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刘禅三造大汉 > 第40章 把漫天的恐惧都嚼碎了咽下肚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章 把漫天的恐惧都嚼碎了咽下肚去!

张嶷回寓所的路上,憋着股想笑不敢笑的狂喜,

整个人晕晕乎乎,腿脚竟像踩在棉花堆里。

天蓝得晃眼,地阔得心慌!

胸腔里却似炸开千树银花!

可他敏锐地察觉——那些藏在瓦檐下的影子,那些伏在街角的耳目,

转眼就会把他的失态报呈给丞相!

于是他把这股狂喜狠狠按进骨髓!

如同那日带着五十兵卒杀进叛贼大营救王太守遗孀时,

把漫天的恐惧都嚼碎了咽下肚去。

暗探回丞相府禀报时,带着三分困惑:

“张将军刚出府门时欢喜得打跌,

可转过街角就像换了个人,步子比祭天时的礼官还稳当。”

诸葛亮闻言,羽扇轻摇,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善。”

陈到的探子三日内便将张嶷从出生至今的底细查了个通透。

捧着竹纸密信亲呈御前,刘禅逐字细览,

竹纸在案几上展开三尺有余,详尽无比!

“陈叔。”

少年天子忽然抬头,指尖点在“七岁独猎豺狼”的记载处。

“以您的目力,此子根骨如何?”

陈到抱拳时铁甲铿然:

“禀陛下,张伯岐十二岁能挽两石弓,步射百步穿杨,

十五岁组织乡勇平山匪,勇毅而不失章法——确是璞玉。”

刘禅抚掌而笑,当即遣黄门侍郎往丞相府传召。

待诸葛亮趋入密殿,但见天子将那份犹带松烟墨香的密信推至案前。

诸葛亮览毕沉吟,不时以羽扇轻叩掌心:

“涪城赈灾、江州平寇……此子确是可造之材。”

其实诸葛亮与刘禅心知肚明,之所以如此慎重择将,非张嶷不可?也不尽然!

关键在于他久居南中台登,熟知蛮地风土——熟!方能事半功倍!

此前层层考验,既观其治政之能,更察其临机决断之才。

此次奇袭,非但要打下台登铁矿,往后更需在南中立足,

非但需勇略,更须通晓夷汉纠葛、善抚人心。

君臣商议至暮色渐沉,最终定策:再试其军略,以证全才。

刘禅指尖轻叩案几,笑道:“此事,便劳丞相费心了。”

诸葛亮领命回府,当夜便发帖召见张嶷。

马蹄声碎,张嶷踏着丞相府前的青石板,心中雪亮——

此番召见,恐是最后一关。

他握紧腰间刀柄,掌心渗出细汗,却非畏惧,而是跃跃欲试的灼热,

一股几乎要冲破胸膛的期待。

来到丞相府,礼毕入座。

诸葛亮开门见山,接连抛出诸多军事策问,尤以闪电奇袭之术问得最为详尽。

张嶷初时尚能应对,渐觉问题愈发精深,

竟至额角沁汗,应答渐滞。

幸而他机变过人,索性将不解之处反诘请教。

诸葛亮凝视眼前这三十余岁的虎将,几不可察地颔首,

随即详析奇袭要诀。

张嶷本就是痴于兵道之人,此刻直觉如刃——丞相此问,必与重任相关!

他胸中热血翻涌,几乎能听见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

却硬生生按捺住,只将五指在膝上攥得青白。

此刻他甚至暗恨自己为何平日不再多读些书。

虽已竭尽全力研习兵法,但在与诸葛丞相的对答中,他骤然发觉——

自己的学识不过是冰山一角,

而丞相胸中所藏,却是覆盖整座冰山的万里苍穹!

对答既毕,他怀着交织的激动、忐忑、羞愧与兴奋踏出丞相府,

袖中紧攥着最后一道考验:撰写奇袭之策。

近来两入相府,得蒙丞相亲自垂询,

那些素来轻视他的人,眼神中已悄然浮出几分微妙变化。

但张嶷浑然未觉,此刻他心中唯余一事——

定要将这策略写得尽善尽美!

回到寓所,他冲进书房便急得团团转,

又猛吸几口气强自镇定。

提笔时,墨汁却悬在竹纸上方迟迟未落。

他本出身寒微,识字有限,兵书更未通读,

此刻只觉抓耳挠腮,一股焦躁的火从心底烧起来。

家仆三番来请用膳,他竟连头都未抬一次。

这一夜,他独自在书房枯坐将至天明。

无数次想唤来那位同行的、颇通文墨的朋友代笔——

那人虽常夸夸其谈,所言多无实质,但终究比自己这“西瓜大的字识不得一箩筐”的强。

辗转难眠,晨光微露时,他只觉眼皮沉重如铁,

心头却愈加空洞。

翌日清晨,他双目赤黑,昏昏沉沉地被仆从搀着来到丞相府。

诸葛亮见他眼窝深陷的模样,

又想起探子回报中“张伯岐识字不过百”的记载,

唇角不禁浮起一丝玩味的弧度。

张嶷只觉天旋地转,仿佛末日将至。

他面色惨白如丧考妣,

当丞相问及策略可曾写就时,竟连嘴唇都颤抖起来。

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从胸甲内缓缓掏出一团皱巴巴的竹纸。

纸页窸窣作响,随着他战栗的指尖递向丞相,

而后整个人如抽去筋骨般佝偻下去,目光死死钉在青砖地上。

诸葛亮展开那皱如枯叶的纸张,

只见其上歪歪斜斜爬着几十个稚拙大字,

持扇的手忽然一滞,继而摇扇的幅度竟比平日大了三分。

张嶷被这笑声刺痛,死灰般的心头陡然窜起一股无名火:

“小臣纵使才疏学浅,不堪驱使,丞相何故笑辱若此?”

羽扇轻收,诸葛亮眼中精光湛然:

“伯岐误矣——亮是笑陛下得一天赐良将。”

此言如焦雷劈顶,震得张嶷神魂俱颤。

这般不同寻常的赞语,此刻听来更是荒诞至极。

他偷瞥向丞相手中那团羞于见人的纸稿,

脸上似有火炭灼烧,喉头滚动半晌竟挤不出一个字来。

他只觉得丞相在戏弄自己,胸中无名火起,却又不敢发作,

竟全然未曾注意话中“陛下”二字!

“丞相若觉小臣不堪用,直斥便是,何必如此折辱?”

他声音发颤,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

“我是不通文墨,兵书也未曾读全......”

话到一半突然哽住——这算什么辩解?倒像是自曝其短。

熬了一夜发青的面皮霎时涨得通红,

恨不得寻条地缝钻进去。

诸葛亮何等明睿,见他神色便知症结所在。

略加点拨见他仍懵懂,遂温言道:“伯岐且先回去歇息。”

羽扇轻指宫城方向:“明日辰时,入宫觐见。”

张嶷浑浑噩噩地出了丞相府,这一整日过得恍如梦中。

分明将一切弄得一团糟,竟反得觐见天子的机会——

这般有悖常理之事,直教他神思恍惚。

归途上,他忽地扬手狠狠连扇自己几个耳光,

仿若要确认,现在是梦幻?还是现实?

“啪啪”脆响惊得随从慌忙勒马。

待回到寓所,家人见他双颊红肿,俱是大骇。

夫人急步上前环住他臂膀:“郎君这是怎的了?莫非丞相责罚?”

说着便搀他入座。

张嶷如泥塑般呆坐良久,直到母亲拄杖而来的脚步声惊醒了他......

他这才猛然惊醒。

母亲颤声问道:“我儿究竟遇着何事?”

张嶷当即扶母亲上座,自己却伏地痛哭,断断续续将这两日际遇道来。

老夫人听罢沉吟良久,

忽拄杖轻叩地面:“我儿素来沉稳有谋,今日怎的糊涂了?

丞相哪是真要考你文墨?分明是验你品性!”

此言如醍醐灌顶,张嶷浑身一震,喃喃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忽又惊觉:“明日还要面圣!”

他静坐调息半晌,方悟透其中玄机,

一股混杂着明悟与后怕的战栗掠过脊背,

不由暗叹:“终究是求进心切,乱了我方寸。”

就在张嶷于家中恍然顿悟、心潮翻涌之时,宫中密殿内,

刘禅正与诸葛亮对坐品茗。

诸葛亮轻拂茶沫,含笑道:“陛下圣明。张伯岐此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谓真知。”

“这般赤诚心性,实乃可造之材。”

刘禅听着丞相这番亦庄亦谐的评语,

想着那员虎将此刻不知如何辗转反侧,险些笑出声来——

相父分明是瞧出那张嶷是个实心肠的妙人,故意这般捉弄锤炼于他。

这般顽童心性,倒比平日更显可亲。

少年天子捻着指尖,已开始期待明日辰时,那场注定有趣的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