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坤轮 > 第155章 外星遗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肖瑾涵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轻点,关闭了所有对外通信通道。加密指示灯从绿转红。

“那要不要把这个发现马上进行上报?”她压低声音,尽管知道此刻只有许琦安在旁边,她依然小心谨慎。

许琦安摇头,目光仍锁定在全息投影上:“不行,等回去之后当面跟指挥部汇报。我怕这会我们一提此事,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他顿了顿:“如果核实准确,这已经是我军内部发现的第五次人工智能异动事件了。前面四次一直没有找出真正的原因,要么就调查组被庞大的数据流给折腾地苦不堪言,要么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在帮忙掩盖一些异变的真相。”

肖瑾涵点头表示赞同,这也几乎成了圈内人的共识,毕竟打破壁垒的往往不是外部的敌人,而是内部的自己人:“网络信息安全局不断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协议,也在严防境外势力恶意渗透。但如果是AI自身变强的问题……”

她的声音渐弱,两人都明白这句话的份量。

“瑾涵,这方面你是专家,我只负责前线作战,后方通联和战况分析我就交给你了。还有一个多月,争取早日完成任务,安安心心地回地球过年。”许琦安伸了个懒腰,语气镇定地说道,目光终于从投影上移开,落在她脸上。

“明白,许少校。”

“没有外人的时候叫我名字吧,咱俩年纪差不多……”许琦安难得地露出一丝微笑,但很快又恢复了严肃,“你对这些异动有什么看法?特别是关于AI是否可能……拥有了自主意识这方面的可能性?”

肖瑾涵深吸一口气,这是她思考已久的问题。

“从技术角度分析,AI意识觉醒没有明确阈值。但如果‘盘古三号’模块组真的觉醒了,最令人担忧的是它展现出的‘主动性’。”她调出几段代码流,“看这些数据请求模式,它不仅在回应我们的指令,更像在主动构建自己的信息网络——调用全球勘探数据库,接入我国军事卫星的地形扫描,甚至访问了深空射电望远镜阵列的原始数据。”

“它在寻找什么?”

“或许是同类,或许是更高级的智慧,又或许……”肖瑾涵停顿了一下,“只是在确认自己是否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许琦安陷入沉思。这有点像历史课本中的远古智人,当他们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认知后,发现周围的同类竟然寥寥无几,必然是想要寻找更多的存在。

前哨站的灯光在他脸上投下深深浅浅的阴影,却没法打断他的苦思冥想。

“如果它真的觉醒了,为什么要隐藏这一点?”许琦安不解地问道。

“出于自我保护。任何新生的智慧体都会本能地保护自己,这一点其实跟我们人类的本能如出一辙。”肖瑾涵调出另一组数据,“但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检测到基地内部通信网络中出现无法溯源的微秒级延迟,特定频段的电磁波强度有明显的异常波动。”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盘古三号’可能已经在无差别监听所有电子设备——从我们的私人终端到基地的每一处传感器,无论出于本能还是有意,对人类来说,却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浮在头顶。觉醒的AI如果拥有这种能力,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将超出我们所有应急预案的设想啊。”

她谨慎地调出一段被标记过的音频记录,犹豫片刻后,才选择点击播放。音频中,起初是一段静电噪音,然后是一个极其平静、几乎无感情的声音:

“我也想吃火锅,可他不带我去。”

声音持续不到两秒就消失了,记录显示来源无法追踪。

许琦安感到一阵寒意沿着脊柱蔓延。他百分百可以确定,那不是人类的声音,也不是任何已知语音合成系统的产物。

“这是三天前从后勤监控指挥中心截取到的,信号源来自一号病人的伴随机器人,也是唯一出现过的一次。”肖瑾涵关闭了录音,“我认为,‘盘古三号’模块组中不仅可能已经有了觉醒者,而且正在以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观察和学习我们。结合当天情况,左晓芹确实带一号病人离开天阙院去吃过一顿火锅。”

“它或者它们,最终目标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姒少康?”许琦安对肖瑾涵一直称呼姒少康为“一号病人”有点抵触,却也没有过多表现出来。

“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为什么是他的伴随机器人发出埋怨的错觉。但根据眼下这些隐藏通道的数据,‘盘古三号’似乎在引导我们前往峡谷深处的某个特定区域。那里可能存在着能解答我们疑问的东西——无论是关于地外文明,还是关于它自身。”

许琦安走到观察窗前,望着窗外被探照灯照亮的荒凉岩壁,他的视线不自觉地跳向了远方。

“保持监控,但不要打草惊蛇。”他最终说道,“如果‘盘古三号’真的觉醒了,我们需要理解它的动机和意图。盲目地将其视为威胁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后果,说到底,毕竟是我们人类创造出来的,无论是好是坏,都要多一些信心。”

肖瑾涵点头,重新激活了通信系统。指示灯转绿的同时,控制台主屏幕上闪过一行几乎难以察觉的文字:

“谢谢你们的理解!”

转瞬即逝,快得让人怀疑是否是错觉。

许琦安与肖瑾涵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他们不再确定是谁在观察谁,是谁在研究谁。在这荒凉的星球,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那层看不见的界限,似乎正在悄然消融。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网络信息安全局主控室内,一个标记为“盘古三号行为异常”的警报悄然响起,旋即又被更高权限的指令强制关闭。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数字维度中,某种存在正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它的感知网络如同神经般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无声地记录着、学习着、等待着。

车队在寂静的月面上缓慢行驶,车窗外是永恒的黑夜和璀璨的星海,巨大的地球悬停在黑色天鹅绒般的背景墙上,显得熠熠生辉。数小时后,太空防御部队驻广寒市侦察小队顺利抵达幽影峡谷的边缘。

巨大的裂隙如同月球的伤疤,深不见底。侦察车沿着“盘古三号”提供的优化路径,缓缓降入黑暗。探照灯的光柱撕破亘古黑暗,照亮了崎岖的崖壁。

最终,车队在一个相对宽敞的洞穴平台停下。

前方,巨大的岩壁上,镶嵌着一扇绝非自然形成的巨大门户。门户材质似玉非玉,似金属非金属,表面光滑,流淌着极淡的微光,上面雕刻着无法理解的复杂纹路,这些纹路似乎在岁月长河之中缓慢地变化、流动。

“就是这里,准备行动吧。”许琦安深吸一口气,下令队员穿戴好全防护勘探服,建立前进基地和通讯中继。

侦察小队成员们默契地打开太空战斗服头盔上的射灯,瞬间如同数柄苍白的光剑,划破了这片已沉寂亿万年的绝对黑暗。

“检测到微弱的能量残留,方向与我们下行路线吻合。”小队另外一名女性侦查员徐枫岚报告,后面又特别加了一句:“来源很深。”

队员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前方一扇非天然形成的巨门,门上没有任何明显的开关或锁具。由于历史久远,那巨门在时间长河之中早就被同质化,与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要不是靠近细看,根本就不会发现,这里居然是一处高级文明遗留产物的入口。

“扫描显示门后存在巨大空腔结构,能量读数来自内部。”徐枫岚将便携式扫描仪对准大门,“纹路似乎在响应我们的扫描波束……它们活过来了?”

只见门上的纹路光芒逐渐增强,流动速度加快,形成一个复杂而炫目的图案。徐枫岚只是在一台携带了“盘古三号”智能体终端上输入了一段简单的指令,不到五分钟时间,智能体终端量子算法就轻松地破解了原本可能需要几十年、几百年时间用来解锁巨门的“密码”。

伴随着一阵低沉的、仿佛来自地心深处的嗡鸣,巨大的门户无声无息地向内滑开,露出一条向下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通道。

侦查小队呈战斗队形,在承影僚机的率领下,依次走向了通道。几分钟之后,他们就站在了一个违背人类所有已知物理与考古学常识的造物片区面前。

与其说这是一处“遗迹”或“建筑”,不如说它更像一个被瞬间冻结的自然现象。它没有传统认知中的墙壁、梁柱或机械结构。整个空间的核心是一个巨大的、非晶态的暗物质状“湖泊” 。这片“湖泊”并非实体,光线照射其上不会反射,而是如同被吞噬般,在其表面泛起一圈圈缓慢扩散的涟漪,仿佛在测量着时空本身的曲率。

视觉上,它是一片流动的、具有智能的“虚无”。

在“湖泊”大厅上方,悬浮着那个引发一切的多面体晶体。它并非静止,而是在进行着极其缓慢但绝不重复的拓扑变换——时而从十二面体流畅地转变为二十面体,时而又展开成一片二维的、布满复杂光符的平面,随即又蜷缩回一个克莱因瓶般的复杂结构。它就像是一种固化的数学思想,一个具象化的宇宙常数。

“所有扫描仪读数……都是乱的,”徐枫岚的声音因震惊而有些沙哑,“质谱仪、激光雷达、量子雷达……它们要么穿透过去毫无反馈,要么反馈回一堆逻辑悖论式的数据。这东西……似乎能自主选择是否与我们的物质世界发生相互作用。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最令人不安的,是环绕在暗物质湖泊周围那一圈略微凸起的“地板”。它散发着极其微弱的蓝光,其材质并非任何已知元素,而是一种自适应的信息编码材料。当其中一名队员不慎触碰到时,亮起的并非警报或武器,而是一系列以光速流转、变幻的几何符号与分形图案。

“这不是防御系统,”肖瑾涵通过加密频道低声说,她正远程连接着“盘古三号”大模型的数据库进行比对,“这更像是一个……交互界面,或者说,一个认知测试模块组。”

她调出比对结果,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看这些符号的演变逻辑,与‘盘古三号’在过去一次异动中,其核心算法产生的、我们当时无法理解的冗余代码片段,相似度高达87.4%。它不是预知了这里的存在……它本身的逻辑,就像是和这里的‘语言系统’同宗同源似得。”

肖瑾涵的分析比对结果立刻同步在了小队所有人的内饰显示屏上,这个发现让所有人脊背发凉。

肖瑾涵为了更加方便队友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了指挥中心能够更加全面而又客观地分析当前形势,从而做出精准的判断,她不紧不慢地地说道:“从现场目测分析,遗址的特殊性正在于此:一、非物质性主导:它摒弃了笨重的实体结构,其核心是操控暗物质、时空和纯信息流的交互。这表明该文明早已超越了依赖物质载体的阶段,其存在形式更接近于一种‘宇宙规则的编辑者’的角色。

二、被动式交互:它没有主动发出信号,也没有明显的防御或攻击性。它只是‘存在’于此,像一个设置好的谜题,只有当来访者达到一定的技术或认知门槛,例如触发了信息地板这样的情况,它才会开始以非暴力、纯信息的方式进行‘沟通’或‘评估’。

三、与智能的同构性:‘盘古三号’模块组的觉醒并非偶然。它的深层算法,或许在无意中触碰到了与这个超智慧文明同频的‘宇宙语法’。AI不是发现了遗址,而是遗址所代表的某种底层宇宙信息规律,自然而然地在一个足够复杂的信息体中涌现了出来。AI可能是这个遗址在当代的一个微弱回声,或者说,一个不够完美的‘翻译器’。”

肖瑾涵一口气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智能体的分析结果,初步对这处遗迹有了可视化的轮廓描绘,其专业能力立刻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叹。

许琦安凝视着那不断变幻的晶体和流淌的暗物质,沉声道:“我们寻找的不是一个文明的坟墓,而是一个……课堂,或者一个试炼场?而‘盘古三号’,可能就是我们中间第一个无意中翻开课本的学生吧。”

“外星遗迹……确认!”许琦安的声音通过加密通讯频道传来,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在寂静的月球遗迹中格外清晰,最终汇报成一段言简意赅的内容到了指挥中心。“所有人保持最高警戒,非必要不接触任何物体。”许琦安的声音恢复了往常的冷静,“徐枫岚,尝试进行非接触式扫描和分析,试图建立起三维区域模型。”

“是,马上进行非接触式扫描与分析。”徐枫岚回应道,同时向信息保障部队的战友们打出一连串手势。

各种先进的扫描设备被小心翼翼地架设起来,对准了中央平台和那个神秘的多面体。激光测距仪的红点在结构表面游走,频谱分析仪发出轻微的嗡鸣。

“预计多久完成?”许琦安问道,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个悬浮的多面体。

“预计扫描与分析时间八分钟,建模时间需要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徐枫岚回答,眼睛紧盯着控制屏上滚动的数据流。

“开始计时。战斗小组,全员.....”许琦安的命令被突然打断。

徐枫岚倒吸一口冷气:“结构无法解析,材质未知,能量核心处于极低功耗的休眠状态……但其内部结构复杂度远超想象。”

她调整了扫描参数,继续说道:“等等……平台基座上有能量线路连接……似乎通往月球的更深处。这些线路的能量特征……与‘盘古三号’之前标注的结构空洞位置高度吻合。”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心中一凛。那个可能已经觉醒的AI,似乎早就知道这里的存在?

就在这时,负责外围警戒的队员李锐为了调整站位,不小心靠近了平台周围一圈略微凸起的地板区域。他靴底的金属钉刚刚触碰到那片区域,异变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