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刘禅三造大汉 > 第25章 “陛下!此策——大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章 “陛下!此策——大妙!”

刘禅最顾虑的,始终是相父诸葛亮的反对!

那沉甸甸的忧虑如同巨石压在心头,纵使眼下君臣和谐,他也深知一个不慎,便是万丈深渊。

他强压下翻腾的心绪,如履薄冰般静待五日。

每一刻都无比漫长,每一次君臣奏对的对视都仿佛带着无声的试探。

直至张苞关兴率军出发五日后,料想已抵汉中,他才将那份牵动国运的行军方略,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绝,密送至丞相府。

此前数日,刘禅缄口不言,心弦却绷得几乎断裂;

诸葛亮亦未问一词,那深潭般的沉默却更令人心悸。

君臣二人仿佛在演一场心照不宣的哑剧,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角力。

刘禅心如明镜:此次行动,纵使能瞒过满朝文武,也绝无可能逃过相父那双洞若观火、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的眼睛!

相父这般近乎默许的态度,非但未能让他全然安心,反添了几分难以捉摸的忐忑。

诸葛亮接到消息,面上依旧古井无波,只缓步进宫。每一步都踏在刘禅加速的心跳上。

刘禅将他引入最深的密殿,礼毕坐定,掌心已微微沁汗。

诸葛亮目光沉静,终于开口,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陛下调兵,为何不跟老臣商量?”

这明知故问,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刘禅强装的镇定。

然而,当刘禅抬眼,撞上相父那气定神闲、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眼神时,一股巨大的、仿若劫后余生的释然瞬间冲散了所有阴霾!他心底的巨石轰然落地。

再无保留,刘禅将谋划一一道明,字字清晰。

当然,那最后一步险棋,深藏心底——郭淮,你可会中计?

他更在意的,是相父的反应!他要亲眼看看,自己这被他视作“冒险”的战术,会引来怎样的雷霆或冰霜?

此刻看来,竟是自己多虑了?

然而,那残存的一丝忧虑如鲠在喉,他必须听到相父亲口断言,方能彻底心安!他目光灼灼,将这份忧思直言相询。

诸葛亮闻言,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抚须长笑,笑声中带着洞悉一切的从容:

“看来陛下对老臣多有误解啊!前者纵敌贪欲之策,今者雷霆奇袭之谋……此刻,陛下心中可有了答案?”

刘禅闻言,先是一怔,接着一愣,随即难以置信的喜悦如潮水般在胸中涌起!

他几乎是失声问道:“相父……您不反对?!”

诸葛亮笑意更深,带着一丝罕见的轻松反问道:“老臣为何要反对?”

君臣二人目光在空中交汇,瞬间读懂了对方眼底的激赏与释然。

压抑许久的试探与紧张轰然瓦解,化为酣畅淋漓的朗朗大笑!

那笑声在幽深的密殿中激荡回响,连跳跃的烛火都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开怀映照得更加明亮!

然而!

诸葛亮笑声未歇,忽地神色一肃,眉头微蹙,沉声道:“只是……”

这两个字如同冷水泼面,刘禅嘴角的笑意瞬间僵住!

方才还翻涌的喜悦仿佛顷刻凝固,他猛地屏住了呼吸,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

目光死死锁住相父紧锁的眉头,生怕下一刻便吐出那“不可行”的判词!

袖中的手紧握成拳,指甲几乎嵌进肉里,那份刚刚升腾的自信摇摇欲坠,只剩下对这位算无遗策的智者评判的、近乎窒息的忐忑。

他强压着声音的紧绷,艰难问道:“只是……什么?!”

当诸葛亮缓缓道出“若来年开春,曹魏举大军压境,陛下当何以应对?”时,刘禅紧绷到极致的神经如同拉到极限的弓弦骤然松弛!

这并非否定!这是考较!是推演!是相父将他视作了可上真正的棋手,而非时刻需要庇护的幼主!

巨大的压力瞬间转化为被至高智者认可的狂喜洪流!

胸中块垒尽消,一股从未有过的豪情直冲顶门!

他豁然起身,朗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无畏的锋芒:

“相父!纵使我此番按兵不动,蜷缩于蜀中,那魏贼豺狼之心,难道就会消停片刻?!他们哪一日不在觊觎我大汉疆土?!”

他随即侃侃而谈,语速快而有力,条分缕析:曹魏内忧外患、蜀道天险、盟友呼应、情报封锁……

甚至将那潜伏的“内奸”隐患也化作棋局中的一记杀招!言辞如刀,逻辑严密,锋芒毕露!

当说到“陈到的刀已经磨了许久,早已等不及要见见血了!”时……

那份冷酷的决断与帝王的威仪,已彻底洗脱了穿越之前,那个昔日阿斗的怯懦!

诸葛亮眼中欣赏之色愈浓,频频颔首。

待到诸葛亮再问“朝中反对之士,陛下将何以应对?”时,刘禅已完全放下心防,甚至带上了几分少年天子特有的狡黠与顽皮。

他故意以“商队”轻描淡写搪塞,随即话锋一转,将那“万事自有相父应对”的烫手山芋,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轻飘飘地抛了回去,摆出一副“有相父在,朕自可高枕无忧”的惫懒姿态。

看着相父那欲言又止、憋得胡须微颤的无奈模样,刘禅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一丝独属于君臣之间、历经风波后的轻松默契悄然流淌。

随即,他抛出了更沉、更狠的谋划——限荒令与豪族清算!

当刘禅斩钉截铁地说出“今日不除,明日不革,何时才能动?!”时,那声音冰冷而坚决,除弊革新的决心与帝王的铁腕锋芒毕露!

他将那份字字血泪、触目惊心的见闻录郑重递上。

诸葛亮阅罢,一声长叹,如重锤击胸。

虽仍有顾虑,提及益州士族盘根错节、北伐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并暗示自己亦在暗中收集如山铁证,建议“待克复中原之日”再行雷霆手段。

此刻,刘禅内心已如磐石般坚定!

相父并非反对,而是在为他这柄初试锋芒的利剑,权衡着挥出时可能承受的反噬!

他摇头,笑容里带着洞穿世事的锐利与不容置疑的决断:“相父深谋远虑,却未窥全豹!”

他拍案而起,声震殿宇,将豪族如毒瘤般侵占土地、吸食民髓、蛀空国本的滔天罪恶剖析得淋漓尽致!

眼中燃烧着革故鼎新的熊熊烈焰:“朕意已决!先肃清内患,剜去腐肉!使上下一心,如臂使指!待天下有变,方可倾举国之力,雷霆北伐!届时才不受这掣肘之痛!”

最后,那“永绝后患”四字带着凛冽刺骨的寒意,目光如利剑般直刺诸葛亮:“相父以为如何?!”

诸葛亮手中羽扇骤然停顿!那双洞察天机的眼眸如寒星般,锐利无比地直视刘禅!

殿内空气仿佛瞬间凝固,落针可闻!

刘禅挺直脊梁,目光坦荡如砥,毫无畏惧地迎视着那审视的目光,等待着最终的裁决——是雷霆震怒,还是鼎力支持?

终于,诸葛亮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唇角上扬,展露出一个无比欣慰、无比决然的笑容:

“陛下既有此决断……老臣,愿为陛下执刀!” 那“执刀”二字,斩钉截铁,重逾千钧!

君臣俩又细细谈了些国中事务,氛围已是从未有过的融洽与信任。

临走,诸葛亮仿佛不经意般,突然问道,声音低沉却清晰:

“陛下,听说神兵司的库房……少了一千柄‘神刀’?”

“可知……去了哪儿?”

刘禅闻言,先是一惊,随即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被彻底看穿的震撼与释然!

果然!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相父!

他几乎要笑出声来,强忍着笑意,故作轻松道:“哦?皆是些不堪用的残次品罢了……听说,羌人的马……极好……”

诸葛亮却微微摇头,做了一个极其隐秘的手势:食指竖起,先指指头顶苍天,再点点脚下大地,最后,轻轻点了点自己的心口。

刘禅瞬间会意!一股滚烫的暖流轰然席卷全身!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无声的默契,胜过千言万语!

所有的谋划、风险、深意,尽在这指尖天地!

最后一丝疑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被完全理解、彻底托付、高度认同的极致释然!

他望着相父,嘴角咧开一个无比灿烂、无比坦然的笑容!

君臣俩心照不宣地凑得更近,彼此几乎挨着肩膀,附耳密议。

主要是刘禅在低语,声音急促而兴奋。

诸葛亮侧耳倾听,那双睿智的眼睛随着话语的深入,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越来越亮!

待刘禅言毕,诸葛亮竟抑制不住地低呼出声,连赞三声:

“陛下!此策——大妙!”

“妙!妙!妙!”

这三个“妙”字,如同三道惊雷,狠狠撞击在刘禅的心坎上!

是诸葛亮!是那个智绝千古、算无遗策的诸葛孔明!是他亲口在赞许自己的谋划!是“大妙”!

一股滚烫到几乎灼人的热流猛地冲上头顶,巨大的、前所未有的狂喜如同巨浪般将他席卷!

他感到指尖发麻,心脏狂跳,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汹涌澎湃,几乎要冲破胸腔!

这不是简单的认可,这是来自他心中最敬仰、最信赖、也最敬畏的国之柱石的至高评价!

这份肯定,重逾泰山!它证明了他!

证明了他的韬略,他的胆识,他足以扛起这大汉江山的肩膀!

什么担忧,什么压力,都在这一刻被这雷霆般的“大妙”二字彻底击碎,只剩下被智慧之神由衷赞赏的、几乎令人眩晕的巨大喜悦!

又闲谈片刻,丞相诸葛亮拜辞而去,步履间带着一丝为小陛下扫清障碍的从容。

待相父的身影消失在殿外,刘禅独自立于殿中,心潮依旧澎湃难平,他暗自思量:

如今看来,相父绝非迂腐拘泥之辈,对这军事奇险,非但不排斥,甚至……颇为激赏?

若说历史上他断然否决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莫非症结……正在“自己”身上?

想来那个时空之中,虽看似军国大事皆决于相父一人……

实则他背后,站着的是那个惊惶无措、毫无主见的刘禅!处处皆是无形枷锁!

是了!

昔年首次北伐之时,那个刘禅怕是早已吓得六神无主……

相父如何敢将国运系于一着险棋?而今自己这番作为,竟无形中为他松了绑,让他敢于行此险着!

好!如此甚好!日后兵锋所指,更可奇正相合,出其不意!

至于惩治豪族、刮骨疗毒之事,相父今日已然应允,愿为执刀。

想来那时空相父终其一生未能根除益州豪族之痼疾,恐亦有那位扶不起的阿斗之故!

而今,该彻底清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