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寒刃旧青囊 > 第98章 查明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了大理寺的协同办案,案件的调查进度快了许多。按照制度,所有死刑案犯的卷宗,除刑部存档外,大理寺亦有一套备份以备复核。林文轩在大理寺的档案库中,果然查到了何三的完整记录,其上记载的面部特征、身形体态,均与死士“赵大勇”吻合。

至此,林文轩心中已有了清晰的推断:恐怕不止何三一人,其余几名死士,多半也是通过类似手法“死而复生”的。他立刻调动刑部所有可用人手,连夜排查近十年的死囚档案。结果令人心惊,在五至十年前期间,多个地方上报的死刑犯档案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或被巧妙销毁的痕迹,手法如出一辙。

然而,陛下给出的五日之限已迫在眉睫,仅剩最后两天。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死士的真实身份全部核实清楚已无可能。但现有的线索,已足够将矛头直指朝廷中枢——至少,户部与刑部内部,必有身居要职之人参与其中,方能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偷梁换柱。

另一边,户部尚书陈之遴自御书房出来后,亦是心惊胆战,立刻回衙彻查“赵大勇”的户籍来源。很快便查明,此人的户籍信息确系后期补录,而经手办理此事的是户部一名不起眼的书吏,名为马士英。陈之遴立刻下令传唤马士英,下属却回报,马士英在两日前便已告假。心知不妙的陈之遴派人按其登记住址寻找,结果发现马士英已在其京中暂住的房屋内“自缢身亡”,现场留下一封“遗书”,信中自称是贪图钱财,受人指使篡改户籍,如今悔恨交加,唯有以死谢罪。

户部这条至关重要的线索,就此被人干净利落地斩断。

刑部这边,所有被篡改档案的时间点,都指向了前任刑部尚书卢奇然在任期间。卢奇然于四年前以年高体衰为由致仕,陛下念其多年勤勉,准其荣归故里。此人已在两年前病故,当时朝廷还曾发文哀悼,似乎一切早已尘埃落定。但朝野皆知,卢奇然有一女,嫁给了当今兵部尚书刘魏的嫡子刘权,两家乃是姻亲。这条线索指向了刘家,但卢奇然已死,线索到了这里,似乎也走进了死胡同。

案件再次陷入僵局。林文轩凝神细思,将之前前来认领“丈夫”的那几名妇人重新提出,分开进行严厉审讯。他敏锐地指出,她们虽自称来自京郊各县,但告示贴出后一两天内便能齐聚京城刑部衙门,背后定然有人组织。果然,一番审讯之下,有人熬不住,供出是刑部一名张姓主事提前通知她们前来,并许以重金。林文轩立即派人去拿这张主事,却得知此人早已不知所踪,家中亦是人去楼空。

林文轩又请来高强,仔细询问他看到告示的经过。高强坦言,自己如今在一大户人家做采购仆役,前日外出时听闻街坊议论官府贴出重金寻人的告示,出于好奇前去观看,才意外发现了仇人何三的画像,于是立刻撕下告示,连夜赶赴京城。其言谈举止,情真意切,并无破绽。

林文轩一边命书记官详细记录,一边对高强温言道:“何三罪大恶极,已然伏诛,陛下对此案极为重视。朝廷念你蒙受冤屈,特有一份补偿,连同此次提供线索的赏金,两日后便可下发,届时你再来衙门领取便是。”高强听闻大仇得报,感激涕零,叩首不止。

次日,前往涪城核查的差役回报,高强所言经历基本属实。虽然林文轩直觉中仍有一丝难以捕捉的疑虑,但在有限的时限内,确实已找不到新的突破口。

第五日一早,林文轩将数日来的调查结果整理成卷,呈递御前。他在奏报中明确,虽未查出直接指挥刺杀的幕后元凶,但案件脉络已基本清晰:户部书吏马士英伪造户籍,前任刑部尚书卢奇然任内档案被大规模篡改,死囚被替换培养成死士。同时他也暗示,若继续深挖,牵扯的各级官员必不在少数,而能让卢奇然如此行事,其背后之人地位定然极高,或关系特殊。

皇帝萧彻看完卷宗,沉默良久,方才开口:“林爱卿,你如何看待此事?”

林文轩躬身回答:“陛下,此案根基已明。若继续彻查,地方、朝堂涉及之官员,恐如蔓连枝,为数众多。目前看来,仅死囚来源便涉及五个州县,牵连甚广。”

这正是萧彻最担忧之处。他没想到一桩刺杀案,竟会牵扯出如此盘根错节的利益关联,甚至隐隐指向了手握兵权的刘魏。眼下,他还需要刘魏稳定军方,不愿与之彻底撕破脸。另外目前皇子之间的关系也不愿意打破平衡。

“那么,对于这些死士刺杀北定县主一事,爱卿又如何看?” 萧彻换了一个角度问道。

林文轩沉吟道:“以臣愚见,刺客目标表面是北定县主,实则是想通过破坏县主安危,进而打击景王殿下,阻挠和谈大局。若县主当真遇害,北狄方面或许会质疑我大晟保护使节、维护和谈环境的能力与诚意,和谈势必受阻。”

皇帝萧彻心中已然明了。这分明是刘家为了打击萧景玄,不惜铤而走险,手段狠辣且不顾大局。若不加以惩戒,日后难免变本加厉。他心中已有决断,对林文轩道:“此案,接着查。将下面那些胆大包天、参与此事的州县官员,给朕一个一个,都揪出来!严惩不贷!”

林文轩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上面的线,暂时到此为止,不再深究;但下面的爪牙,必须彻底清理,以儆效尤。

“那这刺杀一事,对外该如何定论?” 林文轩请示道。

皇帝萧彻眼中闪过一丝冷光,给出了最终的定性:“刺杀一事,便对外宣称,是西夜国为破坏我大晟与北狄和谈,提前安插探子,收买亡命之徒所为。此案,就此结案。”

“臣,领旨。” 林文轩深深一揖。心中已然清楚,这朝堂之上的风云,远比刑案卷宗所记录的,更加波谲云诡。陛下此举,既是断尾求生,也是敲山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