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陈到、李敏三人将诸事安排妥当之后,不敢有片刻耽搁,连忙赶往太守府。
此时孟达正在校场之中,精挑细选两千精锐。
待到此番遴选已毕,他并未停留,即刻返回书房。
他心中终究还是疑虑重重,倒并非觉得邓芝所献计策有何不妥?
实在是其性格使然,每逢关键时刻,心中总不免有些犹豫与迟疑。
他暗自思忖:与其将这两千精锐派出去截断司马懿粮草?!
还不如将他们留在城内,踏踏实实地守城来得更为稳妥!
孟达对着那份刚刚草拟完毕的两千精锐名单,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在几个熟悉的名字上反复摩挲。
这两千锐士,多是当年随他出蜀入魏的旧部子弟!
后又历经严格筛选……可谓他立足、经营新城的根基所在,每损失一人都如同断其一指。
如今却要将其派往九死一生之地……
虽已决意依从邓芝之策行事,然一想到要将这两千堪称心腹的死士派往险峻之地,生死难料!
他就心痛有如刀绞!
心中迟疑更甚!
他太知道司马懿的厉害了!
奇袭粮草谈何容易?!
唯一利好之处在于,司马懿尚不知,已经窥破他的奇袭之计,或许出其不意之下,大有成功的可能!
然则……
唉!
他长叹一声!
他天性如此,还是本能地迟疑难断!
恰于此际,邓芝与陈到、李敏一同返回书房。
孟达闻得脚步声,遂抬起头来,脸上挤出一丝略显僵硬的笑容!
将名单推至邓芝面前,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游移!
“军师,人选已初步拟定,皆是敢战忠勇之士!”
“只是!”
“某思之再三,将此两千劲旅置于城外险地,是否,是否有些行险。”
“若能留驻城内,以为主力守城,岂不更为稳妥。”
他话音略顿,声音愈发低沉下去!
“毕竟,城内多一份力量,守城便多一分把握。”
“那司马懿用兵再诡,只要我等坚壁清野,深沟高垒,彼亦能奈我何?!”
孟达说完,他抬头看了一眼邓芝等人,复又低头凝视这份名单。
眉头锁得愈发紧了。
这份名单在他手中仿佛重若千钧!
上面许多名字他都甚为熟悉,那个勇猛过人的校尉王敢,其父当年曾为他挡过致命暗箭!
那几个李氏子弟,乃是其家族投效自己时带来的部曲骨干!
这不仅仅是两千士兵,更是他背蜀投魏后,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与情谊。
每损失一个,都如同在他本就飘摇的根基上撬动一块砖石。
他也知道自身如此反复迟疑,实为不妥,但确是无法控制自己。
邓芝闻言,眉头微蹙,几不可察地轻叹一声,随即目光灼灼地看向孟达。
孟达有些羞愧地低下头,不敢与邓芝对视,但他仍旧紧紧攥着手上那份名单。
邓芝见孟达这般情状,说实话,他内心里确实有些生气,斟酌着言辞,继而斩钉截铁地说道。
“将军,此议恐怕不妥!”
“更不可行!!!”
“此绝非长久之计!”
“若龟缩于城内一味防守,待司马懿大军压境,兵临城下。”
“此等精锐之士,反而于守城战中难以发挥最大效用。”
“况且,若一味被动挨打,坐困孤城,以司马懿其人用兵之厉害,只会使城内人心日益惶惶,士气低迷。”
“届时,他若知奇袭难成,转而选择长期围城,并从别处调来援军,则万事皆休矣!”
“将军,届时莫说这两千精锐,便是这满城军民,乃至将军与吾等的项上人头,皆将成为司马懿的功绩簿上一笔。”
“现在派出两千精锐奇袭,是为救全城性命!”
“若惜此两千人,则是将全城送入死地。”
“此中轻重,请将军明察。”
“况且,奇袭粮草,也不尽都丧命!”
孟达闻听此言,脸上不禁有些发热,这些道理他何尝不懂?
但就是难以下定决心。
邓芝目光炯炯,继续恳切陈词。
“故而,必须提前设伏,截断其粮草补给!”
“并利用赵溺等人,将计就计!”
“若能在守城战中挫败司马懿先锋,挫其锐气,使其不能长久围城!”
“届时,以待时机之变,迫使其退兵!”
“此,方为上策。”
当然,邓芝未宣之于口的是,陛下与丞相意在尽歼司马懿所率之军,此乃打断魏国臂膀的千秋之功!
因此守城之战至关重要!
若守城过于被动,令司马懿形成合围,则全歼二字无从谈起,所有谋划尽数成空!
然此节关窍,涉及最高机密,他此刻无法对孟达言明……
一念及此!
邓芝脚步坚定地朝孟达走近几步。
“将军,请依计行事!”
“莫要枉费我等连日筹谋!”
“枉费我等一番心血!!!”
“更不要辜负陛下与丞相殷切期望与信重!!!”
孟达一听到陛下与丞相,浑身一震!
他不敢抬头与邓芝对视,只是默然不语!
邓芝见状,内心大为叹息。
他知道必须彻底打消孟达疑虑才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言辞如刀,再次将吕布与袁绍惨痛教训掷于孟达面前!
孟达闻言,脸颊肌肉猛地一跳!
他明白邓芝之意,迟疑就会败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他深吸一口凛冽之气,重重一拍案几!
“军师所言极是!”
“是达一时愚钝,几误大事!”
“便依军师之计,两千锐士,即刻秘密出发,伏于浙水隘口。”
邓芝见他终于下定决心,佯装大为赞叹!
“将军英明!”
心下却是暗叹:如此反复迟疑之人……
唉!
心力交瘁!
他深吸一口气!
如此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松懈!
不得不强打精神!
他心知肚明,陛下与丞相所图,非仅守住新城,更要借此良机,重创甚至全歼司马懿之军!
若一味困守,让司马懿从容形成合围……
非但不能尽歼!
反倒失去新城!
唯有依李左车之策,内则固守挫敌锐气,外遣奇兵断其粮道,待其师老兵疲、进退维谷之际!
方可与朝廷部署内外呼应,以歼全敌!
邓芝随即朗声道:“请将军即刻下令,事不宜迟!”
孟达闻言郑重颔首!
随即下令!
亲卫领命而去!
孟达听着亲卫调配兵马、清点军械的声音!
那宽大袍袖下的手指,不自觉攥紧!
他突然感觉,心头猛地一空,仿佛半生经营的心血已被骤然抽离!
他有些颓然的坐于榻上……
突然,他猛的起身!
脸上泛起一丝异样红晕,眼中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芒!
声音因激动更是略带沙哑!
“军师!”
“某愿亲率此两千死士,前往浙水隘口设伏。”
邓芝闻言,大惊!
“将军,此乃欲效仿曹孟德昔年,官渡奇袭乌巢,亲焚袁绍粮草之壮举耶?!”
孟达点头称是!
“若能成事,必可大挫司马懿锐气,扬我煌煌军威。”
邓芝闻言,断然道:
“将军,不可!”
语气急迫,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此一时,彼一时!”
“官渡之战,曹孟德亲袭乌巢,乃其根基已经稳固!
“况且,因局势已至千钧一发!”
“非主帅亲临不足以激励死士、把握战机!”
“然如今新城之势与曹孟德之时大为不同!”
“内患虽除,人心未附,正需要将军稳定大局!”
“将军身为主帅,系全城军民之望,岂可轻离中枢?!”
“若将军不在,司马懿遣细作散布流言,或行反间之策,城中无主,顷刻便生大乱。”
“届时纵有伏兵成功,新城若失,一切皆成空谈!!!”
“望将军三思!”
“主将稳坐中军,方能如磐石定鼎,使三军安心,令奸谋无所实施!”
“此乃关乎全局之要害,将军万不可逞一时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