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部里的红头文件下来的时候,周晓白正伏在办公桌前,翻译一份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手稿保护技术的交流材料。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同事小赵敲了敲她开着的门,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晓白,处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好事儿!”

周晓白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微微一笑:“就来。”她心里隐约有些预感,最近部里在筹备的那个大课题,她私下做了不少功课。

处长办公室内,茶香袅袅。年过五旬、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李处长,难得地和颜悦色,将一份盖着部里大印的正式文件推到她面前。

“晓白啊,‘民间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课题领导小组的名单,部里已经批下来了。”李处长语气温和,带着赏识,“你是核心成员,主要负责民间文献和流散文物的调研与保护建议部分。这可是块硬骨头,但组织上认为,你的留学背景、专业知识,还有外语能力,都非常适合这个岗位。年轻人,好好干!”

周晓白双手接过文件,目光扫过自己的名字,心脏有力地跳动了几下。这不是普通的课题,这是部里未来几年的重点工作,资源倾斜,关注度极高。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内心的激动,声音清晰而沉稳:“谢谢处长和组织的信任,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好,要的就是这个劲头。”李处长满意地点点头,“具体的工作细则,课题组会下发。你可以开始着手准备调研计划了,全国范围,重点是那些城市化进程快、文化遗存流失风险高的地区。”

回到自己的格子间,周晓白握着那份还带着油墨香的文件,指尖微微发烫。这个职位,如同一把精心打造的钥匙,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她获得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一个绝佳的官方平台和一层无可指摘的身份便利。从此,她可以名正言顺地走访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接触形形色色的民间收藏家,更可以手持盖着部里大红印章的介绍信,深入到那些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的旧城改造街区,或是即将被推平、让位于现代化建设的古老村落,去发现、去记录那些可能被忽视、濒临毁灭的文化遗存。

她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韩风那双充满热忱和坚定的眼睛,以及“华夏古籍”那个虽然不大却充满书香与责任感的院落。她知道,这个平台,对于他们共同守护的那个梦想,意味着什么。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周晓白如同一只敏锐的猎鹰,翱翔在文化遗产的广袤天空。她走访江南水乡,记录那些即将被拆迁的老宅门楣上的砖雕图案;她深入西北古镇,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古老歌谣和手工艺技艺。她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很快赢得了地方文化部门同行的尊重。

然而,在她的工作笔记本上,除了官方的记录,还有一份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更简洁的私人笔记。一旦发现某处私人收藏有宋版孤本但因家境困窘而保存条件恶劣,或者某个即将动迁的区域可能存在有价值的文献堆积,甚至是某个老工匠身怀绝技却后继无人……她都会在高效履行完官方程序——拍照、登记、撰写报告建议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将这些信息的核心要素,通过更快捷、更灵活的私人渠道,传递给韩风的“华夏古籍”公司。

这并非以权谋私,而是一种基于共同文化保护理念的、心照不宣的良性联动。周晓白深知,官方渠道的普查和保护工作,体系严谨,程序规范,但往往也伴随着层层审批、资金划拨缓慢等问题。而“华夏古籍”作为民间机构,则具有反应迅速、决策灵活、资金调动快捷的优势。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而有效的互补。官方的大网疏而不漏,民间的快艇则能精准地打捞起那些从网眼中即将滑落的“珍珠”。

一次,周晓白参与核查西郊一个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镇拆迁前的文化遗存。镇子里的居民大多已经搬走,只剩下断壁残垣和随处可见的“拆”字。在一座即将被推倒的、据说祖上出过进士的旧式门楼里,她凭借对古建筑结构的了解,发现了一处极其隐蔽的夹墙。撬开松动的砖块,里面赫然是一批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纸质物品——那是民国时期该家族的账册、地契和大量的往来信札。

对于官方档案体系而言,这些或许算不上顶级文物,价值有限。但对于研究清末民初地方经济史、社会变迁和民间日常生活,却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周晓白立刻按照程序进行了登记、拍照,并撰写了保护建议。同时,她在一个公用电话亭,拨通了韩风的私人号码,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了发现的地点、物品类型和面临的紧迫性。

“华夏古籍”派出的工作人员,带着专业的收纳工具,赶在推土机的履带碾过那片门楼的前一天晚上,成功接收了这批沾满历史尘埃的资料。后来,经过清理和研究,其中的一些信札,为了解当时南北货物流通提供了新的视角,被一位经济史学者如获至宝。

周晓白的平台,如同为“华夏古籍”装上了一个高灵敏度的雷达,使其能够更早、更准地发现散落在民间角落的文化瑰宝,并及时伸出援手。她在体制内,恪尽职守,推动着宏观的文化保护事业;韩风在体制外,灵活机动,抢救着具体的文化碎片。两人为了心中共同的文化理想,一明一暗,一官一民,配合得愈发天衣无缝,默契于心。这种携手并进的感觉,让周晓白在繁重的公务之外,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充实与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