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资金有了着落,韩风的行动立刻变得雷厉风行。他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在距离“关山雅筑”不远的一处僻静院落,租下了几间办公室,挂上了一块毫不显眼的牌子——“风华地产咨询公司”。

名字取“风”与“华”,既暗合他与苏雅娴之名,亦寓“风华正茂,立足根本”之意。公司定位极其清晰:专注于在燕京城内,收购那些位置优越、有潜在价值(无论是商业还是文化价值)、但目前产权复杂或不被看好的四合院及临街物业。

韩风亲自担任公司总经理,苏雅娴作为隐形股东和战略顾问,不参与具体管理,但在重大决策和关键人脉疏通上提供支持。

组建团队是当务之急。韩风深知,做地产,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地产,光有钱和眼光远远不够。他需要的是对这个城市、对政策、对人心的深刻理解。

他首先请来的,是一位姓胡的退休老师傅。胡师傅祖上几代都是燕京城的营造匠人,本人对四合院的建筑结构、用料、年代、以及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比如地基下陷、木构糟朽)了如指掌,被韩风聘为首席房产评估师。

接着,通过孙援朝副市长的秘书牵线,他请动了一位刚从区房管局退休的老科长,姓赵。赵科长在房管系统工作了几十年,对各类房产的政策沿革、产权变迁、以及那些条文规定之外的“潜规则”和操作空间门清,他的加入,为“风华地产”在政策迷宫中点亮了一盏灯。

此外,韩风还聘请了两名法律顾问,一位擅长处理民事产权纠纷,另一位则对正在萌芽阶段的房地产相关法规有所研究。

这个团队规模不大,但堪称精干。胡师傅负责看房子的“硬件”,赵科长负责理清房子的“软件”(产权政策),法律顾问负责规避风险,而韩风自己,则负责把握方向和最终决策。

在“风华地产”那间略显简朴的会议室里,韩风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员工会议。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韩风站在一张手绘的燕京城区地图前,上面用红圈标注了几个他初步看好的区域,如后海周边、南锣鼓巷一带、以及一些临着未来可能拓宽的主干道的胡同。“就是在这些地方,寻找合适的‘老、破、旧’。”

“我们的原则是,”他目光扫过众人,“依法依规,尽可能公平交易。我们不搞强买强卖,但要善于发现价值,善于谈判。对于产权复杂的,要有耐心去梳理;对于住户安置问题,要给出合理且人性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不是掠夺者,而是价值的发现者和重塑者。”

胡师傅和赵科长等人看着眼前这个过分年轻的老板,听着他清晰而富有远见的阐述,最初的那点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参与开创一项新事业的兴奋与郑重。

“风华地产”,这艘注定要驶向惊涛骇浪的小船,就此悄然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