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内卷娱乐圈 > 第222章 一步一步成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会议室里,乔治·米勒站在中央,手中拿着精心制作的动态甘特图框架,结合着幻灯片,对着参会人员逐条讲解。

杨皓、美术设计师、动画师、音乐制作人、后期制作人员等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一整天,乔治都在捋顺工作流程,制定工作进度时间表,合理分配资源。

他详细地讲解了每个阶段的任务流、时间范围、并行任务流、依赖关系和关键团队。

乔治做最后总结:“冰核构建阶段,我们需要完成剧本基因编辑、企鹅生物力学研究和极地光影数据库建设。

这个阶段依赖于南极科考队的数据,我们的核心编剧组和动物学家顾问团将紧密合作。”

他的手指在甘特图上轻轻滑动,每一个任务节点都被清晰地标记出来,这个基本上已经完成。

技术破冰阶段,乔治继续说道:“我们将开发动捕服、羽毛物理引擎和冰川生成算法。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动捕数据的清洗和角色建模,我们的技术团队将与悉尼科技大学实验室和weta特效组紧密合作。”

技术小组点头附和。

生命灌注阶段,乔治的声音更加温和:“我们将进行主角色绑定、群体动画训练和极光粒子系统开发。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配音采样和口型同步,我们的动画核心组和配音演员集群将密切协作。”

他的手指轻轻点在甘特图上,每一个任务都被精确地安排在合适的时间节点。

世界呼吸阶段,乔治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我们将进行暴风雪流体解算、冰层断裂物理模拟和声场环境建模。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场景渲染和灯光合成,我们的物理引擎团队和环境艺术组将全力以赴。”

灵魂共振阶段,乔治的声音中透着一丝自豪:“我们将进行情感节奏校准、多语言口型衍生系统开发和杜比全景声场映射。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最终渲染和色彩空间转换,我们的混音大师组和国际发行团队将确保电影的完美呈现。”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甘特图的最后阶段,仿佛在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

他环视了一下会议室,他下意识地看向杨皓,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那意思是在问杨皓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杨皓微微摇了摇头,表示没有问题。

于是,乔治?米勒宣布下班。

众人陆续起身,收拾好东西,鱼贯走出会议室。

这次杨皓却没走,等大家都走得干干净净,会议室里只剩下他和乔治?米勒时,他把乔治留了下来。

乔治?米勒心里不禁有些纳闷,刚才在会上自己特意询问了,杨皓当时没说什么,现在却把自己独自留下,难不成有什么极为重要的事?

他心里微微有些不安,但还是坐了下来,等待杨皓开口。

杨皓看着手里的甘特图,目光紧锁在那密密麻麻的时间表上。

他的脑海中,前世关于这个项目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他清楚地记得,这个项目现在的实际进度,相较于前世是有所滞后的。

可眼前这甘特图上规划的进度,却跟上辈子几乎一模一样。

他心中隐隐担忧,时间如此紧张,要是到时候制作环节无法按时完成,后续的后期营销、上映等一系列计划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全盘皆输。

两人在会议桌旁缓缓坐下,杨皓拿起一旁的茶壶,给乔治?米勒倒上一杯茶,热气腾腾的茶香瞬间在两人之间弥漫开来。

杨皓抬起头,目光真诚地看着乔治?米勒,开口问道:“乔治,我别的没什么问题,就是你这份甘特图的时间安排,是不是太紧凑了些?”

乔治?米勒听到这话,心中顿时明白了杨皓没有当众问他的原因。

这份甘特图所承载的,可是整个项目的战略性安排,一旦出现差错,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对项目而言是灾难性的打击,而自己在团队中的威信也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

乔治?米勒微微皱眉,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他微微皱了皱眉,沉吟片刻,说道:“杨,我知道你的担心。

这份甘特图是我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是经过反复计算和推敲的。

我知道时间很紧张,但我们必须按照这个计划推进,否则项目可能会失控。”

杨皓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但他一丝担忧:“我知道你制定这份甘特图的用心,我怕时间太紧张,到时候制作完不成,后期营销和上映都会出问题。”

乔治说道:“这份甘特图是基于我们现有的资源和技术能力制定的,我相信我们的团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当然,如果在推进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可以随时调整计划。”

片刻后,他抬起头,迎上杨皓的目光,认真地说道:“杨,我明白你的担忧。

这甘特图的时间安排,确实是经过了反复权衡的。我觉着,通过优化流程、集中资源,进度上应该没问题。

但你说得对,时间紧张确实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得好好探讨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乔治没把话说死,他做这甘特图也就一晚上时间,可能哪里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也是免不了的。

杨皓点了点头,神情专注地说道:“乔治,咱们得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不能因为赶进度而牺牲质量。

或许我们可以重新评估一下各个任务的优先级,看看有没有哪些部分可以适当调整时间安排,或者增加一些资源投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

另外,乔治,我们俩都是导演,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从创作和制作角度出发指定的计划。

这次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多,我建议你和鲍勃还有技术小组再确认一遍。”

乔治刚要辩解,杨皓抬手阻止了他说:“我跟皮克斯的乔布斯熟悉,包括一些大学的研究人员。

这些理工科的研究跟我们艺术创作不一样,你听我的,你跟他们接触一下就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说完,微微一笑,说道:“放心吧,不会耽误你多长时间。”

两人就此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时而在甘特图上指指点点,时而在纸上写写画画。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乔治才离开,杨皓直接去了片场。

-----------------

片场已经准备好了,片场里已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道具师们正争分夺秒地对棺材道具进行最后的微调,确保每一处细节都能完美契合剧情中的绝望氛围;

灯光师则站在高高的灯架上,专注地调整着灯光的角度,力求营造出最能烘托角色心境的光影效果;

化妆师围绕着爱德华,仔细地为他补妆,着重加深眼下的乌青,以凸显角色被困多日的疲惫与绝望。

杨皓走向爱德华,从头到脚细细打量着爱德华的状态。

只见爱德华还是身形略显疲惫,没有丝毫懈怠。

杨皓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情,轻声说道:“状态保持得不错,今天这场硬仗,咱们肯定能漂亮地打赢。”

爱德华回以一个眼神,嘴角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仿佛在无声地宣告自己已准备就绪。

今日的拍摄任务还是聚焦于第三阶段——“希望-绝望循环(31 - 75分钟)”的戏份。

这一阶段堪称全片的情感漩涡中心,对演员的演技与体力都是巨大考验。昨天拍摄的是第四阶段和一部分第三阶段。

首当其冲的是“救援坐标记录(45:07)”镜头,爱德华缩在狭小棺材内,

凭借细腻表演,展现出主角试图通过记录救援坐标抓住希望,却又因信息混乱而满心绝望的复杂心境。

随着一声干脆利落的“开拍”,片场瞬间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爱德华迅速入戏,他的手在棺材内壁缓缓滑动,模拟绘制地图的动作,每一下移动都带着颤抖,那是希望与绝望交织下的肢体语言。

他的眼神时而闪烁着对获救的期盼,时而又被迷茫与无助填满,将角色内心的纠结展现得淋漓尽致。

紧接着,便是“公司解雇通知(60:45)”的镜头。

当收到解雇通知的那一刻,爱德华的表演层次分明。

起初,他瞪大双眼,满脸难以置信,身体因愤怒与不甘而微微颤抖,试图坐起却被棺材的狭小空间无情束缚,展现出强烈的挣扎。

随着灯光渐暗,他的动作逐渐放缓,身体缓缓蜷缩,直至完全隐没在阴影之中,面部表情也从愤怒转为深深的绝望与无助,每一个细微变化都精准地传达出角色心理崩溃的过程。

拍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各种状况层出不穷。

有一次,拍摄“救援坐标记录”镜头时,爱德华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腿部抽筋,可他只是短暂休息片刻,便坚持继续拍摄,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却丝毫没有影响他表演的专注度。

还有一回,在“公司解雇通知”镜头拍摄中,灯光突然出现故障,片场瞬间陷入黑暗,众人一阵慌乱。

但爱德华在黑暗中依然保持着角色的姿态与情绪,待灯光恢复后,无缝衔接继续表演,其敬业精神令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时光在紧张的拍摄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夜幕已深沉,星光黯淡,唯有片场依旧灯火通明。

杨皓站在监视器前,双眼布满血丝,却仍全神贯注地盯着画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终于,随着最后一个镜头拍摄完成,杨皓长舒一口气,大声宣布:“第三阶段所有镜头,拍完了!”

片场瞬间爆发出一阵疲惫却又兴奋的欢呼,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

这漫长的一天,从清晨到凌晨,所有人的努力与付出,都化作了此刻的成就感,为《活埋》这部影片的诞生,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夜深了,城市早已陷入沉睡,街道上寂静无声,唯有偶尔驶过的车辆打破这份宁静。

杨皓回到家中,屋内一片漆黑,家人们显然都已沉浸在梦乡之中。

杨皓轻手轻脚地穿过客厅,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惊扰到家人。

然而,此刻他的脑海中却被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占据,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犹豫片刻后,他还是决定把赵磊叫起来,这件事太过紧迫,容不得丝毫耽搁。

他来到赵磊的房间门口,轻轻敲了敲门,压低声音喊道:“赵磊,醒醒,有急事找你。”

屋内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不一会儿,赵磊睡眼惺忪地打开了门,一脸疑惑地看着杨皓,问道:“杨皓,这大晚上的,出什么事了?”

哥俩来到书房,杨皓说道:“今天《快乐的大脚》剧组开会,技术组那边遇到大麻烦了,他们急需超算的支持,很多特效和复杂场景的渲染,普通的计算机根本搞不定。”

赵磊揉了揉眼睛,努力让自己清醒过来,追问道:“那你什么意思?”

杨皓深吸一口气说道:“我的意思是,咱们在国内建一座超算中心。”

“你疯了!”赵磊瞬间瞪大了眼睛,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自己建一座超算?你知道一座超算意味着什么吗?”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情绪显得十分激动。

“现在的超算,那可都属于高精尖设备,是国家级别的重器,有着严格的保密要求。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建起来的,从技术层面来说,需要顶尖的科研团队,掌握超算的核心技术,像芯片研发、系统架构设计,这些都是难题。

而且,超算中心的建设成本高得吓人,购买设备、搭建机房、维护运营,哪一项不要巨额资金?

还有,国家对超算的管控相当严格,审批流程极其复杂,要通过层层关卡,获得各种许可才行。”

赵磊一口气说出了诸多困难,试图让杨皓打消这个看似疯狂的念头。

杨皓静静地听完赵磊的话,微微皱起眉头。

他知道现在超算对于国家来说属于国之重器,可是后世的思维告诉他,技术类产品是越用越好,便于技术迭代,在使用中发现问题。

沉思片刻后说道:“我知道这事儿有难度,但咱们现在拍摄的这部电影,特效和场景的复杂度超乎想象,如果没有超算支持,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从长远来看,超算在影视制作、科研、大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咱们要是能建成,不仅能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还能为未来的业务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杨皓脑海中满是后世积累的经验与思维模式,在他看来,这类技术层面的事物,使用得越频繁,就越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持续不断地投入使用,才能让技术迭代的车轮紧紧跟随科技发展的滚滚浪潮,不至于被远远抛在身后。

赵磊说道:“杨皓,你再好好想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建超算中心,谈何容易啊!”

赵磊觉得这种涉及到国家重大技术项目,个人来做,在国内好像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