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读档九零 > 第19章 调研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反季节蔬菜大棚面积并不大,十几个人站在田埂上就已经显得很拥挤了!小沙接过于谦林的军大衣退到了后面,与谢凌峰的秘书江小平站到了一起。两个人都是秘书,领导们向上的空间很大,而且还又是亲属,所以就迅速的熟悉起来。

“听说你家就是大安乡的?”沙宝涛的目光追随着远处的于谦林,低声问道。

“是啊!每次回来都感觉有变化,县长来的这一年,我都快认不出家乡了。”江小平十分感慨。

“我刚才听到那些工人叫谢县长是猪倌县长!你们好像都不生气?”

“嗐!那都是山城县老百姓对县长的肯定,每次这么叫,县长都很高兴。”

“那这个大棚推广完,岂不是又要加一个蔬菜县长!”沙秘书似贬实夸的道。

“我觉得大棚县长更好听一点!”

“其实应该叫大棚书记了。”沙秘书目光闪动,江小平默然不语。

前方的团队里,导游已经变成了谢凌峰。这一个月里他来了四五回,对这个项目了如指掌。大棚里的气温在二十度左右,湿热的空气让习惯了干冷空气的众人稍有不适。但地里的小白菜却是很喜欢,从那翠绿的叶子和喜人的长势就能看得出来。

于谦林拍拍菜畦间的钢铁立柱,“这个大棚造价是多少?”

“这是第一批修建的,福达没有成熟经验,只能借鉴养殖场的设计,造价就稍微高了一点,一亩地需要4600元。一会咱们再去看看后面的那十亩,是从鲁省寿县学完回来建的,成本是3500元。”

“这个造价不低啊!这要是推广的话,农民的压力有点大啊!多长时间才能回本?”于谦林叹口气,他在农业大市平城做了一年的副书记,对农民的收入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就凭他们一年几百块钱的收入,干这个还是有风险的。

“我们前天给春城送了一车蔬菜,是第一批十个大棚产出的绿叶菜,十个品种差不多3000斤,你猜卖了多少钱?”谢凌峰狡黠的问。

“啥品种啊?不同品种的价格不一样!”于谦林没有上当。

“小葱、韭菜、小白菜、菠菜、油菜、水萝卜、生菜这些。”谢凌峰不想放弃这个简单的游戏,于是把能记住的蔬菜都叨咕了一遍。

“猜不出来!”于谦林好多年没有买过菜了,于是举手投降。

“6300元!均价2.1元。”谢凌峰挺直了腰杆子,很是意气风发。

“多少!”于谦林有些失态,这年头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也就一百多,猪肉才2.5元一斤。

“这还是优惠价呢!你知道春节的时候生菜多少钱么?”不等于谦林回答,他又继续道:“我去咱家旁边的浑河路菜市场看过,10块钱一斤!黄瓜8块!小白菜3块!按照这个价格,我带回去的那些蔬菜差不多值5000块钱。所以我才追着福达的姬子强,还有大安乡的干部去寿县学习,现在还有十个人在那学习呢。”

“这个大棚一月能产几茬?”于谦林之前听姐夫叨咕过两嘴,因为事情太多,也就没往心里去。

“回来的那些老师傅说,寿县那里叶菜是5到7天就采一茬,整理干净也就300斤左右。”

“那一个月就是1200-1800斤,平均按1500斤,那就是3000块!这投资岂不是一个半月就能回本?”于谦林的声音很大,让后面的众人有些讶然。

“这玩意是随行就市,我估计下个月就会便宜一半,等大田里的蔬菜能吃的时候,也就几分钱一斤了。不过按寿县的经验,一年里有半年都是高价,去年冬天的小白菜批发价就是1块2,基本上都是当年回本!”

“那你今年在这一块儿的规划是什么?”于谦林目光灼灼的问。

“我明白你的意思!”谢凌峰回头看了一眼,见工作人员很有眼色的给两人让出来私聊的空间,“这两个月先在大安镇做试验!一旦有把握后,我会在五月末开始在全县推进。我计划是以每个月300亩的数量做考核,九月份以后月建设目标是500亩。等年底出成绩了,你也倒出来时间和精力,再向全市推广!三年时间,咱们就让山城变成蔬菜之乡,把京津以北的市场全部占领过来!”

“这么大的动作!你有多少把握。”于谦林低声问谢凌峰。

“寿县用三年的时间做了2万亩,我们要加快速度!我们县今年应该有3个多亿的Gdp,比去年翻一番,财政应该会很宽裕,这3000亩大棚,也就1000多万左右的投入,即使失败了,也不会伤筋动骨,完全没有问题。可一旦成功了,就会增加3000多万的Gdp,解决1万多人的就业。”

“你让农业部门做个调研,把我们和寿县的优势、劣势都总结一下,有师傅领路,咱们尽量别走弯路。”于谦林有些不放心。

“其实在山城地区,柳县和梅市更适合做反季节蔬菜,他们的耕地面积更大,尤其是梅市地处东北平原,更有耕种条件。等我们县做完试验,你就可以主导他们来搞这个,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很大。如果再加上这个养殖场,还可以形成产业链条!”谢凌峰指着外面的大棚道:“养殖场的农家肥可以给这里使用,这里的青菜烂叶子、藤曼可以卖给禾丰做发酵原料。研究小组说这样不仅产量大,土地肥力也够用,还不容易酸化板结。”

“我看让农大设一个分院在山城得了,让他们再结合实际深入研究一下。”

“好啊!这个最好是市里牵头,最起码要搞两个研究所。一个研究养殖场,一个研究蔬菜大棚。”

“这个可以慢慢来,等我回春城探探路。你这里的养殖场规模还够,大棚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种植,今年成立有点早啊。”于谦林和农大的关系不错,因为禾丰的关系,山城和农大也算有了一点香火情。

“今年只能组织几个研究小组,我让他们邀请寿县的技术人员,以及有经验的农民来做指导。到啥时候科学技术都是第一生产力!”谢凌峰嘿嘿的笑着,像极了偷到了油的老鼠。

“你考虑的很完善啊!”于谦林有些刮目相看。

“这算啥!除了做技术储备,我们还准备做大棚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控和复合肥料研发。而且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今年就要组建销售渠道,做产品的推广。农民种地不容易,不能让菜烂在地里。”

“嗬!你这县里有能人啊。”如果刚才是对谢凌峰的赞扬,那么现在就是对他的揭露!于谦林对谢凌峰十分的了解,作为技术官僚出身,虽然做了一年的县府一把手,但绝对不会有这么完整成熟的商业思维。

“嘿嘿,这是厚德食品配合县里政研室做的产业规划,厚德的冷鲜肉项目也是这么推进的!他们在辽省和农大做了这个项目,我觉得挺好,准备照搬了过来。”

“商业这块你是怎么想的,还是让御八珍动手来做?”

“是也不是!”看着于谦林疑惑的神情,谢凌峰解释道:“御八珍集团有一个八珍贸易,做的就是批发和推广相关的工作。我原本打算让他们接手的,但姬家的意思是这个公司最好是由政府主导控股,他们负责销售推广。”

“这是为啥?”

“他们的意思是大棚农业涉及了千万个家庭,政府出面更有号召力和凝聚力,避免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竭泽而渔。如果都是企业运作,很容易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那些研究项目也是为了保护土地。我让农业部门的人去了三元朱村,他们最早做的大棚,现在土地的肥力就严重不足。化肥和农药增产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地结构的平衡。他们89年的那些大棚已经出现土壤性状恶化,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土壤肥力降低的症状,已经严重影响了产量。要想继续提高产量,就得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这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那这个大棚好拆卸吗?不行就进行轮耕,让土地可以循环使用!”于谦林做过知青,对土地不陌生,后来还在农大进修过,经验也算靠谱。

“我让福达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不过现在的大棚都是按10年设计的,这样可以降低折旧成本,所以关于土地的研究也得提前,间作、轮作都要搞,尽量延长土地的使用寿命。”

“你们考虑的这么完善我就放心了!我今年的主要精力还是抓工业,这也是让山城尽快腾飞的基础。”于谦林长舒一口气,“这一圈下来,我发现你们山城县在第一产业的布局已经很完善了,这样很好。接下来关于农业的尝试,你就大胆去做,反正你已经把结构搭了起来。咱们是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就有8.5亿,做了书记以后,让县长配合我做好药厂的改制,你就以党员责任制为核心,以第一产业为契机,只要在农业上做出亮眼的成绩,那下一步的路就更宽了。”

谢凌峰的眼睛亮了,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农业被称为第一产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石,他也发现自己好像真的走出来一条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