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刘禅三造大汉 > 第113章 神刀客,大侠士,民,是有心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3章 神刀客,大侠士,民,是有心的!

接下来便是王兴初的事迹,或者说他的见闻录。

其中记载了涪城张氏大管家张敦的往事,以及一个叫张二瘤子的人的故事。

相父讲述这段时,语气颇为沉痛,显见他内心的不平静与难受。

这时董允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带来了一位张老四村子里的老人。

通过这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瘦削却双目炯炯有神的老人——这位数十年来村子历史的活见证——的讲述,刘禅与相父方才明白,为何张兴学与他哥张老四不选择上报官府,而是执意要这般直截了当地寻仇雪恨。

这件事情无不令人扼腕叹息,刘禅看到相父讲到这里的时候,眼神中有一些黯淡,而相父接下来讲的东西,才是张兴学张老四这两人选择直接暴力的复仇的根本原因。

故事是从张二瘤子这个人开始的。

这人原名张喜,因为一系列笼罩在他身上的——或主动或被动或阴谋的事迹——染上赌瘾,最终家破人亡,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张二瘤子,彻彻底底的地痞无赖。

而张二瘤子的遭遇,却完全跟另外两个人脱不开关系:一个是张敦(原名张牛),张二瘤子的远房亲戚;另一个就是张家现任家主张盈。

正是这两个人的一系列策划加上阴谋,使张二瘤子彻底堕入了黑暗的深渊。

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张二瘤子的妻子长得颇为貌美——张盈见色起意,一个满足私欲的淫秽念头,把原本还算有些资财、比较富裕、老实本分的张喜,变成了张二瘤子,害得他家破人亡。

而那个因见色起意被夺走的妻子,最终归了张盈之后,是生是死,那就不是村人能知道的了。

刘禅听到这里,明显感受到相父转述的话语中带着些许颤抖。

他明白了——相父此刻应该也明白了——豪族的无法无天与毫无管束的恶大恶极,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作恶。

他看到相父握着羽扇的手,指节发白,紧紧攥着,显然内心极不平静。

他不知道历史上的相父是否知晓这些事情,但此刻,却因为一个叫张兴学的人——此人身份特殊,与他有些师生名分——才能上达蜀汉最高层。

最终,各种巧合交织在一起,让蜀汉的两位最高决策者,听到了来自民间的真实事迹。

据那个年长的村人讲述——他年纪较大,似乎叫张叔公,是张兴学村子里最年长的一位——他道出了这个村子在他漫长一生中的所见所闻,几乎可以说是这个村子的历史。

那时候刘璋时代——其实就是东汉末年——百姓们对官府还有一定的信任。

那时候豪族的势力已经很大,当然张叔公不可能知道豪族势力究竟有多大,但从他的切身见闻来看,情况是这样的:涪城张氏盘踞涪城多年。

具体多久张叔公也不清楚,只知道从他记事起,就听父辈、爷爷辈说,涪城就是这张氏的天下。

他们就是这里的土皇帝、主宰,说的话比真正的皇帝管用一万倍。

刘禅听到这里,心里十分不好受。

而相父转述的话语里,也透着深深的沉重。

以前呢,倒不是说涪城张氏的主家这么横行霸道——张叔公所能见、所知、所能接触到的,也就是张氏的爪牙。

这些人在各个村子里横行霸道,永恒的主题就是抢钱、抢粮、抢女人。

一般情况下,村民总是忍了。

只要不死人,对村里人来说都是小事。

相父转述着张叔公的话,声音低沉:“张叔公说这话时,满脸都是苦涩与无奈,声音沙哑,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活着?哼,活着就得忍着!不忍?你拿什么去斗?人家是世家大族,根深叶茂,官府里都是他们的人,你去告?告得赢吗?不过是白费力气,说不定还要挨一顿毒打,赔上钱财,最后落得个更惨的下场......”

“所以啊,只能忍,咬着牙忍,憋着这口气忍!‘”

相父顿了顿,继续道:“说这话时,张叔公眼神浑浊,手指微微发抖,像是攥着一把看不见的刀子,却无处可刺,最后只能重重捶在自己腿上,喃喃着:‘这世道......就是这样,你不忍,又能怎样?’”

刘禅听罢,长长叹了口气。

他想要生气,想要愤怒,或者生出些强烈的情绪来,可终究没能做到。

他感觉自己的心此刻是如此冷漠——因为他早就知道豪族的所作所为,也知道相父必定多少知晓些豪族的行径。

但亲耳听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讲述这些事,这种感受却截然不同。

那种揪心的痛楚,强烈的愧疚与羞耻,实在令人难以承受,仿佛要将人彻底击垮。

他想相父应该也如他这般,从相父的神情便能看出一二——相父的羽扇已经紧握在手中许久未动,连这个下意识的举动都忘记了。

相父继续转述道:“但凡事都有例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闹出人命,就是在这些冲突中死了人。”

“有些胆子大、血气方刚的去告官,可告官的村人却是被抬回来的,只剩半条命。这半条命......没过多久也没了。”

这件事暂且告一段落。

然而,告官之举仿佛激起了那些爪牙的怒火——他们既为报复,也为彰显自己的权势,行事越发肆无忌惮,闹出的人命也更多了。

起初村里人还抱着一线希望去告官,后来那些敢告官的年轻力壮者无一例外,非但没能告成,反被打得遍体鳞伤,回村后不久便断了气。

自此,村里人再不敢起告官的念头,纵有天大的冤屈,也只能咬牙忍受。

这或许就是张兴学、张老四选择直接寻仇而非报官的原因。

或许他们骨子里就认定官府不可靠,上报也无济于事。

甚至在他们眼中,“朕这个皇帝也不可靠——皇帝管不了涪城的土皇帝!”

刘禅心里如此想着,猛地抬眼看向相父,只见他瘦削的面容愈发清癯,脸色竟变得惨白,仿佛血色尽褪。

刘禅喉头一哽,想说些什么却发不出声。

而相父深吸一口气,继续转述道。

张叔公讲述的村史大抵如此。

只是他情绪激动,又多说许多——张兴学兄弟报仇的事早就在村里传开了,不仅本村,连附近十里八乡都迅速传遍。

村里人未必知晓确切经过,甚至可能完全不知具体情形,但他们确信一点:以张二瘤子为首的这伙为祸乡里的地痞无赖,定是张家小子张兴学杀的。

有人信誓旦旦说亲眼看见张兴学手刃张二瘤子一伙;有的说他如神明附体,一刀一个,眨眼间便结果了五六人;

后来传言愈演愈烈,变成一口气杀了七八个;

再后来竟传成——张兴学杀人时天现红光,周身金光缭绕,宛如天降祥瑞,似有神仙临凡,只几刀就将张二瘤子等数十人砍倒在地。

所以张兴学虽然死了,但他在村里人中间,成了英雄,成了神仙降世。

这些传闻传到了刘禅的耳朵里,他不知应该作何感想。

不过能确定的一个事实是——也是村里人以及十里八乡都确信不疑的事实——张二瘤子确实被张兴学砍成了肉酱。

这倒不是夸张,张二瘤子一死便没了价值,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那摊肉酱就这么横陈在去涪城的那条小路上。

村里胆大的人去看时,都不敢辨认了,因为已经变成了一摊肉泥,不但如此,还少了很多块。

周围传来狗吠狼嚎的声音,那声音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

路旁的草丛、灌木丛以及路边那棵大石头上,全是碎骨头和肉末渣子,一切景象令人不寒而栗,看一眼就全身发抖。

但村里这些胆大的家伙竟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他们大着胆子伸手抓了一把张二瘤子的烂肉,迅速用衣服上扯下来的破布包好,带回去吃了。

据张叔公所说,村子里自古流传着一种说法:这种罪大恶极之人的血肉,吃了能百毒不侵,诸邪退避;

给老人吃了能延年益寿,给小孩吃了能顺遂长大,身强体壮,邪祟不侵……

种种说法流传,经久不衰。

因为这种说法的流传,一些胆子不大却又有些胆量的人也跟着去抓了一把张二瘤子的血肉。

张二瘤子的那摊烂肉很快就被分光了,同行的还有两具未被收尸的尸体。

这两人也和张二瘤子一样,吃喝嫖赌为生,无家无业,自然没人收尸。

唯一被收走的是张氏大管家张敦的那个远房亲戚,那个脸圆圆的胖子,他们家本身颇有钱财……

因此没被收尸的那两人,也成了众人的目标。

最后,这三具尸体连骨头渣子都没剩下……

当然,最先大胆取回张二瘤子血肉的那些村里人,俨然成了远近村子崇敬甚至膜拜的英雄。

他们自己也自吹自擂,将事迹添油加醋地无限夸大。

张叔公说到这里时,脸上露出显然不信的神情,认为这过于夸张了。

刘禅突然对这个张叔公产生了兴趣——这个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有点意思,或者说有点见识,有点水平。

而亲手把张二瘤子剁成肉酱的张兴学,这个狠人,成了村子里——不,是十里八乡,甚至只要口口相传能到达的地方——公认的英雄,大英雄。

他的地位被抬升到与村里人听说过的那些历史传说人物比肩的地步,比如夜刀客、青衣神箭。

张兴学被称为“神刀客”,因为他杀张二瘤子等人时用的那把灌钢法铸造的环首刀,不知怎么就从涪城张氏收缴的武器库里流落到了外面,后来被十里八乡的村民暗中供奉起来,建了一座庙,就立在张兴学的坟冢旁。

张兴学自己的尸首早已烂成一滩,失散了许多部分,但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暗中努力收集——他们用木头雕刻其形体,将那些七拼八凑的残骸固定其中,勉强拼成了一具有些形貌的躯体,最后被好生秘密安葬。

日日夜夜都有人去他坟前祭拜,去供奉神刀的庙宇中焚香祷告,还有专人轮替看护。

因此,“神刀客”之名在这些村子里口口相传,声名远播,张兴学也被尊称为“大侠士”。

此时,二叔关羽、三叔张飞的事迹已在民间流传,而在这些乡野村落间,张兴学的事迹竟有与这两位相提并论之势。

刘禅听到这里,不禁动容,这或许就是民心吧!

民,是有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