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读档九零 > 第63章 成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四、周五这两天是老师讲卷子的时间。

英语老师最心急,卷子基本批完,在27号就发了下来,子玉答了95分,高于他自己的预期。都是基础题型,他的语言能力还在,工作多年,旅行和涉外的出差,英语这方面已经是驾轻就熟。考试的内容,对他而言几乎没有难度。这时候的听力实在过于简单,十五分一分没丢,其他的多做几份卷子,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大碍,作文不太潦草的话,拿满分也是有可能的。

对于其小谢和王建这两个小伙伴,通过英语角和密卷的学习提升很大!谢建华考了82分,进步挺大。王建69分,打破了上辈子的记录,估计不会再出现不及格的情况了。两个女孩参与的时间比较短,还是吃老本,刘梅梅最高86分,小倩81分。再次证明在语言类的学习上,女生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教语文的还是娇小的张老师。卷子发下来,子玉总分108分,排进了班级前三名,主要是一些读音考到了他。本来发音这东西在我国就是难题,何况后世又有那么多专家对教材改来改去,一个远上寒山石径斜的那个“斜”的发音,就改过了好多遍,“的、地、得”的使用更是让人头大。

至于成语用法、字词用法没有问题,文言文更不用说了,那是中文系的强项。他后世不甘心大专文凭,在学校自考了汉语言文学,通过这两个月的复习,基本是重新捡起,这些同学们视之洪水猛兽的之、乎、者、也这些语气词的几种用法,对比大学汉语言动则十几种的艰深,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最让子玉就折戟沉沙的,就是现代文阅读!这也不怪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很多意义都会随时代被解读,没有写对答题点,想靠自由发挥,真是死的比赵四他爹还惨。作文丢了两分的卷面分,内容对干过策划的他没什么难度。

班级的最高分是112分,是子玉上辈子在煤河镇的邻居白玲,从小气质技能树就没点好,言语、动作放在小倩身上应该很不错,但在她身上就显得有些东施效颦,没办法,底子太差。小学、初中不在一起,和自己的交流很少。高二选择了文科班,还恢复了学生会文学社,做了社长。高考上了师范院校,分配到一个仲道的地方普通高中,据说是荼毒了好多年,符合灭绝师太的人设。

作文不跑题的王建,成绩比较优秀,考了76分,班级倒数第五。刘梅梅和小倩过了百分线,也算不错,谢建华88分,自己说考的不错,看来也是比较具备理科僧的气质。

数学是班主任教的,自己是105分。这东西只要不马虎,基础分不丢,七八十分是能保证的。高考是针对全国的人才选拔,要考虑公平因素。也就是得让贫困山区的学生,也得有机会上大学。只有最后一、两道大题可以偏、难、怪,这能把数学人才发掘出来的权宜之计,被后来那些补课班、奥数班,当作超级金矿的挖了好几十年,卷得一批批家长和学生,欲仙欲死。

周五才轮到物理和化学,其实高一上半年的这两门都不难。物理的障碍比较大,很多知识点还有没补齐,子玉只答了65分,但还是比预想的要好一点。

化学老师是子玉最喜欢的一个老师,不是因为课程,而是因为她有点“赖皮”的风格,高二、高三她是抢自习最厉害的老师,没有之一。各种奇葩理由让大家瞠目结舌。要知道这不是后世动辄千元每小时的收费时期,大量的额外工作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纯粹是为爱发电。所以大家很尊重她,起个外号就是化学老太太。

上辈子自己的成绩不错,可是毕竟三十年过去,本就生活里运用不多的知识,差不多都忘光了。这段时间的恶补,属化学占的时间最多,幸好化学是初三才开,内容不多,题目不难,子玉考了90分。

政治是大家都不喜欢的科目,没有丝毫兴趣可言,就是死记硬背。上辈子很有个性的政治老师要下半年才会出现。那个小个子老师具备哲学家的气质,常常自言自语,教训起人来却口若悬河,很多没听过的名词,是需要上大学后才知道具体含义的,不知道这一世会不会改变。这一阶段子玉时间有限,政治没有去背,连蒙带猜搞了一个69分,已经是班级垫底。

这样算下来,子玉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达到了532分,差不多达到了估分的中间点。这个成绩还不错,进了班级前二十,位列18名。五人小分队里,刘梅梅575分,班级第四名。王建453分,班级第四十。刘冰倩548分,班级十三名。谢建华512分,进了前三十,是第28名。可这四个人的政治都是90分以上,而子玉的忙碌小谢是看在眼里的,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只要政治不拉分,肯定不是第十八,稳超小倩成为第十三名啊!

虽然大榜没下来,但靠着班级的成绩乘以十来预测,基本差不多。所以预估刘梅梅能进年级前五十,刘冰倩前一百五是稳的,谢建华有实现挺进二百五的梦想概率,而子玉是班级十八,年级前二百没问题的。王建整不好,能进前四百,这已经算有史以来的最好名次!

周三的最后一节自习课没有被占用,所有的同学都在计算着自己的分数,预估着学校的名次,子玉几个人也在商量着本周的聚会。按照班级的成绩,几乎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兴致很高的几个人,最后一致决定等大榜公布后,周末先去谢建华家,下周再去子玉的住处,分两次庆祝。

周五下午,学校的的大榜就公布了。上辈子那几个天骄还霸着前几名,以前从来没有超越的想法。不过这辈子,有了双核处理器,子玉还真想试试。不过再想想处于幼苗阶段的御八珍,叹口气。

五人组的刘梅梅是48名,实现了目标。小倩实现了预期,和其他班的两个人并列125名。小谢没有超过预期,但达到了254名,连跨三阶,从350多名提升了一百名。父母乐坏了,据说明天晚上的宴会极为丰盛,还奖励他神秘礼物。王建403名,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而这次的成绩提升,也让他有了凭自己考个学校的“野心”!子玉的大榜排名是并列150,和五个同学并列在分界线上,算是本次考试的一个亮点。

第一次月考是同学之间的首次过招,原先的模糊定位经此一役迅速清晰。山城高中的天之骄子,基本上每个人都锚定了要追赶的目标。而五人小组的成长本来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是其他四人的同学和朋友都很多,一番对照间基本确定了进步的尺度,然后就发现了这个“灰犀牛”。“英语角”、五人学习小组就成为班级中等生趋之若鹜的地方,想加入的人就多了起来。子玉是发起人,名单最后都汇集过来,让他拍板。

这张名单里的人都是班级十名以后,尖子生大多数在英语这一科不存在短板,他们的战场是数、理、化。这个时期的学生和老师,还没意识到语文在高手过招时的重要性。名单是小倩记录的,有她的一个初中同学李欢欢、一个是邻居樊大勇。刘梅梅那里有个同学的申请,居然是班长,三年里基本没有存在感的班长。这样的班长,连续三年都没变,也不知道是老师懒癌晚期还是脑洞够大。找谢建华的是外班的一个男生,但没等子玉说话,就被两个女的给pass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由很强大。找子玉的是煤河镇老乡——辛蓉和假小子杨洋。

最后平衡了一下,把没有存在感的班长去掉,留下了樊大勇、辛蓉和杨洋这几个人。学习小组的人数变成四男四女,共计八人。小谢建议周六、周日的聚会带上他们,大家也都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