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内卷娱乐圈 > 第74章 开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奶奶这次总算激动地说出话了:“宝呀,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多音乐,你怎么不给奶奶说。”说着还白了杨皓一眼。

杨皓有些无辜的说:“这些都在美国是就录好了,也没发表,这不是回国了吗,就放下了。

这些音乐可以吗?您挑一首,然后配上航天工作人员平时工作的场面……”

没等杨皓说完,杨奶奶打断他的话,激动地指手画脚说:“宝,你这些音乐非常好。

它不仅旋律激昂,而且能够激发人的内心,让人感受到前进的力量。

它不仅反映了航天人的坚韧不拔,还表达了我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这样的音乐,确实能够配得上那些伟大的诗篇。你先把这几首给奶奶,然后把乐谱也给奶奶。”

说着站起来,连声催促。

杨皓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能力所能及的为这个时代的英雄做点事儿,杨皓非常骄傲,总算有点存在感了。

只要喜欢就行,这种音乐确实能激励人心,触动人类的灵魂,唤醒那股强烈的情感。

这一刻,杨皓明白了音乐的力量,以及它在传达情感和精神方面的独特作用。

不过还是赶紧安抚杨奶奶说:“行,别激动,稍等。”

杨皓赶紧操作,连上打印机,把乐谱打印出来。

“行了,你忙吧。”杨奶奶接过乐谱说着,转身就走了。

杨皓张张嘴,好多话还没说呢。

他看着杨奶奶和老毕的背影,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不满:真是势利,得到想要的东西后,转身就匆匆离去了。

杨皓摇了摇头,决定不再纠结于这个小插曲,他转身回五楼学习室,马上开学了,他要做些准备。

2003年9月1日,学校的大门重新开启,迎接着新学期的到来。

学校正式开学了,杨皓回到了久违的学校,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亲切。

同学们经过一个两个月疫情假期,加上暑假一个多月的分离后再次相聚,

彼此之间的感情显得异常亲热,欢声笑语充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新的学期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变化。

随着文理分科的时刻临近,一些同学将不得不面临分别。

尽管有些不舍,但这也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杨皓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报名参加理科班。

尽管他的文科成绩明显优于理科,但他希望在这一辈子尝试不同的道路。

打破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追求新的挑战和可能。

面对杨皓的选择,班主任表现出了关心和担忧。

她特意找到了杨皓,询问他是否已经和家人充分沟通了这个决定。

毕竟,选择理科班意味着未来学习的方向和重心将发生显着改变。

杨皓坚定地表示,他已经考虑清楚,并愿意接受即将到来的挑战。

一天下来,换了一个全新的教室。

墙面上挂着新学期的欢迎标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新鲜的味道。认识许多新同学和新老师。

随着铃声响起,新同学们陆续进入教室,大家相互介绍,交换着微笑。

不久,新老师走了进来,带着温和的笑容,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便开始组织同学们进行卫生打扫。

打扫完毕后,老师开始分发新书籍。每本新书都散发着油墨的香味。

整个一天下来,虽然忙碌但也充实,杨皓不仅认识了新的同学和老师,

还通过共同的活动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为新学期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晚上杨皓回到家,推开家门的那一刻,感受到了一种不寻常的气氛。

他看到姑姑、姑父、杨奶奶、赵爷爷以及他的父母都坐在客厅里,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格外严肃。

杨皓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丝疑惑,轻声问道:“今儿有什么事吗?大家到这么齐。”

老妈听了这个问题,用一种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眼神望向杨皓,但她并没有立即回答。

这种沉默让杨皓更加不安,他可以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家庭聚会。

这样的场合往往意味着有重要的家事需要讨论。

杨皓不禁开始猜测,是不是关于他的学业问题,或者家里出了什么大事。

姑姑的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怒气:“今天学校分文理班,你怎么不跟家里商量,就自己报了理科?

你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吗?你的文科成绩那么好,每次语文和历史都能拿到高分,老师也经常表扬你的作文和历史分析能力。

而你的理科成绩却一直不理想,数学和物理总是让你头疼,你怎么就不考虑这些,一意孤行地选择了理科呢?”

面对姑姑的质问,杨皓心里有点不舒服。

上辈子就是管得死死的,什么都安排严严实实,不能越雷池半步。

杨皓一声哀叹:“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没有直接回答姑姑的质问,而是抛出了一个问题。

姑姑一愣,心想这算什么问题,马上回答:“当然是学习知识,还能为什么?”

她的语气坚定而明确,仿佛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杨皓顺势接着问:“那我现在缺什么?”没等姑姑回答,

杨皓自说自话道:“理科呀!我就是理科成绩差,自然科学知识不足我才报的理科呀!”

放下沉重的书包,稍稍地松了一口气。

随手给自己倒杯水,一口气喝完。

“我觉得,”杨皓接着说“如果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

那么就应该更加专注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努力弥补不足,您觉得呢?”说完看着姑姑。

姑姑一琢磨,也是这个理。

杨皓确实不需要为了找个体面的工作,努力学习,争取进入好的学校,选择热门的专业,希望未来能够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再者说了,我守着您,守着赵爷爷。”杨皓寻摸了个地儿坐下,

朝着姑姑说道:“就算我这文科学得倍儿棒,考上个顶呱呱的名牌大学,那能咋的?

再去那大学里瞎混四年,有啥意思呀?”

姑姑这早就没了脾气,略带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道:“是姑想差喽,我就寻思着,

你这文科好得没挑儿,反倒报了个理科,这不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为了杨皓的未来,姑姑可谓是操碎了心。

她不仅自己着急上火,还动员了整个家庭成员,希望为杨皓铺设一条光明的道路。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杨皓对此事的看法却出奇的成熟和理智。

他不仅理解了大家的好意,还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杨皓的艺术天赋和才华在家中是公认的,无论是音乐还是写作,他总能以惊人的天赋轻易掌握。

别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作品,对杨皓来说就像是日常的吃喝一样简单。

他的这种能力让家人都感到惊讶,也让他们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杨奶奶和姑姑曾经因为杨皓的教育方向发生过争执,

一方认为应该让他继续深造艺术,另一方则认为文学专业更适合他。

但杨皓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他决定报考理科专业。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甚至有些失望,感觉他路走歪了。

不过,当杨皓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考虑后,大家都开始理解并支持他的选择。

赵爷爷更是站出来劝解婆媳俩,强调杨皓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

他们不应该替他做决定,而应该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未来的道路。

毕竟,只有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才能激发出一个人最大的潜力。否则他不感兴趣,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通过这次事件,大家都意识到,虽然他们对杨皓的未来充满期望,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尊重杨皓自己的选择和意愿。

-----------------

姑姑轻轻拍了拍手,引起大家注意说:“今天,为了庆祝杨皓开学,也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张专辑,

我决定请大家吃一顿大餐,同时也弥补了前两次聚餐因杨皓缺席而留下的遗憾。”说着,请大家起身。

“我已经预订好了一家非常不错的酒店,”姑姑继续说道,“所以,让我们动身吧。”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姑姑优雅地向门口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邀请大家起身一同前往。

酒店没多远,出了大门向西走不到一站地。大家也没开车,说说笑笑走几步就到了。

杨皓对这样的家庭聚会情有独钟。

每当家中的亲人聚集在一起,无论是庆祝生日,还是共度佳节,他都能感受到一种温馨而独特的氛围。

这种气氛中充满了欢声笑语,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暂时被置于门外。

在这样的聚会中,杨皓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他会与家人分享近况,听长辈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这些简单而真挚的交流让他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幸福。

也许是因为在他的前世中缺少了这种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快乐,使得他在这一生中更加珍视和渴望这种家庭聚会的时光。

对于杨皓来说,这些家庭聚会不仅仅是简单的聚集,它们象征着家的温馨、亲情的重要以及生活中的小确幸。

每一次的聚会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他更加坚信,生活中最珍贵的便是这些能够和家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席间欢声笑语,杨皓非常享受这种氛围。

突然想起表哥赵磊,杨皓转头看向坐在他身边的杨奶奶,带着一丝调皮的语气说:“奶奶,你还欠我一顿大餐呢!”

杨奶奶显得有些诧异,她皱了皱眉头,似乎在回忆中搜寻着什么,

然后问道:“我怎么还欠你一顿大餐了?

对了,你的那三首音乐作品入选庆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晚会,这是多大的荣誉啊!我们还没好好庆祝呢。”

杨皓听到奶奶的话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不忿的表情,不悦的说:“耍赖是吧!别转移话题哦!”

他接着说:“就是前几天表哥回来,你们聚会吃了顿大餐却没叫我,我姑说那次是您张罗的,也是您不让叫我,那次不算数吗?”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那次未能参与的家庭聚餐的小小抱怨。

杨奶奶笑着说:“行,到时候奶奶给你补上,再说了,你那时候不是正在忙着录歌吗。”

杨皓边吃边说:“都是借口,录歌着什么急的,啥事也不能耽误吃饭。”

杨奶奶接着说:“那几首音乐正在排练,小周在那里负责,抽时间去听听。要不要作曲加上有名的人,提高知名度。”

杨皓摇摇头说:“不用,是不是有人想把自己的名字加上去?我很清楚这背后的意思。

沽名钓誉之徒,坚决不让,如果非要这样做,那这个项目他们爱参与不参与。”

杨皓上辈子属于底层人员,对于这些行业的潜规则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当然清楚一些行业门道。

每个行业都有这种名气响亮却缺乏真实才干的人物,他们更多地依赖于交际和表面功夫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如果是上辈子那样,人家署上名字,打响名气,属于互惠互利,那是没办法。

现在这样做虽然得罪行业大佬,但他可不在乎。

“排练的时候我去看看吧,有成品照着来就行,我去作用不大。主要是现在开学了,时间不太方便。”

说着夹一筷子菜给杨奶奶。

聊起这些,气氛变得有点儿不大痛快了。

旁边的姑姑赶忙转换话题:“皓皓,你那张专辑啥时候能出呀?都忙活好几个月了,就听见了一首歌。

不过你还甭说,我们单位好多小年轻都挺喜欢。”

杨皓转过头来,跟姑姑说道:“都已经听见啦?那首是打榜用的,专辑出不出得看这打榜的效果咋样吧?

老毕这办事效率够麻利的。”说完,举起饮料跟大家伙碰了一杯。

“不过,大批量上市,还要看打榜的成绩吧。”

杨皓说着想起了一件事,这个时代专辑不挣啥钱,歌手全靠商演走穴,拍广告和代言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