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读档九零 > 第60章 脱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过度的忙碌除了让人疲惫的副作用外,还有一个后果,就是姬子玉没有了伤春悲秋,思念佳人的时间。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他又前进了两名,排名年级十三。而在忙碌的十一月里,他的期中考试成绩又再创新高,达到了年级第十,真正进入了山城高中的金字塔顶层。那些曾经高不可攀的院校,成为他力所能及的目标。

上课之余,他还介入了两个剧本的创作。一个是以谢凌峰为原型,塑造出来一个带领乡亲们养猪种菜、脱贫致富的《猪倌县长》,紧扣的是三农和扶贫的主题。另一个是以刘家和存仁堂为参照物的《人参帝国》,时间放在了清末民初,主攻的是东北的历史,但却夹杂了溯源正本的私货,实际上就是人参传承的剧情版。

景涛还在春城市委宣传部,调动的手续还没有最后完成,不过山城的宣传部已经给留下了个副部长的位置。投桃报李也好,为未来打基础也好,他动用了家里的力量,从长影调出来一个编剧,来编写《人参帝国》的剧本。然后又按图索骥在东辽县把何庆魁挖了出来,由他负责《猪倌县长》的创作。

这两个本子不算难写,有财大气粗的红中投资500万的投资到账,长影立刻开始组建剧组。今年长影出厂的16集电视剧《北洋水师》,收视率和反馈虽然不错,但区区60万的投资,让整体的服、化、道简直没眼看,战争场景更是十分粗糙。《人参帝国》30集300万的投资,足够剧组过上幸福的日子了。

至于《猪倌县长》则稍微遇到点难题。主要原因就是编剧何庆魁,今年刚从东辽县文化局辞职,专心从事剧本创作。他给红颜知己高秀敏创作的独幕剧《包袱》,在全国笑星大赛上获金奖后,人就有点发飘,为了稳住这不是两口子的两口子,子玉不得不又剽窃了人家的小品《拜年》,承诺交给他们表演,同时推荐了去年见过樊伟,至于是不是能找到赵本山,尽早凑成铁三角,子玉也就不太在意了。

粤省茂城白县,坐在沙发上的黄才华,端起老婆煲好的靓汤,心不在焉的小口喝着。马上就要去滇省收三七了,可手头的资金却有很大缺口,他刚从叔叔家回来,他的收购资金也不足。想要从农行贷款,就得给办事人送礼,这是规矩。可送啥他就犯了难!这个信贷主任是远房表舅,作风比较老派,干了多年的业务,不喜欢别人送钱是圈子里出了名的。电视里那些花里胡哨的保健品,他更不可能喜欢,其他的滋补品人家也少不了!滇省倒也有不少土特产,可这里的人又不太认识,万一表舅想变现,也不好出手。

“老公,这个汤靓不靓?你去滇省好辛苦,这个高丽参很补的。”老婆走进来问道。

“咩汤?”黄才华看了一眼汤碗,又捞出一片高丽参,“这个参片好靓?你把我从港城带回来的高丽参切了!那可是过年给你爸爸的节礼。”

“不是的啦!”老婆低声道:“我前两天在翡翠台看到了一个高丽参广告,拍的猴塞雷,名字叫厚德国参。我以为是港岛的产品,也就没在意。没想到昨天去百货大楼,看到很多人在参茸柜台排队,细问才知道,他们就是在买这个。我好不容易花九十九买了一盒,回来就拆开了一支。这两天给你好好补补,要不去滇省吃不好睡不好的,我也不放心。”

“哦!这是港城产的吗?”黄才华看斜切的参片直径很大,还以为是港城进来的。

“不是哦!”老婆笑着说:“刚开始我也以为是港城从南棒进口的,后来才发现是东北山城的。你先喝汤,我去给你找找盒子,应该没丢。”

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翡翠台正重播着一代神剧《大时代》,是刘青云和郑少秋主演的。正是这部神剧,以戏剧化呈现资本市场运作,深刻重塑了民众对投资的认知框架:既推动了风险意识和专业技能的理性化提升,也衍生出独特的非理性化市场心理现象。尤其剧中方展博与陈滔滔狙击五蟹集团的桥段,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金融杠杆和风险管理,成为许多观众的“金融启蒙教材”。

“阿华,这就是盒子。”阿珍递过来厚德国参的包装盒。

这是一个枣红色抽拉式木制盒,上面印着“国参”字样,左上角有一个如印章的“厚德”篆文,看起来就很有质感。拉开盒盖,里面并排躺着四支高丽参,马蹄芦、将军膀、黄马褂,红根、深纹,加上使用的那一支,应该是75克的良字品级。

“包装很靓,参也很靓!”黄才华本身就是做药材生意的,对这些很敏感,“不到一百块的价格,比港城那些南棒货便宜不少,质量也要强不少。”

“是啊!我回来就打开看了一下,准备再去买两盒送家公,可昨晚去买就说地字和良字的断货了,只剩下天字的了!卖的可真快。”

“天字的多少钱?”黄才华问。

“天字没有75克的,只有150克以上的!”阿珍想想又不确定的道:“良字150克的都要五百多,天字就更贵了。”

“给我拿两千块钱,我去买两盒送舅公!”黄才华一口喝掉剩下的汤,嚼着参片往外走。

骑上摩托,只用了十分钟就来到百货大楼的参茸柜台。粤省人对穿着不太在意,大裤衩、凉拖鞋,但却极其重视滋补,尤其是秋冬之交,有“秋天进补,冬天打虎”的谚语。这两年粤省发展的很快,有钱人也越来越多,白县也是如此,所以这个县里最大的参茸滋补柜台前,就挤满了购物的人群。

“厚德国参,良字号有咩?”一个阿婆问。

“冇啊!良字号全线断货!地字号的还有600克的,天字号的还有货。”

“天字号最便宜的多少钱?”

“30条150克,599元!15条的999元!”

“好贵啊!”阿婆嘟囔着。

“这里还有一个正官庄的,地字号75克的208元。”营业员指着一个廉价的铁盒道。

“咩野!我是水鱼么?”阿婆很是恼火,“这个棺材一样的破盒子,地字号的还不如国参良字号的!卖的那么贵,这个人参公社真是良心坏透了。”

黄才华抻头看了一眼,就看到熟悉的国参盒子旁,有一个黑红色的铁盒,包装设计确实有些像棺材。这要是送礼,肯定会被人家打出来!上面印着中朝两国文字,最下面还印着“朝国人参公社”字样,也不知道这是南棒还是北棒的企业。

“给我拿两盒天字15条的。”轮到黄才华时,他递过去2000块钱。

“好,我给你包起来!”营业员拿出来个漂亮的礼品袋,一看就是和包装配套的。

“这个厚德国参卖的挺好啊!”黄才华试着问。

“可不是!我们这批货才到了五天就卖的差不多了。你这款产品就剩十盒了,再来货得半个月!一会我得扣两盒送外父。

“你们自己买还不啥时候都有啊!”

“靓仔,这个货可不好拿!公司是按去年的销售额给发的货,我听说市里连天字号的都断货了。也就是县里有钱的人少,要不也剩不下。”

“阿贵!那个便宜一点的天字号还有多少盒?”两人说话间,有个领导模样的走过来问。

“魏主任,还有六盒。”

“行了,你给我包起来吧,大楼的王经理都要了。”魏主任挥挥手。

“哎!你们这可不行啊,我们排了半天队了。”一个妇女不满道。

“你可以买其他规格的,这个30条的还能便宜一点。”售货员道。

“15条的靓一些。”

“那你可以买300克的,价格比两盒150的要实惠一些。”

“靓女,那能再便宜一点吗?”大嫂问。

“这批货都不够卖,哪里还能有内部价!”售货员有些不高兴,“你要是不买就换下一位。”

“买,我买!”大嫂掏出钱买了盒30条。

“再给我拿两盒30条150克的吧。”黄才华又递过去1000块,他做药材生意知道产品的生产需要时间,这款产品弄不好就要断货。而一旦断货,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价格大概率就会上涨,追涨杀跌是《大时代》里丁蟹的口头语,他想试试。

“我也要两盒!”后面的阿叔也喊道。

“给我留四盒!”“我要五盒!”“前面的给我们留点!”叫嚷声此起彼伏。

等买完鱼胶回来,就见参茸柜台已经人员寥寥,而摆放厚德国参的位置,已经空空如也。

晚上从表叔家出来,黄才华喜不自禁。这两盒高丽参确实是送到了节骨眼上!表弟过两天会亲家,女方说她爸爸很喜欢那个厚德国参的广告,表婶就想买两盒当作见面礼。可下午去的晚,柜台已经卖空了。问了那个魏经理,说市里也没有货了,再进怎么也得半个月以后,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他这两盒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贷款自然不在话下,有了这二十万的贷款,今年的三七收购就没有问题了。

“老公,表舅答应了吗?”喝了杯泡好的功夫茶,阿珍问。

“是啊,下周款子就能下来。”连续几杯凤凰单枞下肚,酒气也被冲淡了不少,“这个厚德国参已经断货了,我买多了两盒,明天你送一盒给外父,送一盒给爸爸。”

“啊!卖的这么好?”

“也是我运气好,再晚去一会就抢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