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刘禅三造大汉 > 第189章 “国之利刃,于此悄然淬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9章 “国之利刃,于此悄然淬炼。”

成都郊外,神农院。此地终日炉火不熄,烟囱向天吐纳着灰白的汽雾,金铁交鸣之声、水流冲击巨轮的轰鸣、以及工匠们中气十足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一曲关乎国运的雄浑乐章。

这里不仅是农事器具改良之所,更是蜀汉军事革新的心脏,国之利刃,于此悄然淬炼。

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木炭与金属的气息,更有一股令人心跳加速的、创造历史的紧迫感。

细细分辨,还能闻到松木燃烧的焦香、淬火液中动物油脂的怪味、以及汗水浸透皮革后散发的微咸。

每一次重锤砸下,地面都传来沉闷的回响;每一次精钢被锯开,都发出刺耳的尖啸。

浦元封侯的激励效应在此处持续发酵,匠师与学徒们吃住皆在坊内,人人争先,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渴望——那是对凭借实学之功改变命运、光耀门楣的强烈期盼。

他们的眼窝深陷,却精光闪烁,那是无数个不眠之夜与狂热钻研留下的印记。

许多人手指粗糙布满老茧,却能在反复锻打、淬火开刃的千钧一发之际稳如磐石;他们的交谈简短而高效,夹杂着大量行话术语,但一提到技术难关,声调便会不自觉拔高,充满争辩的激情。

这一日,诸葛亮循例巡视至此。浦元亲自迎上前,引其至一庞大狰狞、泛着冷冽金属幽光的弩机前,脸上带着工匠特有的、近乎虔诚的自豪与激动:

“丞相请看!根据您与陛下提出的‘标准化’、‘模块化’之旷古思路,我等集全院之力,历经数百次失败,耗尽了七炉精铁,终于改进了三弓床弩的绞盘结构与弩身构件。”

“如今只需十二人便可顺畅操作,上弦速度比旧式快了一倍有余!且各部件皆严格依‘法式’制作,尺寸如一,可随意互换,损一换一,无需整体报废,战场修复效率可提升五倍!”

他边说边激动地示意两名学徒上前演示。

只见他们几乎蒙着双眼,仅凭指尖触摸部件边缘的编号刻痕和榫卯形状,熟练地卸下一个略显磨损的精铁弩机,从一旁标着相同部件编号、弩型及生产日期的木箱中——内衬防撞的麻絮与油纸,部件皆涂油防锈——取出一件锃亮新品,咔嚓一声便严丝合缝地安装到位,整个过程流畅迅捷,不过数十息,看得周围工匠频频点头,面露近乎狂热的得色,仿佛见证着某种神迹。

诸葛亮轻抚过冰冷而泛着幽蓝光泽的百炼钢弩身,指尖不仅能感受到金属的细腻坚实,更仿佛能触摸到那层层叠叠、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微不可察的纹理,眼中露出由衷的、难以掩饰的赞许:

“善!大善!此乃国之利器,强军之基!射程与威力如今又如何?”他的声音中也带上了一丝难得的急切。

“禀丞相!”浦元声音洪亮,如同洪钟,示意弟子装填上一支特制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巨箭,“最新采用以牲溺混合桐油秘法淬炼的弩臂韧劲十足,最远射程已达三百七十步!”

“此距离,已可于敌军箭矢不及之处,发起毁灭轰击!百步之内,可破三重铁甲!洞穿之后,余威仍能毙敌!”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冷酷的笑意,“而且,我等改进了箭镞,加装了狰狞倒钩与深邃血槽,一中敌身,非死即重伤,且极难救治,可大幅挫敌锐气,寒敌胆魄!”

那巨箭的箭镞并非寻常光滑的三角锥,而是带着狰狞狼牙般的倒刺和一道令人头皮发麻的放血凹槽,在工坊熊熊炉火与飘散着煤炭、金属与淬火油混合气味的空气里,闪烁着森然冷酷的死亡寒光,仿佛一头嗜血的凶兽正龇出獠牙,周围的温度仿佛都随之下降了几分。……

在另一处依水而建、轰鸣声震耳欲聋的工坊内,巨大的水轮在渠水汹涌冲击下隆隆作响,声势惊天动地,带动着无数紧密咬合的大小机轮(齿轮)和粗壮如臂的连杆,发出有节奏的、沉重而令人安心的金属摩擦与撞击声,整个石板与夯土混合的地面都在微微震颤。

水汽弥漫,与金属的热气混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工坊气息。

马钧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一台结构精妙复杂到极致的机械装置。

因口吃之故,他平日极少言语,总是用惊世骇俗的成果来证明一切。

见丞相到来,他难得地主动开口,虽仍有些断续,却难掩眼中那近乎燃烧的兴奋激动光芒:“丞……丞相,请……请看此物!成……成了!”

他顾不上擦去额头上混合着油污的汗水,那油污甚至在他专注地侧耳倾听机括运转声时,无意间在脸颊上留下一道黑痕。

他用一柄特制的小铜锤极其精准地轻轻敲击着一处似乎有些微滞涩的齿轮卡榫,全神贯注地辨析着其内部传来的、几乎微不可闻的‘嗡嗡’回响,神情专注得仿佛世间万物皆虚,唯此物为真。

他身旁散落着数十个形状各异、打磨痕迹不同的废弃齿轮零件,无声诉说着此前无数次失败的艰辛。

他指着那台结合了大小齿轮、曲柄连杆和水力转轮的庞然大物,激动地比划着:

“此……此乃承蒙陛下与丞相点拨‘水力驱动’之妙想,再……再结合钧昔日所造‘水转百戏’之机巧,改……改进而成的‘水转连弩炮’!”

他急切地用手势辅助,试图弥补语言的不足,“以……以此奔流之水之力,带动此主……主轮轴,可自动完成上弦、搭箭、发射之全流程!若……若河道水流充沛湍急,一车……一车可连续发射三十支弩箭,如……如疾风骤雨,无需人力往复绞动!足以封锁一段城墙或隘口!”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吐出过去数月所有的压抑:“此……此前卡箭之弊,几……几乎让此心血付诸东流!”

他指着其中一个巧妙绝伦、凡俗难以想象的结构,那机轮的形状并非正圆,带着一种奇异而和谐的曲线,脸上放出无比自豪的光彩,语气也奇迹般地流畅了不少:

“通过此异形圆轮(偏心轮)之转动,精准调校送箭之次序与力道,如同熟练织工引纬穿经,确保箭矢如流水般顺畅递出,彻底解决了……”

“上次连射时卡箭、箭序紊乱之致命弊病!最后一次试验,百丈之外,箭矢……连绵不绝,未曾有一刻中断!靶垛已被彻底撕碎!”

诸葛亮仔细观察着这精妙绝伦、超乎想象的设计,他缓步绕行此庞然大物,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精妙构件,甚至伸手感受着齿轮传递过来的、富有节奏的微弱震动,眼中精光爆闪,不禁抚掌惊叹,声音提高了八度:

“德衡之巧思,真乃鬼神莫测,竟能将无形妙想化为实在机括,天授之才也!”

“若能大批制造,择要害关隘、临水之地布设,一车足可当百人之用!甚至更多!此物于防守之大用,无可估量!蜀中健儿之血,可少流许多矣! 此功,当铭于钟鼎,传于后世!”

马钧闻言,激动得满面通红,嘴唇剧烈地嗫嚅了几下,似乎有千言万语却难以出口,最终只是向着诸葛亮和随后赶来的浦元,深深一揖到底,肩膀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抬头时眼眶竟有些湿润,一切感激、自豪与誓言尽在这无声的一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