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读档九零 > 第90章 景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舅的孩子是7月12号出生,男孩,六斤六两重,姥爷乐得老泪纵横。又特意找算命先生起了两个名字:李维龙、李维毅。妈妈怕孩子福缘不足,不敢叫“龙”,于是就留下李维毅。

全家人高兴之余,姬子玉却思考起另外一件事。打电话给杨勇,询问了一下肖梓夏放假时间。他准备让杨勇去盘城,找到一个叫李维龙的人。抽时间整理了能记住的全部资料,准备去奉天时面授机宜。

大舅妈出院的时候,子玉没有出现,他和大哥被谢凌峰叫到了山城县。两人本以为是厚德发展上市的问题,没想到却直接被拉到了县城旁边的一个地方——湾湾川。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有很多自己熟知的、就在身边的景区,可能是终其一生都没有去过。湾湾川就是子玉两辈子都熟知,但还是第一次来的地方!这里位于市区和山城县之间的快大茂镇上,是县、市交汇处,浑江的中游,仅距市区5公里,是出入长白山区的西大门。满清定都燕京,将长白山一带视为祖先的发祥之处,并定为禁地,这里当时是进出长白山的咽喉,设台兵巡边把守,没有衙门官家发放的腰牌,严禁入山采集、游猎,打柴和放牧。所以未经人工雕琢,纯为天然风光。

站在江边抬头四望,只见群山连绵起伏,山势陡峭,峻秀奇险,林木丰茂,郁郁葱葱。旁边镇长介绍,主峰通南山海拔830余米,次主峰吃鱼顶海拔750多米,似两位天神守护着美丽峻秀的湾湾川。脚下就是鸭绿江的第一大支流—浑江,湍涌的江水逶迤迂转,犹如一条蓝色纱带飘落在崇山叠嶂之间,随风荡漾。旷阔的江面上,水势浩渺,碧波闪闪,波光粼粼。

“谢叔,咱们来这干啥?”姬子玉看着陪同的乡镇干部们,心里有些纳闷。

“这块风景咋样?”谢凌峰答非所问。

“挺好的啊!你想弄个公园么?”

“一会王振国就到了!咱们一起研究研究。”

“哦!王教授是准备把药厂还是医院放这里?”子玉心头灵光一现,这里确实适合做个康养治疗一体的医院。

“这块儿离着新区不远,在这里盖几栋家属楼也行!”姬子栋低声对弟弟耳语。

“不止啊!”谢凌峰见哥俩猜出来一部分,便接着道:“《猪倌县长》的挺多镜头就从这里取得景,县宣传部门就想在这里打造出一个景区,王振国也想在这里建医院,所以我就想让你们过来看看,出出主意。贺书记,你来讲讲吧。”

“谢书记、姬老板!”被点名的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四十多岁的样子,走过来介绍,““快大茂”为满语词汇,意为“花曲柳树”,是满清创建者努尔哈赤命的名,说明咱这个地方风景好,而且这里还是“人参之路”的起点,这里是进长白山的咽喉,无腰牌、无参票不得入山,所以传承了千年的“放山文化”就是以此为起点。一代代采参人从这里经过,进山的老把头在此焚香祭拜,祷告探宝顺利。”

“那这里可以和参茸市场做联动,是不是应该让长白投资的人也过来?咱们那个纪录片也把这个仪式加上。”姬子玉打断了贺书记的讲解,建议道。

“人家早就来过了!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你。”谢凌峰哈哈直笑,“说你鬼点子多!”

摸了摸鼻子,姬子玉有些无奈,“贺书记,我看对岸的山势不错,能不能种一些人参、林下参,然后把整个“放山”文化的仪式整理一下,到时候可以安排采购的客商,以及来玩的游客,看完表演后,能亲自上山感受一下挖参的乐趣。然后找点村里做饭好吃的,弄点地方土菜,啥杀猪菜、方子肉、蝲蛄豆腐、酱河鱼啥的都整上!”

“有、有、有!”贺书记急忙点头,“俺们镇还有挺多朝鲜族的,他们做的咸菜和冷面啥的都好吃。”

“那就再整个朝鲜屯!穿上传统服饰,把他们的特色美食和民族歌舞都安排上。最好房子能做成鲜族特色的大炕和地锅,这样更吸引人。再弄两条游船,客人沿着浑江、蝲蛄河两岸游览,能看到良田沃野,阡陌纵横,屯舍错落,牛羊成群,“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鸣。”可谓既有山水景色,又有田园风光。”子玉说得大家脑子里都有了画面,一脸的向往。

“不愧是能考上大学的高材生啊!”贺书记赞叹。

“子玉啊!要不你投点资,应该也用不了多少钱。”谢凌峰知道子玉沪市和港城有不少资产,于是蛊惑道:“我让老郑多给你点儿政策。”

“行啊!”子玉也没有在意,他确实有点喜欢这里,“我可以连续十年都往这里投资,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但地方要给的大一点,承包政策要好一点,时间也要长一点。”

“没问题!我代老郑答应了。”谢凌峰呵呵笑着,镇里得陪同人员也很兴奋,看他们的眼神都好像又调高了好几个热度。

“谢书记,听你笑得这么开心,是我错过什么了吗?”远处传来一个声音,众人回望,见王振国和郑明阳一起走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个人,细看正是副书记景涛。

众人寒暄后,谢凌峰指着姬子玉道:“子玉代表姬家要在这里建个景区,十年要投千万以上。老郑,我可代你答应了多给点政策!”

“姬家投资?!”郑明阳之前没有听谢凌峰说过,有些纳闷。

“反正建医院也是建,建景区也是建。”姬子玉笑着,心里倒是有些感激谢凌峰。他的身家对方应该知道一点,没有当众说出,也是为他着想。一个高中生,手里掌握着大量的资金,如小儿持金过闹市。

“哦!”大家恍然。

“那我们的医院准备建在哪?”王振国笑呵呵的问,反正都是姬家投资,他没啥意见。

“振国药业的工厂离着也不远,不如就安排在离生产厂最近的地方。”姬子栋建议,这两个月王振国一直忙着建厂的事儿,医院的意向达成后基本就没有动过,只是办理了相关手续。

“等你家定了调子,我让旅游局找省设计院。”郑明阳插嘴道。

“景哥,来山城还适应么?”姬子玉低声问景涛,这是两人在山城的第一次见面。

“都是一个省,有啥不适应的!”景涛对这个孩子长相有些模糊,但记忆却很深刻。姬家这两年发展的突飞猛进,又和谢家、于家相互支持,可谓通家之好,容不得他敷衍马虎。于是又关心道:“高考考的怎么样?我听说今年的数理化特别难!”

“还行吧!自己估了一下分,大概570左右。”

“那不错啊!应该能考个好大学。准备报那里?”景涛是上过大学的人,自然就关注一些。这时代和二十年后不同,那时高考几乎成了社会现象,几乎人人都会了解一些。

“华清、人大和蓝城理工。”姬子玉总算遇到一个懂行的,也就没有瞒着。

“行,等过两天我打听打听省教委的,看看咱吉省这三个院校的录取数量!哥帮不上别的,给你通风报信还成。”

“谢谢景哥!”子玉挺感谢景涛,不愧是秘书出身,很是知情识趣。

众人在附近游览了一番,子玉也大概了解了这片土地的山川地貌,心里的规划也逐渐丰满起来。然后拿着一份地图研究了半天,便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整个景区分成三部分,一是做会议接待,一是做风俗旅游,还有一部分做医养结合,边建边开放。

“那我就找人做设计,等草案出来了,咱们再研究。”郑明阳拿起大家讨论后的草图,让秘书找办公室的人整理。

“景哥,《猪倌县长》的导演和摄影师最好也能征求一下意见,出片之前能不能再补拍一点,电视剧里镜头的宣传力度会更大一些。”

“他们昨天从春城过来,电视剧的大框都做出来了,我本打算审完这个片子先在省台播出,如果要加镜头的话,就得加快速度!”景涛沉吟着,“省台定的九月初播放,不能爽约。实在不行就把镜头放在片头片尾,以后宣传起来大家也不陌生!”

“那下午就一起看看。”谢凌峰只知道大致的内容,剧本和电视剧都没有看过。

午餐是在镇上的饭店吃的,镇党委贺书记特意喊了几个朝鲜族妇女来做饭,没有大鱼大肉,只做各自拿手的菜,同时也把她们自家腌渍的泡菜拿了过来。粗茶淡饭还没有酒,却让一行人吃的赞不绝口,也顺势敲定了这个朝鲜屯的招牌菜。

电视剧是在县电视台播放的,因为是以谢凌峰为原型,又是内部看片,所以观影的除了姬家哥俩外,其他的都是县委的领导。两个多小时之后,看完了四集电视剧,姬子玉心里有了数。平心而论电视剧的拍摄技术,以及镜头的运用等手法还是比较稚嫩,但胜在剧本写得扎实,演员敬业投入,感情饱满而真挚。同时御八珍、福达金属、禾丰饲料、黑土地生鲜、厚德火腿肠、厚德国参等这些广告植入的也很自然。以现在老百姓的观影经验,丝毫没有违和感。

又看了两集,灯光亮起,大家仍有些意犹未尽,电视剧里的人和观影的人互为表里,这种感觉十分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