是从右胸刺入的,分明是自己人动的手。”

沈砚之忽然看向染坊伙计泼出的靛蓝染料。阳光下,水面浮着层极薄的油光,正是贡品朱砂里含的天然油脂——老掌柜今早买的松烟墨,根本不是用来调蜡,是为了让墨里的油脂与染料相溶,显出藏在绸缎里的字。

那些被认作三皇子余党的名字,其实是柳郎布下的假目标。真正要清的,是混在旧部里的双面间谍——就像那个额角画着胎记的后生,他袖口的金漆里掺着的蓝絮,根本不是染坊的靛蓝,是宫里特制的密写药水。

“老梅树的新芽上落着的蝴蝶,”沈砚之望着窗外,忽然笑了,“磷粉会发光,也会引虫。柳郎让活在明处的‘引者’招摇过市,就是为了让暗处的间谍自己露出马脚。”

话音未落,东宫方向的礼乐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急促的梆子声,从城东传到城西——那是官府清剿余党的信号。沈砚之低头看着手里的玉蝉,蝉翼断裂处的木屑里,竟嵌着点暗红的胭脂,与后生额角画胎记的胭脂一模一样。

原来老掌柜不是被灭口,是用自己的死,给真正的暗卫递了最后一个消息:那些藏在“淤泥”里的干净人,该浮出水面了。就像并蒂莲的两朵花,一朵在明处招摇,一朵在暗处结果,谁也不是谁的牺牲,都是棋局里必须落定的子。

此时合欢花瓣又落了一片,正好盖住账簿上“柳”字的最后一笔。沈砚之忽然明白,苏文到死都在帮柳郎——那划痕深浅不均,不是模仿刻匕首的手法,是在暗示“柳”字少了一撇,真正的棋手,从来都不是柳郎,是那个藏在柳郎身后,连名字都不肯留下的人。

梆子声敲到第七下时,沈砚之指尖的玉蝉突然从蝉腹处裂开。不是被外力掰断,是内里藏着的细铁丝终于绷断——裂口里滚出粒极小的蜡丸,蜡皮上沾着的金粉,在烛火下显出细碎的“东宫”二字。

“这才是老掌柜真正要递的东西。”他将蜡丸浸入染坊带回的靛蓝染料,蜡皮融化处浮出行小字:“荷纹纽扣里的密信,是用三皇子的笔迹写的。”

沈砚之猛地看向李大人手里的瓷瓶。瓶身刻着的半朵荷,方才被温水浸过的地方,竟显露出另半朵莲——合起来的纹样根本不是先皇后的私纹,是当今圣上幼年在东宫学画时的涂鸦,那歪扭的荷梗,与账簿最后一页“柳”字的笔锋如出一辙。

“李大人的咳嗽是装的。”他忽然开口,目光落在老妪颈间的银锁上。锁扣内侧刻着的“护”字,笔画里藏着极细的金丝,正是东宫禁军盔甲上的金漆成分,“您袖中掉出的瓷瓶,不是先皇后的遗物,是今早刚从内务府领的新物件——瓶底的火漆印还没干透。”

老妪脸色骤变,伸手去摸颈间的疤痕。沈砚之却已抓起戏班浮尸的手腕,尸身指甲缝里嵌着的不是泥垢,是寺庙香炉里的香灰,与李大人瓷瓶里香料燃烧后的灰烬完全相同。

“先皇后的香料遇火成灰,可这香灰里混着檀香。”沈砚之捻起香灰凑到鼻前,“李大人您说这是传递密信的香料,却不知真正的密信,藏在香灰与檀香的配比里——三皇子的人从不用檀香,这是您故意留的破绽。”

此时捕头从玉工坊铁砧下拖出个暗箱。箱里没有名册,只有叠泛黄的戏本,每本《双蝶记》的末页都用朱砂画着并蒂莲,莲心处的小字写着“柳郎亲扮武生”——那个穿着青绿色戏服的浮尸,根本不是旧部,是柳郎本人。

“他不是被自己人所杀。”沈砚之指着尸身右胸的伤口,“刀伤边缘有外翻的皮肉,是死后补的刀。真正的致命伤在咽喉,那道细痕,与苏文心口的刀伤一样,都是用缠着墨线的短刀划的——就像那个后生靴筒里的刀。”

李大人突然将瓷瓶狠狠砸在地上。碎裂的瓷片间,滚出半枚龙纹玉佩,正是当年圣上赐给三皇子的信物。“先皇后的龙凤胎里,女婴早夭了。”他盯着地上的玉佩,声音发狠,“苏家护着的男婴,根本是三皇子的血脉!柳郎布这盘棋,是为了让三皇子的后人认祖归宗!”

沈砚之却笑了,弯腰从瓷片里捡起块沾着杏仁味的碎瓷:“您忘了吗?贡品朱砂的杏仁味是天然的,毒香才有焦糊气。可这瓷瓶里的香料,遇水显的字是‘护真龙’——真龙指的从来不是三皇子,是双生子里活下来的女婴。”

他忽然指向窗外的老梅树。新抽的嫩芽间,不知何时系了条青绿色的绸带,绸带末端坠着的银铃,铃舌上刻着的半朵荷,与女婴襁褓上的纹样严丝合缝。“柳郎亲扮武生,是为了用蝶翅磷粉引开所有人,好让女婴藏进梅树的暗格——您看那树干,被磷粉照过的地方,正渗出新鲜的松脂,是刚藏过人的痕迹。”

梆子声再次响起时,沈砚之发现苏文尸身旁的账簿上,“柳”字的划痕里卡着根极细的丝线。那丝线不是墨色,是用金线染的——在烛火下,金线渐渐显出原本的色泽,拼出的不是“柳”,是“留”。

原来苏文到死都在提醒:柳郎不是棋手,是那个甘愿留在棋盘上的子。而真正布棋的,是那个让所有“淤泥”甘愿弄脏自己的人——是此刻正站在东宫礼乐声里,颈后藏着月牙胎记的女婴。

她袖口沾着的不是胭脂,是梅树的松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