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 > 第209章 解读青铜铭文(历史的钥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9章 解读青铜铭文(历史的钥匙)

周斌带来的短暂阴霾被驱散,韩风终于可以将精力重新放回那块重若千钧的商周青铜残件上。交流会上的经历给了他信心,也让他意识到专业力量的重要性。这件国之重器,不能只靠他自己摸索。

他再次找到李长河,没有透露具体是什么东西,只含糊地说在帮一位“不愿露面的老藏家”看一件祖传的、有铭文的青铜器残件,铭文模糊难辨,想请教真正的古文字专家。

李长河对韩风的“人脉”和“眼力”已经颇为信任,见他神色郑重,知道东西非同小可。他沉吟片刻,提笔写了一封引荐信:

“文博兄台鉴:兹有青年才俊韩风,于金石一道颇具慧心,现受托掌眼一商周青铜残器,上有古籀铭文,模糊难辨。弟于古文字学乃门外汉,素知兄精研此道,造诣精深,冠绝燕京。特引荐韩风携拓片登门求教,万望拨冗指点一二,解其疑难,亦使古物重光。弟长河顿首。”

“你去找这位,秦文博秦老。”李长河将信交给韩风,神色严肃,“秦老退休多年,深居简出,脾气有点……耿直孤僻,但学问是顶顶好的!尤其是商周金文,国内都排得上号!他肯不肯见你,肯不肯指点,就看你的造化了。记住,态度一定要恭敬!东西……一定要保管好!”

韩风郑重接过信,深深一躬:“谢谢李老师!我一定谨记!”

按照李长河给的地址,韩风在燕京市老城区一条僻静的胡同深处,找到了一座青砖灰瓦、古意盎然的小院。敲门许久,才有一位老保姆模样的妇人开门。韩风恭敬地递上李长河的信。

过了好一会儿,老保姆才出来,示意韩风进去。院子里种着几株老梅,疏影横斜。正房堂屋,一位穿着灰色旧棉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正戴着老花镜,伏案研究着一片龟甲。正是秦文博秦老。

韩风不敢打扰,垂手肃立一旁。良久,秦老才抬起头,目光锐利如鹰,扫了韩风一眼,声音沙哑:“李长河的信我看了。东西呢?拓片。”

韩风连忙取出精心制作的铭文拓片,双手奉上。

秦老接过拓片,凑到窗边的光亮处,只看了一眼,浑浊的老眼瞬间爆发出惊人的神采!他立刻丢开手中的龟甲,拿起一个高倍放大镜,整个人几乎趴在了拓片上,口中喃喃自语:“……这纹饰……这铸痕……还有这字……古拙!苍劲!好!好!”

他看得极其专注,时而用手指在虚空中临摹笔画,时而皱眉苦思,时而拍案叫好,完全沉浸其中。韩风屏住呼吸,静静等待。

这一等,就是将近两个小时。秦老终于放下放大镜,长长吐了一口气,眼中充满了激动和疲惫交织的光芒。

“小子,你带来的这东西……了不得啊!”秦老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虽然只是残件,但从纹饰风格和这残留的铭文看,当属西周早期,周王室分封某位重要诸侯时铸造的重器!极可能是**鼎**或**簋**的耳、足部件!”

他指着拓片上那几个模糊的铭文:“这几个字,虽残损严重,但老夫结合器形、时代背景,反复推敲,大致可释读为:‘王赐金于蓟,用作尊彝’!”

“蓟?”韩风心中一震,这似乎是一个诸侯国名?

“不错!”秦老目光炯炯,“‘蓟’乃周武王所封,召公奭最初的封国!地处北疆,拱卫王畿!‘王赐金于蓟’,这记载的是周天子对蓟国国君的重大赏赐!‘用作尊彝’,便是蓟侯受赐后,用这批珍贵的青铜(金)铸造了祭祀用的礼器(尊彝)!你这残件,很可能就是那批礼器中的一件!其历史价值,远胜其艺术价值!这是记载早期分封和赏赐制度的珍贵实物证据啊!”

秦老激动地站起身,在屋里踱步:“可惜!可惜只是残件!若是完整器,足以震动学界!小子,这件东西,务必要妥善保管!它的意义,太重了!”

韩风捧着拓片,听着秦老激动的话语,感觉手中的薄纸重逾千斤!“王赐金于蓟”!这简短的几个字,却仿佛穿透了三千年的时光,将西周初年分封赏赐的宏大历史场景展现在眼前!这件残器的价值,已无法用金钱衡量!它是一把打开尘封历史的钥匙,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厚重记忆!守护它的责任,比想象中更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