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文宫觉醒:赘婿的万古传承 > 第117章 大儒真本·周易得机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章 大儒真本·周易得机缘

残月悬在屋檐一角,铜铃还在晃。

沈明澜盯着案上那支断裂的毛笔,笔尖劈开,墨汁凝成一点,在砚台边缘将坠未坠。他没有动,只是缓缓抬起右手,指尖轻触眉心。识海深处,竹简玉佩微震,一道淡金色光流自文宫涌出,顺着经络游走全身,压下左臂残留的灼痛与心头翻涌的寒意。

系统无声运转。

【检测到异常文脉波动,来源:未知古墨】

【成分分析中……含朱砂、骨粉、松烟,混合千年阴檀灰烬——为先秦卜筮专用“灵墨”】

【推演结果:非人为书写,乃天地气机共鸣所致】

他闭了闭眼。这不是警告,是召唤。

外面风停了,铜铃静止。可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变了。揭帖可以烧,谣言可以压,但那一行凭空浮现的字——“子时将至,鼎中火不灭”——却像钉进神识的一根刺。它不属于这个时代,也不该出现在他的书房。除非……有人或某种力量,正通过《周易》一类的天道典籍,窥视他的命运轨迹。

他忽然起身,走到墙边取下悬挂的策论原卷,一把火投入铜炉。纸页卷曲焦黑,火星飞溅。他不需要靠文章证明自己了。真正能破局的,不是辩才,而是对天地之道的理解。

翌日清晨,马车驶出城南。

顾明玥坐在车辕上,青玉簪插发,黑衣裹身,目光扫过沿途茶肆酒楼。那些贴着“伪状元通幽冥”的揭帖已被撕去大半,但街角仍有书生低声议论。她不动声色,只在马蹄踏过石板接缝时,袖中短剑微颤了一下。

“大人真要去见那位老学究?”她低声问。

车内传来平静的声音:“若想看清谁在幕后执棋,就得先学会看懂天局。”

寒松岭藏于京郊深山,林木苍翠,石径蜿蜒。一座青瓦小院依山而建,门前两株古松虬枝盘曲,院中轮椅静置,紫砂壶搁在石桌上,热气袅袅。

顾清弦背对门口,正在煮茶。

沈明澜缓步上前,拱手行礼:“晚生沈明澜,冒昧来访。”

老人头也不回,只轻轻吹了口茶沫,淡淡道:“你来得比我想的早。”

“您知道我会来?”

“昨夜卦象动了。”他终于转过身,独腿撑地,轮椅微倾,“风起于青萍之末,而你在风口。”

沈明澜直视他双眼:“我想借《周易》真本一观。”

四周寂静。连山鸟都停了鸣叫。

良久,顾清弦放下茶杯,壶盖轻跳三声。

“我有三问。”

“请讲。”

“何为易?”

“变也。”沈明澜答得干脆,“天地运行,阴阳交替,万物无时不刻不在流转。所谓‘易’,便是这变化本身。不动者死,顺势者生。”

老人微微颔首。

第二问:“为何求易?”

沈明澜沉默片刻,声音低了几分:“世人说我以异术夺魁,说我窃天命、拜邪神。可笑的是,他们看不见真正的危机正在逼近。祭坛一战,邪祟未尽;北斗锁凶,余党犹存。若我不能更快更强,如何护住文脉不坠?如何让百姓信正道尚存?我要借《周易》,不是为了争权夺利,是要看清局势,掌握先机,以文御灾,守国纲于将倾。”

顾清弦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第三问,他问得极慢:“若真让你得见真本,你将用它做什么?为私?为公?为名?为道?”

沈明澜抬头,望向远处京城方向。晨雾未散,城楼隐约可见。

“若有朝一日,我能窥得天机。”他一字一句地说,“必以所知载道而行。宁焚身以续火,不负文明一脉。”

话音落下,空中忽有微光闪动。紫砂壶中的水面泛起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竟自行浮现出六个爻象,由下而上,层层递进——

**?? 风雷益**

主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利有攸往,大有所为。

顾清弦深吸一口气,抬手拍膝。

“三十年了。”他喃喃道,“自从蚀月教屠我全家,我便立誓此书不再出阁。可今日……天意如此。”

他挥手示意身后弟子。少顷,一只乌木匣被捧出,表面刻满龟甲纹路,锁扣以青铜铸成,封泥上印着一个古老的“易”字。

“仅限三日。”他盯着沈明澜,“三日后,必须归还。”

“多谢先生。”

匣子入手沉重。打开刹那,一股温润却不容抗拒的气息扑面而来。内里并非寻常竹简,而是七片玉版串联而成,每一片都镌刻着失传已久的篆体卦辞,夹杂星图轨迹与天地节气对应之数。光是注视片刻,便觉神识震荡。

回程路上,沈明澜全程未语。顾明玥几次欲言又止,最终也只是默默跃上屋顶,随车而行。

入夜,书房烛火重燃。

他盘坐于蒲团之上,将玉版平铺案前,双手结印,默念启灵咒。识海中,竹简玉佩骤然发光,如一轮明月升起,照彻整个文宫。

【中华文藏天演系统·知识萃取功能启动】

【目标典籍:《周易》真本(先秦遗卷)】

【解析模式:交叉印证·尚书·春秋·礼记·尔雅】

【提取核心法则:阴阳推演|时位相应|动静知机】

刹那间,六十四卦如星河倒灌,涌入识海。

初九潜龙勿用,他体内气血自然收敛;九二见龙在田,文宫气息悄然升腾;至九五飞龙在天,眉心轰然一震,浩然长虹虚影自额间浮现,环绕周身,竟与八卦纹理交织旋转!

每一卦象落下,都像是在重塑他的文宫结构。原本由诗词意境构成的诗境场景开始融入卦意,变得更为宏大深远。昔日只能感知方圆十丈内的文气流动,如今竟能察觉百步之外树叶颤动所引发的微弱气机扰动。

子时将近。

他双目紧闭,呼吸绵长,整个人仿佛与天地同频共振。案上《周易》摊开于最后两卦之间——

**既济**:事已成,然不可懈怠。

**未济**:事未成,然生机尚存。

突然,指尖一颤。

原本静静躺在砚台旁的断笔,毫无征兆地弹起半寸,随即“啪”地一声,再次裂成两截。

墨珠从断口渗出,滴落纸上,正好落在“未济”卦的第五爻上。

那一瞬间,沈明澜猛地睁眼。

瞳孔深处,浮现出一幅画面——

地底深处,青铜巨鼎静静矗立,鼎腹内火焰缓缓跳动,似有节奏,如同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