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姑姑给杨皓上完课,中午吃饭的时候,俩人聊起了公司的事儿。
杨皓慢悠地说:“姑,咱们这公司算是成立了,接下来您可能得忙活一阵儿。”
姑姑一听,当时就一愣,心里琢磨:“这不都是为你准备的吗?怎么反倒我要开始忙了呢?”
她疑惑地问:“有啥需要我帮忙的么?”
杨皓不慌不忙地回答:“您看,我在美国搞了不少歌曲,虽然在那儿注册了版权,但在国内是不是也得再走一遍流程?也要注册一遍?”
姑姑琢磨了一下说:“应该是这样。这两天我会问问这事儿,你放心好了,姑肯定给你办妥。”
杨皓又接着说:“我在学习影视的时候,还冒出不少想法,在美国还没来得及实现呢,这不就回来了吗。”
姑姑马上反应过来,问道:“就是你做课题时的那些创意?但那都是按照国外市场设计的,搁国内合适吗?行得通吗?”
杨皓回答说:“适合国外的就直接去那边注册,这事儿不用您操心,赵哥不是已经去了吗,交给他就行。
但是有些点子是适合咱们这里的市场的,就需要麻烦您了。
而且,既然回来了,我有些创作直接就会考虑国内市场,不合适的就按国外的标准来,或者干脆写两个版本。”
杨皓这心里头,早就有了盘算好了。他知道这事儿得一步步来,慢慢给姑姑加担子,很多事情不能急。
姑姑呢,听着杨皓的话,也开始认真琢磨起来。这心里头啊,那可是高兴得不得了。
她知道这事儿不简单,可得好好寻思寻思咋给杨皓把事儿办得漂漂亮亮的。
毕竟,杨皓这孩子有想法,有才华,她这个当姑姑的,必须得支持他。
最起码长长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做这么多,总算把杨皓拉回了正轨。
姑姑坐在那儿,眼睛看着杨皓,心里思绪万千。她回想起这段时间为了杨皓的事儿,自己可没少操心。
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深入了解。
为什么呢?因为姑姑找自己的儿子赵磊,详细了解了杨皓在美国的学习情况。
为什么杨皓在国内的学习表现这么拉跨,而杨皓和赵磊却说在美国自己很牛,是好学生。
一开始以为俩孩子吹牛,为了给杨皓洗白,逃避家长的责罚。
音乐就算了,杨皓也没出专辑,这个不好说成绩。
但他知道杨皓投资的几部电影,都是口碑票房都很好,单纯从投资收益角度,杨皓的眼光就是顶级的了。
挨不过老妈盘根问底,赵磊只是从投资角度说了一下。
赵磊不清楚,可他老妈就是这个圈子的呀!她清楚呀!
姑姑仔细了解后,尤其是杨皓投资的几部电影,以及他的小工作室玩的东西后。
才明白国内跟国外的教育差异确实特别大。
要是以杨皓在美国做的事情,放在国内,应该是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做的事情。
可这却是杨皓初中就开始做了,而且成绩非常好。
这种成绩都是顶级大公司做的成。姑姑越想越觉得惊讶,她没想到杨皓竟然有这么大的本事。
为这事儿,她跟杨皓老妈老后悔了。
本来为了杨皓回国这事儿,觉得打断了孩子学业,一直和杨皓妈妈绞尽脑汁给杨皓续上。
姑姑和杨皓妈妈为了孩子的未来,可谓是想尽了办法。她们担心杨皓回国后会耽误了前途,一直在想办法弥补。
现在听到杨皓这种要求,姑姑那自然是满口答应道:“这个没问题,都包在姑身上,别因为这些杂事耽误你学习。”
杨皓高兴地说:“那就谢谢姑了,到时我把我这些想法都写出来,其余的事儿都交给您了。”
一顿饭姑侄儿俩都挺满意,都觉得达到自己预期了。
-----------------
逢周末,奶奶领着杨皓奔了录音棚,在央音学校里面。
其实,杨皓儿早把这事儿给忘了个干干净净,原来伴奏已经弄妥帖了,奶奶叫他来主要是听听成品怎么样。
一进录音棚,里头已经有几位,见着奶奶进来,一个个都挺客气:“杨老师好!”,都挺熟悉。
奶奶介绍一下杨皓,杨皓也跟几位老师挨个儿问好。
客套话说完,杨皓儿戴上耳机,先过过耳,听听做好的伴奏啥样。
一大早儿就出门了,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了。
这次的经历不是很愉快。估计这帮人没想到,哪儿想到写歌儿的是个半大小子啊,因为杨皓去的时候穿的是校服。
这些人心底儿里琢磨着,大人这是为了孩子,想让孩子露脸儿,硬生生把这两首歌儿挂上了孩子的名头。
因此,对杨皓这小子没怎么上心。可等到杨皓一出手,拿出了内行专业的意见。
毕竟有前世的成品作参照,国外的编曲技巧也没少钻研。
再加上他对这两首歌的曲子结构、节拍啥的都门儿清,提的意见跟咱国内现在的那些想法儿可不大一样。
咱们这儿搞音乐的还不怎么讲究编曲呢,得等周董那专辑出来,大家伙儿才能有所改观。
这下好了,意见不合,一上午就折腾过去了,好不容易才给弄完了这伴奏。
下午,没想到奶奶果真把阎伟文老师请来了。
录歌的进展也并不顺利,其中技巧的展现多于感情的投入,而且还有成品可作对比。
他提出了不少意见,这是他在国外那些着名音乐工作室学习时养成的习惯。
然而他毕竟只是个半大的孩子,又没什么名气,人家怎会听他的呢。
身为歌唱家,他能来就相当不错了,估计奶奶为此托了不少人情。
杨皓对于专业的事情较为执拗,断断续续地录了一个下午,总算完成了。
虽然过程不太顺利,但是当大家听到成品,还是知道这首歌可能成为经典,对样好的态度好了不少
尽管制作过程中遭遇了种种问题,这些人合作起初也并不尽如人意,甚至经历了争执与误解。
然而,当最终的成果——那首歌曲,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面世时,
它的旋律和歌词,无疑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随着播放设备的轻轻启动,那优美的旋律流淌在整个聆听室内。
每个人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他们能够感觉到,这种传递亲情,中华民族特有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的歌曲,真的是能打动人心。
这首歌不同于一般流行曲的短暂光华,它有着超越时间的魅力,有潜力成为传唱久远的经典之作。
对杨皓的态度随之而然地发生了转变,正是杨皓的坚持或者说那股子执拗劲儿,铸就了歌曲中的每一个音符。
在音乐的世界里,有时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结果能够打动人心,过程中的所有努力都会变得值得。
大伙儿都挺兴奋,准备去庆祝一下。杨皓借口明儿还得上学,就婉拒了。
奶奶心里明镜儿似的,今儿个录歌,杨皓被轻视了,受了点儿憋屈,心情有点儿憋闷。
奶奶就决定陪着杨皓回家,让别人去庆祝。
一出了录音棚,杨皓抱歉的对奶奶说:“这次费了不少人情吧,我就那么一说,您还真把歌唱家请来了。”
奶奶不在意的说:“好的作品当然值得咱们这么下功夫,得做到尽善尽美。
本来还寻思给你介绍些人认识,对你以后要从事音乐有些帮助。”奶奶有些遗憾。
杨皓连忙宽慰奶奶:“奶奶,我写歌就是图个乐呵,说白了就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情绪到了就想写出来,
要不心里憋得慌,不吐不快。写歌儿这事儿,高兴就成,哪儿能指着这吃饭啊。”
一边说,他一边挎上奶奶的胳膊,“我这还念书呢,哪儿有闲心专业搞这些。
您就别给我张罗了,以后要是真写出点儿啥玩意儿来,您觉得行,咱们自家录个音,自家听,自家乐呵就成了。”
奶奶听了,算是明白过味儿来,笑着拍了拍杨皓的手。
“而且”,杨皓接着说,“国内与国外在这方面很不一样。
通常来说,国外的版权保护意识比较强,创作者的权益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障。
所以在那里,词曲作者和音乐制作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我更偏好那种文化环境。”
他们一边交谈一边漫步,途中还巧遇了一个未来的明星,人称大魔王谭静。
不知道听到他说的话了没有,奶奶跟她聊了几句便告辞了。
-----------------
除了这个小插曲,杨皓的日常生活简单而有规律,主要是围绕着学校和补习课,他的生活几乎被学校和补习课所填满。
这些日子里,杨皓的日常仿佛被精心安排的钟表,规律而富有节奏感。
但近来,姑姑和奶奶来的勤快了,她们几乎成了每周固定的访客,他们的到访比杨皓上学还要准时。
姑姑是每周六上午过来,给杨皓上大学中文所需学的内容。
可能是与杨奶奶有过深入的交流后,姑姑改变了教学策略,转而采取更加互动、探讨式的学习模式。
这种变化源于对杨皓学习情况的不确定——毕竟,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学了哪些东西,以及学到了什么程度。
他的学习内容杂乱无章,深度也参差不齐。
现在,杨皓正努力把上辈子积累的知识一点一点捡回来,同时借助姑姑的帮助来梳理和理顺这些知识。
因为谁也不清楚杨皓到底学了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了,让他自己说,他也说不清楚,学的太杂,深度还不一致。
杨皓现在也在把上辈子的知识捡起来,顺便让姑姑给捋顺。
有时,赵爷爷也会加入进来帮忙。
作为北师的历史系教授,他对杨皓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排列和整合。
赵爷爷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出哪些知识点是杨皓需要重点掌握的,哪些需要进一步加强,而哪些则可以一带而过。
这样的系统学习让杨皓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学习路径。
周末的时光,杨皓就是这么度过,他现在还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不过不好的是,实际上大部分都是自己学习就可以了,但现在姑姑老盯着他,受不了。
好在这样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杨皓已经为姑姑准备了一个特别的项目,目前正在加紧完善中。
这个项目将在一周后揭开神秘的面纱,届时,或许杨皓的学习生活将会迎来新的转机。
-----------------
再有就是杨奶奶,每周日上午过来,一上午就跟杨皓探讨音乐。他们的讨论范围广泛,覆盖了几乎所有音乐领域。
从器乐到声乐,从民族到流行,从国外到国内,从乐史到前沿,从唱腔到形体,从乐理到编曲,从古典到现代,无所不包。
器乐方面,他们深入探讨了各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谈论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技巧。
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打击乐器,
声乐部分,他们不仅讨论歌唱方法,还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唱腔差异,研究不同的唱法和声音表现技巧。
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流行唱法,都在他们研究范围内,并试图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精髓。
从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到现代音乐的流行元素和市场趋势。
还有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理念。
他们一起回顾音乐的历史发展,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探讨音乐的演变和创新。
关注音乐界的新动态和趋势,了解当代音乐的发展和影响。
唱腔和形体的表现。发声技巧和舞台表现力,追求完美的演唱效果。
此外,他们还研究乐理和编曲技巧,深入了解音乐的结构和创作过程。
他们还会探讨不同音乐时代的风格和特点。
从古典到现代,他们比较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作曲家的贡献,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的魅力。
杨皓非常喜欢这种聊天似的探讨式教学,俩人意见不一来了兴致,直接去看相关的文艺演出。
什么歌剧、音乐会、戏曲、演唱会等等,杨奶奶这方面的资源消息相当灵通,总能弄到门票。
杨皓觉得这才是生活,除了学习,就是看各种演出,业余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