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文宫觉醒:赘婿的万古传承 > 第44章 改良成功展新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明澜指尖的残纸在火焰中蜷缩成灰,最后一缕墨痕化作轻烟飘散。他未动,掌心文气仍悬于半空,如剑未收。祠堂石台余烬未冷,地牢方向的闷响之后,再无动静。他知道,沈云轩的文心蛊已反噬至魂魄崩裂,那根操控阴谋的丝线,终究被他自己扯断。

但他没有回头。

风从作坊方向吹来,带着竹料蒸煮的微腥与黄蜀葵汁的清苦。他转身,月白儒衫拂过石阶,脚步未停。顾明玥紧随其后,青玉簪在晨光中泛着冷光,破妄之瞳扫过地面——那道铜镜上残留的刻痕,纹路依旧扭曲,金属腥气未散。

“走。”沈明澜只说一个字。

他们直奔作坊。

蒸煮池边,火势将尽,纸浆翻滚如浊浪。王伯守了一夜,额上汗珠滚落,却不敢添柴。昨夜沈明澜下令“三温九滤”,老匠人们嘴上应承,动作却迟缓,火候早已失控。若再晚一刻,整池纸料将毁于一旦。

沈明澜抬手,文气自识海奔涌而出,中华文藏天演系统无声开启。《天工开物》虚影浮现,三温之法——初温去青、中温脱脂、高温凝韧——如律令般流转。他掌心按向池沿,文气如丝,渗入浆液,将紊乱的热流重新梳理。

“火控交给我。”他声音低沉,却如钟鸣,“你去召集所有学徒,今日,我要亲眼看着第一张‘松烟墨纸’出架。”

王伯一震,连忙应声而去。

沈明澜闭目,文宫深处,《正气歌》长卷缓缓展开,浩然之气与《天工开物》交缠,化作一道无形经纬,笼罩整个作坊。他以文气为引,以古籍为纲,将每一寸火候、每一滴药汁、每一缕纤维的走向,尽数纳入掌控。

三更天,浆成。

五更天,抄纸。

他亲自执帘,以曾被污染的旧竹帘为器,轻轻一荡,纸膜成形。那纸薄如蝉翼,却韧如牛皮,素白无瑕,映着初升的日光,竟泛出淡淡青辉。

“成了。”王伯声音发颤。

沈明澜未语,只将纸膜轻轻置于晾架最顶层。阳光斜照,纸面微光流转,逆光之下,隐约可见极细的铭文纹路,如机关锁链般隐现于纤维之间——那是《考工记》的纹路,是系统在文气交融中无意识烙下的印记。

第一日,三张。

第二日,九张。

第三日,三十六张。

每一张,皆墨不晕、虫不蛀、百年如新。作坊内,年轻学徒们眼中的迟疑,渐渐化为敬畏。老匠人们低头不语,却在夜里悄悄擦拭工具,再不敢懈怠。

第四日清晨,文渊阁验纸官到来。

青袍玉带,面如寒霜。他踏入作坊,目光扫过晾架,冷声道:“商贾之纸,岂配载史?”

无人答话。

沈明澜只取一张新纸,平铺于案。

“请试。”

验纸官冷笑,提笔泼墨。墨滴落纸,未散未晕,如珠滚玉盘。他再取水浸之,纸身不软不烂,纹丝未动。最后,火折一点,火焰舔舐纸角,片刻后熄灭——纸面焦黑如墨,却未穿未裂,灰烬成片,如碑拓般完整。

他瞳孔骤缩。

沈明澜抬手,文气轻催,纸上缓缓浮现《纸赋》全文,字迹清晰,如刀刻石:

“柔韧承千载,素白纳万象。非商纸,乃文脉之肤。”

文光微闪,纸面竟泛起淡淡金纹,如文宫共鸣。

验纸官猛地抬头,声音发紧:“此纸……可载活字?”

沈明澜未答,只将纸轻轻折起,收入袖中。

验纸官沉默良久,终是取出一枚铜印,在纸角盖下“文渊试用”四字。他转身欲走,忽又停步:“三日后,阁中将试印《论语》残卷——若此纸不毁,当列正册。”

门扉合上,作坊内一片寂静。

王伯捧着铜印,手微微发抖:“成了……真成了!”

沈明澜立于晾架前,指尖抚过那张带印的新纸。他知道,这不只是纸的胜利,是文脉与实业的第一次真正交融。文可载道,亦可兴家。道不离器,器不蔽道。

族会当日,阳光正烈。

沈明澜立于祠堂石台,面前摊开账册。王伯高声念道:“三批废纸,损银三千两。新纸预售,定金五千两。”

全场哗然。

一名长老起身,声音尖锐:“一纸之功,岂能定族运?”

沈明澜不语,只取一张新纸,以文气催动。纸上,《沈家族规》全文浮现,字字清晰,如碑刻刀削。末尾,一行小字缓缓成形:

“文可载道,亦可兴家。道不离器,器不蔽道。凡我族人,当以文立身,以实务固基。”

文光流转,纸面如镜,映出每一张震惊的脸。

族长坐在高阶,久久未语。良久,他缓缓开口:“此法……可授外姓?”

沈明澜抬眼,目光如炬:“可。但需立‘文契’为誓,承文脉之责,守技艺之密。”

族长凝视那纸良久,终于点头。

会散。

沈明澜走出祠堂,阳光洒在月白儒衫上,竹简玉佩微震。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文渊阁的认可,家族的信服,皆非终点。沈家作坊的火,才刚刚点燃。

顾明玥立于檐下,破妄之瞳扫过晾架,那逆光中的机关铭文依旧若隐若现。她低声:“他想造的,不只是纸。”

沈明澜未回头,只道:“是刀,是盾,是点燃万家灯火的火种。”

他抬手,将一张新纸迎风展开。

纸面素白,如雪如霜。阳光穿透,纤维如经纬,铭文如锁链,隐隐构成一幅未完成的图——似机关,似阵法,似某种古老契约的纹路。

王伯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封密报:“文渊阁来信,三日后试印《论语》,指定用此纸。”

沈明澜接过,未拆。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将纸轻轻折起,放入怀中。

指尖触到内衬,那里,藏着一片焦角残纸——上面那行血墨小字依旧清晰:

“丙戌匠籍,北山断料,云记。”

他目光一沉。

北山的竹料,早已断供三年。而“云记”,是沈云轩生母的娘家印记。

他缓缓抬头,望向北山方向。

风卷起一片新纸,飞向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