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 > 第191章 冬雪与遗泽(关大爷笔记的启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1章 冬雪与遗泽(关大爷笔记的启示)

燕京市的冬天,雪下得格外认真。鹅毛般的雪花无声地覆盖了福缘胡同的青砖灰瓦,将关大爷留下的四合院妆点成一个素净的世界。院内那株老石榴树,枝桠挂满了晶莹的雪挂,沉甸甸地弯着腰,仿佛也在默默哀悼着逝去的主人。

正房东屋依旧空置着,保持着关大爷离去时的模样。韩风每日清晨都会进去清扫一遍,拂去并不存在的灰尘,像是在进行某种仪式。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老人最后一丝气息,那份沉甸甸的托付感,从未如此刻骨铭心。

更多的时间,韩风是在东厢房的书房里度过的。炉火烧得旺旺的,驱散了窗棂缝隙渗入的寒气。他面前摊开的,是关大爷留下的几本泛黄、线装的笔记:《拾遗录》、《格古琐记》、《鉴物随笔》。

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纸页,上面是关大爷清癯有力的蝇头小楷,记录着他一生的心血。韩风读得很慢,很仔细。笔记内容包罗万象:如何辨识瓷器胎釉的火石红与贼光;书画作伪中常见的“揭二层”、“后添款”伎俩;不同年代铜器包浆的特征与形成机理;古籍版本中避讳字与纸张帘纹的关联;甚至还有如何在特殊年代里,用油纸、石灰、夹墙来藏匿和保护珍品的心得……

字里行间,没有高深的理论,全是实战的经验和教训,凝聚着一位老藏家在时代夹缝中求存、守护文化的智慧。其中一段话,被韩风用红笔重重划出:

“……古玩一道,眼力为基,德行为本。持身不正,纵有慧眼,难辨人心鬼蜮,终为物累;守物无德,珍宝盈室,亦如沙上筑塔,倾覆只在旦夕。物有灵,择主而栖。唯以正心养德,方能承物之重,传物之魂。”

“持身要正,守物有德……”韩风低声念诵着这八个字,目光投向博古架上妥善存放的田黄石、斗彩杯和《草虫小品》。关大爷最后的馈赠价值连城,但这八个字的嘱托,才是无价之宝。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韩风在收藏这条充满诱惑与陷阱的道路上,该秉持的根本。

他合上笔记,走到窗边。窗外雪色映照,天地一片澄澈。孙副主任之前关于“政策松动”、“个体经济萌芽”的暗示,关大爷笔记中关于旧货流通、市场变迁的记载,在他脑海中交织碰撞。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韩风看着自己这间堆满书籍、工具和藏品的书房,一个模糊而大胆的念头在心底萌芽,“修复、鉴定……这些手艺,或许不再只是‘爱好’了。” 他需要更强的实力,更厚的底牌。

他重新回到书桌前,小心地打开一个上锁的抽屉,取出关大爷留下的那对乾隆斗彩小杯。灯光下,胎薄如纸,釉色莹润,缠枝莲纹灵动鲜妍。他开启“鉴宝之眼”,精神力如同最温柔的触手,细细感知着瓷器跨越时空的精妙工艺和岁月沉淀的温润气韵。这不是为了鉴定,而是一种温养,一种与历史对话,更是一种对“守物有德”的实践。财富在积累,心性也在沉淀。四合院的根基,在冬雪覆盖下,悄然扎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