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内卷娱乐圈 > 第44章 回老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皓现在每天跟上班似的,每天一早儿,跟他爹妈一块儿奔公司去。

日常生活已经变得异常规律,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成人世界的忙碌节奏中。

白天的时间全都被学习占满了:上午是补习班的时光,他的理科初一课程已经补完,初二的也已经开始上手;

到了下午,姑姑就会接手,给他来一场语文、写作还有寒假作业的三重奏。

《金枝欲孽》的剧本已经写完,现在在打磨细节,姑姑最终还是听从了杨皓的话,雇了几个在校大学生。

有中戏戏文系,北电文学系,帮她干活。

到了晚上,要是剧院那边有啥演出,杨皓就会陪着杨奶奶去领略那些戏剧、音乐会和舞蹈带来的艺术魅力。

杨奶奶这方面的信息真多,什么样的演出她都能知道。

他上辈子从来不知道北京有这么多的文化演出活动。

有时候还会去剧团看排练,奶奶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潜移默化影响到他。

这中间儿,他还意外地碰见过曾大美两次,那是在看京剧时碰上的,也算是小小的惊喜吧。

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他便把所有的寒假作业都写完了,效率之高让人惊叹。

-----------------

在这期间,春节的脚步声儿悄没声儿地就蹭过来了。

公司里边忙活的事儿可不少,眼瞅着就要过大年了,公司里一个个忙得脚打后脑勺。

老爸一天不落地往外跑,走东串西,挨个儿去跟合作单位打个照面儿,送点儿年货啥的,增进增进感情嘛。

老妈也不得闲,整天在公司里迎进送出的,不是接待这个合作单位的头头脑脑,就是收收人家捎来的那份心意。

都是这过年前的礼尚往来,谁家不操办得风生水起?

咱们中国人讲究的就是这份儿人情世故,热闹和喜庆,一年到头,也就趁着这过年的功夫儿,

把那些人情往来讲清楚,道明白,这不,家家户户都忙活着呢,准备着热热闹闹地过一个好年。

眼看着年根儿就要到了,忙活的事儿也快收尾了。

各个工地工人和汽修厂的师傅们也陆陆续续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家,和家人团聚,过年。

-----------------

但家中却似乎并未有什么动静,这让他感到一丝焦急和不解。

杨皓心想:“按说家里这节儿,也该忙活起来了,咋子一点年味儿都没有呢?没有一点关于过年的准备呢?”

他这是时隔三年,在奶奶去世后第一次过年,也是重生后第一次在国内,这必须回老家。

他脑袋里头尽是小时候在老家热热闹闹过年的景象——满屋挂的红色春联儿,窗户上贴着奶奶手剪的喜气洋洋的窗花儿,客厅里头堆满了精挑细选的礼物……

杨皓心里跟长了草似的,越靠近春节,他那份想念就越强烈。

-----------------

这天晚上回到家,一进门就问他妈:“妈,咱啥时候回老家?”

妈妈诧异地问:“上哪去呀?马上过年了。”

这下轮到杨皓诧异了:“当然回老家呀,还能去哪?

过年不回老家吗?这马上小年,没几天就过年了,现在不回去准备准备?你们每常年过年都是怎么过的?”

杨皓这一串问题,把他妈问得一头雾水。

爸爸插嘴道:“你在国外这几年,咱们家一般年根儿底下才回去,家里待个几天,跟亲戚拜个年就回来了。”

他们老杨家好几辈儿没出过女孩,就杨皓他爸爸这一辈儿算是有一个,那就是他姑。

所以,除了这点儿亲戚,就没别的了,不用正月里到处走亲戚。

杨皓沉默了,低着个脑袋一声不吭。

他是奶奶带大的,每到过年,父母、姑姑一家从城里回来,一家子团聚,那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今年是奶奶过世后,时隔三年头一回过年,他想回去看看。

记得上辈子不是这样,奶奶过世后,每年春节爸爸妈妈都往老家跑。

小时候想留在城里过年,爸爸还训他:老家是咱们的根儿,过年家里得有人守着,现在轮着我,将来你也得常回家瞅瞅。

小不点儿时候不懂,等他三十了才悟过来,年年都得带着爸妈回老家。

不过也是这个理儿,每逢年根儿底下,自家门前儿那账主子是一波接一波的,哪家公司到了年底不是手头紧得跟啥似的。

可现如今呢,咱也不为那点儿银子愁眉苦脸了。

这事儿也让杨皓琢磨过味儿来,为啥老妈上辈子那么艰难,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伸手帮忙。

你看这年前忙活的这段日子,别的公司都是出去追债,老爸也不例外,结果咋样?

要回来的钱还不够他借出去的多,账没要回来多少,反而钱又借出去不少。

再看老妈那边,对待供货商那是一视同仁,该结的材料款一分不少全给清了;

工人的工资奖金,那也是按时发放,从不含糊。

更有甚者,好些合作伙伴跑来老妈这儿借钱,只要是涉及到工人工资发不出来的,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

杨皓就亲眼见过一个快五十的老哥,一口一个“刘姐”地叫个不停,

老妈开始还纠正几次,后来也就随他去了,不就是为了那点儿钱给工人们发工资嘛。

你说人家是真没钱吗?也不是,就是外面的账没收回来。

杨皓亲眼看见一个近五十年纪的一口一个刘姐的叫着,老妈纠正几次也就随便了,就是为了借点钱给工人发工资。

你说人家没钱吗?不是的,是账没结回来。

这种事看多了,杨皓也算是看明白了,咱老妈到底是个啥样的人。

同时,也弄懂了为啥上辈子她能把自家生意搞得一塌糊涂。

但杨皓可不想去掺和这些,反正涉及的都是些小钱,只要自家老妈高兴,那就一切都好说。

再说了,老妈那人品,确实是没得说。

要是搁在前世,资金宽裕些,生意肯定能做得更大,毕竟有那么多供货商愿意跟着你干呢。

父母看到杨皓沉默不语,知道孩子过年想起奶奶了。

赶紧安慰杨皓:“咱们腊月二十八回去,得把公司的事安排妥当,再说了回去太早也没什么事,还麻烦你二爷爷或者你三爷爷家里。”

杨皓一边回忆,一边喃喃自语:“咱们不置办年货吗?春联、花帘纸、烧香用的,

天地官爷,灶王爷、财神、观音、祖宗牌位这些请神用的不准备吗?”

妈妈有些尴尬的咳了咳,看了看爸爸。

爸爸赶紧说道:“年货不用再买了,你没看公司里都堆一堆吗?

明天你二爷爷家里的三叔回家,会去公司拉一车回去,鸡、鸭、鱼、肉、吃的、喝的都有,咱们人回去就行。

家里估计你几个婶子都给收拾好了。”

“别的呢?请神烧香用的呢?花联、对联呢?”杨皓等了一会,见爸爸不说了,看着爸爸问道。

父母相互看了看,爸爸说:“你妈妈不会这些,咱每年不准备,对联都买好了,过年贴上就行。”

妈妈可能觉得自己作为女主人,这些本来属于自己的活不会,有失职嫌疑,

于是说道:“这些属于封建迷信,咱家不用。”

杨皓不满意的说:“谁说是封建迷信?这是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

这也是你作为这个家的女主人的权利和义务,也是证明你是在操持这个家。

上到天地神明,中到列祖列宗,再到家庭成员,亲戚朋友。都是通过这种仪式确认,您,是这家女主人。”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心里有些动摇,她想起了小时候过年时家里的热闹场景,

那些年节的传统习俗,虽然她不太懂,但总觉得那是一份温馨和团聚的象征。

杨皓说完这些话,房间里的氛围变得有些不和谐了。

作为新时代女性,她妈妈当然觉得杨皓的话不对,开始与杨浩掰扯起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

“杨皓,我觉得你的想法太老旧了。这都什么年代了,你怎么还有这种思想。”妈妈的语气坚定而认真,显然不认同杨皓的观念。

杨皓摇摇头,对妈妈说:“我不跟您争辩,妈,您自己要是不在乎这些传统规矩,我其实也无所谓。

但是历史和文化不是凭空捏造的,它们有其深厚的根基和意义。”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您看看历史,从古至今,无论是上至皇室贵族,还是下至普通的黎民百姓,

都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这不是空谈,而是历经时间考验的社会结构。

就拿历史上来说吧,即使是在辉煌的皇朝,后宫的管理也是由皇后主持的,皇帝很少干预,那里是一个独立且女性主导的世界。

影视剧里常常描绘皇帝插手后宫事务,但那毕竟是戏剧化的加工,与史实相去甚远。”

他接着解释说:“在古代社会中,男性通常负责外出工作、征战和处理国家大事,而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庭内部的管理和教育子女。

这种分工模式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被认为是一种合理且有效的组织方式,有助于维持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他继续说道:“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被广泛接受和倡导。

许多女性不再局限于家庭内部的角色,而是积极参与到各个领域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中。

同时,男性也开始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和义务。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上,也反映在整个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中。”

最后,他强调说:“尽管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名存实亡。

但是,在家里一些活还是有分工的,不是说地位不平等,而是有些事适合女性,有些适合男性。”

杨皓整理下思绪,然后缓缓说道:“再比如在我们传统的农村地区,如果提起某位女性,人们通常会说她是谁家的媳妇,或者是谁家的闺女。

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身份的认定,更是对她社会角色的一种认定。

赶上家里有事儿发生的时候,尤其是家务事儿,一般都是找女主人商量着解决。

只有涉及到外头的工作或是交易啥的,才会找那男性出面呢。”

杨皓深呼吸一口气,接着使劲忽悠,:“妈,我知道时代在变,我们的观念也在变。

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有它存在的理由。

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还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行为方式。

我们现在讲男女平等,可这和男女在家庭的分工,以及社会对男女角色的认定并不冲突。

现在农村家里做主的大部分也是女性。”

他的妈妈听他如此一番话后,眉头舒展了些,虽然她未必全然同意儿子的看法,但社会现实确实是这样。

杨皓转头问爸爸:“您每年回去除了走亲戚,会朋友,在自家是不是吃饭的机会很少。”

爸爸点点头说:“是呀,在家就待那么几天,很难在自家吃顿饭。”

杨皓摇摇头说:“所以我说您这不对,咱们老家经常说谁家香火不断,香火指的是什么?

香指的是供奉家里的神仙和祖宗的,火呢,指的是这家的柴米油盐,人间烟火,有人做饭,哪怕是在咱们家吃一顿饭,也得有。

不能说老屋还在,断了香火。断了香火以前指的是绝户,对吧”爸爸沉默的点点头

杨皓为什么说这么多,使劲忽悠。

就是因为他穿越重生这样玄幻的事情都发生了,这种穿越时空的经历,彻底颠覆了他的世界观。

他开始怀疑,是不是冥冥之中真的有着某种力量在操控着一切?

尽管他曾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不信神佛,不迷信命运。但是,杨皓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烧香拜佛的行为不屑一顾了。

他现在相信,或许有些事情真的不是科学可以完全解释的,

也许宇宙间的确存在着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只是我们尚未能够触及到那神秘的领域。

因此,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和认知,接受那些曾经被他认为是无稽之谈的玄妙现象。

所以,他要早点回去,把家里的神灵和祖宗都供起来,该拜的拜,该烧香的烧香,多多保佑他,求个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