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到玫瑰的故事中,我杀疯了 > 第47章 黄亦玫回北京工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帝都的天空,似乎比魔都更显高远。黄亦玫的归来,像是候鸟归巢,回到了真正属于她的水域。这里有她熟悉的一切——父母的唠叨,哥哥黄振华坚实的庇护,以及,与她最终和解并携手余生的我。

黄亦玫有再回原来的公司,而是成了我画廊名副其实的老板娘。这不再是一个客气的称呼,而是实打实的权责。画廊里的一切事务,从艺术品的遴选、策展的构思,到与难缠艺术家的沟通、客户的维系,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仿佛天生就属于这里,属于这种在美与商业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挑战。

每天,她都会打扮得光鲜亮丽,踩着精致的高跟鞋,穿梭于画廊的各个角落。或与客户侃侃而谈,眼神自信从容;或埋首于文件之中,侧脸在灯光下显得专注而迷人。那份从校园里带出来的聪慧,如今被职场历练淬炼成一种夺目的事业女性光芒,扎实,耀眼,再也无法被忽视。她不再是需要被庇护的玫瑰,而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管理者,是这座画廊真正的灵魂。

而我,似乎又回归了自己最舒适的生活节奏。依旧是那副吃喝玩乐的闲散模样,会约上三五好友去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球,会飞去世界各地只为一顿心心念念的美食,也会在某个午后,独自钓一下午的鱼,或者弹奏几首随心的曲子。

工作,成了我生活中偶尔为之的“点缀”。我依然保有敏锐的投资眼光和艺术判断力,但不再事必躬亲,只是在大方向上把控,将具体的经营和琐碎,都安心地交给了玫瑰。

这幅图景,看似是传统意义上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倒置,但于我们而言,却是一种经过磨合与考验后,找到的最佳平衡。玫瑰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享受了渴望已久的自由与随性。我们在同一个空间里,各自闪耀,又彼此依存。

玫瑰忙碌于画廊的日常,我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但夜晚归家,灯下对坐时,我们分享着彼此的见闻,她吐槽难缠的客户,我讲述旅途的趣事。那些惊心动魄的过去,成了此刻平静底色上,一道深刻的、却不再疼痛的花纹。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融合——我安心追逐我的风,而玫瑰,成了我最坚实的岸。 我们在各自的道路上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然后,在共同的家里,分享这一切。

手机屏幕上跳出“更生姐”的名字时,我的手指在接听键上悬停了一瞬,随即划过,按下了拒绝。动作干脆,没有犹豫。

内心并非毫无波澜,但涌上的并非怀念或同情,而是一种清晰的、近乎本能的警醒。脑海里迅速闪过几个明确的念头,像一道道防护栏:

“不想两个人有私下的接触。”

——过去的经历已经证明,单独相处会带来不必要的复杂和误解。那条界限,一旦模糊过,就必须用最严格的标准去重新划定。

“我怕麻烦。”

——这“麻烦”二字,涵盖了一切:玫瑰可能产生的任何一丝不快,需要耗费心力去解释的场面,以及可能再次被卷入苏更生复杂生活漩涡的风险。你已尝过其中滋味,不想再试。

“我更怕失去玫瑰。”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强大的驱动力。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与玫瑰失而复得的感情有多么珍贵。任何可能威胁到这份安稳的潜在风险,都必须被提前排除。苏更生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风险信号。

最终,所有这些思绪凝结成一个简单而坚定的行为准则:

“我不碰,我就没错。碰了,就说不清楚了。”

这是一种带着些许“情感洁癖”的处世哲学。我主动放弃了所谓的“成年人的暧昧”和“朋友间的仗义”,选择用一种看似绝对、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方式,来守护认定最重要的东西。

当手机屏幕上再次跳出“更生姐”的名字时,我随即划过,

回了一条信息,语气平和而疏离:

「更生姐,抱歉,不太方便。如果有什么事,或许可以找振华哥也一样。」

我巧妙地将振华哥推出来,既堵住了对方的进一步邀约,也暗示了我们之间应有的、通过她前男友(我大舅哥)来连接的正当社交距离。

放下手机,我心里感到的是一种踏实,而非遗憾。我清楚地知道,有些人、有些关系,就像暗流,最好的方式就是远离,而不是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驾驭。我的这次拒绝,不是冷漠,而是用行动向玫瑰,也向自己承诺:我们的未来,容不下任何一点可能的风雨。

更生姐回了信息:「谢谢,打扰你了」

我没再回信息,而是把信息内容全部清空。

帝都的华灯初上,玄关处传来钥匙转动门锁的清脆声响。我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正好迎上玫瑰推门而入的身影。

她脸上带着一丝工作后的疲惫,但在看到我、闻到满室饭菜香气的瞬间,那抹疲惫便化为了眼底漾开的温柔笑意。

“回来啦?洗手吃饭,今天都是你爱吃的。”我一边说着,一边将最后一道菜端上餐桌。

餐厅暖黄的灯光下,几道家常菜热气腾腾,色泽诱人。我们相对而坐,碗筷轻碰的声音伴随着轻松的闲聊。玫瑰说起画廊里某位客人有趣的见解,或是某幅画作顺利成交的喜悦。

我看着玫瑰眉飞色舞地讲述,便适时地插进几个无伤大雅的笑话。也许是在网上看到的段子,也许是朋友间的趣事,经过我略带夸张的演绎,把她逗得前仰后合。

“哈哈哈……你从哪儿听来的这些!”玫瑰笑得眼角沁出泪花,忍不住用筷子虚点着你,“太损了!”

我看着她开怀大笑的样子,心里像被温暖的阳光填满。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这种能让她卸下所有防备、单纯享受快乐的时刻,正是我用尽全力去守护的珍宝。

这一刻,没有猜忌,没有隐瞒,没有无法言说的秘密。只有温暖的灯光,可口的饭菜,和爱人毫无阴霾的笑脸。这平凡的日常,对于曾经险些失去彼此的我们来说,就是最动听的情话,和最圆满的归宿。

窗外是北风呼啸,夜色被冻得结实,而在我的公寓里却完全是另一番天地。窗户上结着一层朦胧的氤氲水汽,将外界的寒冷彻底隔绝。

振华哥是这次聚餐的灵魂人物,他大手笔地张罗着各种涮肉和食材,毛肚、肥牛、虾滑摆满了桌子,一边麻利地调着麻酱小料,一边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嚷嚷着:“肉管够啊!谁不吃撑了就是不给我面子!” 气氛瞬间就被他炒得火热。

玫瑰作为女主人,笑着穿梭在厨房和客厅之间,端出洗好的蔬菜和菌菇,时不时嗔怪地拍打一下她哥哥,让他别把油溅得到处都是,眼神里却满是暖意。她的脸颊被热气熏得红扑扑的,比任何妆容都更显生动。

苏更生也来了。她安静一些,但嘴角始终带着一抹放松的浅笑。她或许在帮忙摆放碗筷,或许在细心地将涮好的肉夹到玫瑰碗里。她与振华哥之间,那种曾经的紧张和尴尬,似乎在火锅蒸腾的热气中化为了无形,留下了一种历经世事后的坦然与平和。偶尔与振华哥视线相接,两人也能很自然地相视一笑,那是一种真正放下的释然。

我负责照看锅底,适时地下肉、捞菜,确保每个人的碗里都不会空着。

酒足饭饱之后,牌局自然登场。四个人围坐在茶几旁,扑克牌被摔得啪啪响。吹牛的环节永远是高潮,振华哥试图用夸张的演技唬住大家,却被苏更生一眼看穿,她也不戳破,只是抿嘴一笑,轻轻加码,逼得他额头冒汗。玫瑰则在桌子底下悄悄踢我的脚,给我递暗号,被发现后引来一阵善意的起哄和笑闹。

没有工作烦恼,没有情感纠葛,只有聊天侃大山——从国际大事到小区八卦,从往事回忆到未来规划。笑声一阵高过一阵,几乎要掀翻屋顶。

这一刻,所有的过去都被这顿火锅烫平了,所有的芥蒂都在升腾的热气中消散了。我们四个人,以一种奇妙而牢固的关系联结在一起,像是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船只,终于驶进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温暖港湾。窗外天寒地冻,而屋里,是滚烫的人间烟火,是千金不换的温情时光。

聚餐结束后,因为大家都喝了酒,所以振华哥和更生姐都留宿在了我的公寓。

公寓终于安静下来。客房的灯已熄灭,振华哥和更生姐各自安顿。主卧的门被轻轻关上,隔绝出一个只属于我和玫瑰二人的世界。窗外的城市灯火透过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狭长而暧昧的光带。

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火锅的烟火气和淡淡的酒意,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刻意压抑的、蠢蠢欲动的张力。因为一墙之隔就有旁人,所有的动作和声音都被迫放轻,这种压抑感,像一层无形的薄膜,包裹着我们,反而催化出一种异样的兴奋。

我们的亲吻比往常更绵长而无声,唇舌的交缠带着酒后的炽热,却小心翼翼地不泄露一丝喘息。指尖的触碰仿佛带着电流,每一次抚摸都像在探索禁地,既贪婪又充满警惕。玫瑰回应同样热烈而克制,指甲无意识地陷入我的背脊,却又在即将呜咽出声时,猛地咬住下唇,将声音硬生生咽回喉咙。

整个过程中,我们的听觉被无限放大。隔壁房间任何一丝轻微的响动——比如卫生间隐约的水声,或是模糊的咳嗽——都会让我们瞬间身体一僵,动作停滞,像两只受惊的鹿,在黑暗中屏息凝神,直到确认安全,才敢继续那隐秘的狂欢。

这种“害怕被发现”的紧张感,与“正在做坏事”的刺激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极其强烈的催化剂。所有的感官体验都被浓缩、被加剧。每一个细微的触感都被放大,每一次无声的高潮都更像一场内心海啸的爆发。

当一切归于平静,我们紧密相拥,在黑暗中听着彼此如擂鼓般渐渐平复的心跳和压抑的喘息。身体的极度满足与精神上的微妙刺激混合在一起。玫瑰将滚烫的脸埋在我胸口,我收紧了环抱她的手臂。

这一刻的亲密,因为这份压抑下的兴奋,显得格外私密、禁忌,也因此,在我们共同的记忆里,刻下了一道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的、独特而深刻的印记。这不仅是身体的交融,更是一场在旁人无所知觉的情况下,共同完成的、无声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