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刘禅三造大汉 > 第322章 “立斩示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2章 “立斩示众!!!”

房山隘口,魏军大营,中军帐内。

烛火通明,映照着司马懿那张沟壑纵横、喜怒不形于色的脸庞。

他端坐于主帅之位,指尖无意识地轻叩硬木案几,发出沉闷而规律的笃笃声,在这寂静的帐内格外清晰。

那名被孟达释放并受其厚待的细作,正匍匐在地,战战兢兢地复命。

他已将孟达那封言辞卑屈、自辩恳切的回信呈上。

“……都督明鉴,那孟达见了都督手书,初时惊惧,继而涕泗交流,言道……言道深感陛下与都督厚恩,绝无二心。”

“城中戒严,实为肃清蜀吴细作,尤言:前番斩杀吴使徐详,恐东吴报复,不得已而为之。”

“他、他还再三恳请小的在都督面前美言,言其处境艰难,外有流言诽谤,内有宵小作乱,唯望都督体察其忠,勿信谗言……”

细作声音中带着刻意渲染的惶恐,将孟达描摹成一个饱受委屈、谨守臣节的忠良。

他一边涕泪交加地陈述,一边偷偷抬起眼皮,试图从司马懿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窥见一丝松动。

他甚至绘声绘色地描摹孟达“曲意逢迎、泣涕陈情”之状,试图以此佐证其“诚意”。

然而,他只字未提自己已收受孟达厚赂。

司马懿静听其言,面容如古井深潭,不起丝毫涟漪。

唯有那双深陷的鹰目之中,偶尔掠过一丝极淡而难以捕捉的讥诮。

他的目光似不经意扫过细作虽沾尘土却用料考究的衣襟内衬,以及腰间那枚与身份不符的温润玉佩!

此二物,便是其暗通款曲、身受贿赂的明证!

心中冷笑已如冰层下的暗流。

待细作言毕,帐内一片沉寂。

牛金性子最是刚猛,闻言不由得眉头紧锁,大喝一声。

“此必是孟达奸计!”

司马懿看了牛金一眼,牛金当即噤声。

他转头深深看着细作,默然不语。

良久,他方缓缓开口,声音平淡无波。

“哦?依你之见,那孟达确是忠心可嘉!”

细作未听出话中深意,只觉都督似有采信之意,忙不迭叩首。

“小的不敢妄断军国大事。”

“然……然观孟达情状,确似真情流露,不似作伪。”

“他……他如今困守孤城,内外交困,若再无都督信任,恐……恐真为蜀吴所乘啊。”

“真情流露。”司马懿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一牵,似笑非笑。

他并未立即驳斥,反而话锋一转,问道。

“孟达待你,倒是颇为优渥。”

“除了这封回信,可还托你带了别的什么?!”

“或是……许了你何种前程?!”

司马懿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忽然追问了一个细节。

“孟达赠你金帛,是随手取用?!还是早已备好、封装严密的箱箧?!”

细作心头一紧,暗呼不妙,却不敢隐瞒,只得硬着头皮道。

“孟达……孟达确是赠了小人一些金银,是……是早已备好的一个锦盒,言是……言是酬谢小人为其传递心声之苦劳,绝无他意。”

“绝无他意啊!都督!”他连连叩头,额角见汗。

这“早已备好的锦盒”一出,其受贿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孟达精心策划的“买路钱”,意图昭然若揭。

司马懿不再看他,目光扫过帐下诸将,最后落在参军梁几身上。

“梁参军,你如何看。”

梁几躬身道。

“都督,孟达此人,反复无常,其言未可轻信。”

“其回信言辞卑屈过甚,反倒显得心虚。”

“况且,我军八路合围之势已成,新城已是瓮中之鳖。”

“孟达此时不来跪地请罪,反而百般自辩,此乃拖延时日,其中必然有诈。”

“至于此人所言。”他瞥了地上细作一眼,冷然道。

“受人之惠,难免口软,其言恐不足为凭。”

司马懿微微颔首,不置可否,却对帐外沉声道。

“带下去,仔细搜检。”

两名如狼似虎的亲兵应声而入,不由分说,将那面色惨白、连声求饶的细作架了出去。

不过片刻,亲兵返回,手中捧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朗声禀报。

“都督。从此人贴身处搜出孟达所赠黄金百两,另有玉佩等物,其受孟达厚贿,证据确凿。”

帐中诸将见状,顿时哗然。

牛金勃然变色,怒道。

“好个贼子!”

“竟敢收受叛贼之贿,为孟达张目,乱我军心,该杀!”

那细作被重新拖回帐中,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瘫软如泥,只会磕头如捣蒜,语无伦次地哀求。

“都督饶命!”

“都督饶命啊!!!”

“小的……小的一时糊涂……再也不敢了!”

司马懿缓缓起身,玄甲在烛火下泛着幽冷的光。

他踱步至那细作面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目光如两道冰锥,刺得细作浑身颤抖。

“汝为本督耳目,受命侦伺敌情,职责何等重大。”司马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字字砸在众人心头。

“然汝竟利令智昏,受叛贼重贿,归营之后,不察敌情之诡诈,反为叛贼巧言辩护,谣惑军心。”

他猛地转身,面向帐中诸将,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两军交锋,谍报为先。谍者不洁,则我军如盲如聋。”

“今孟达欲以此雕虫小技,行贿间之策,乱我视听,迟滞我军。”

“本督若饶此獠,何以严军法。何以儆效尤。何以破新城。”

“来人。”司马懿手臂一挥,声如寒铁。

“将此受贿细作,推出帐外,立斩示众。”

“首级悬于营门,昭告三军,通敌、受贿、乱军心者,皆以此为例,决不姑息。”

“诺。”亲兵轰然应命,其声如雷,震得帐中烛火都为之一晃。

帐内诸将虽久经沙场,此刻亦不由得屏息垂首,不敢与司马懿那冰冷的目光相接。

亲兵不顾那细作濒死哀嚎,粗暴地将其拖出大帐。

片刻之后,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夜空,随即一切重归寂静,唯有营门处新悬首级滴落的血珠,在火把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目。

帐内气氛肃杀。

司马懿此举,不仅为惩戒一个细作,更是借此整肃军纪,向所有将士表明其决绝的攻城之心,不容任何侥幸与动摇。

处理完细作,司马懿重回主位,目光再次落在那封孟达的回信上。

他指尖拈起那方绢帛,冷笑一声。

“孟达小儿,欲以区区百金、数行巧言,乱我心神,拖延时日,何其可笑也。”

他转而对梁几及诸将道。

“汝等且看此信,字里行间,看似惶恐辩解,实则暗藏机锋。”

“其特意提及斩杀吴使徐详,强调防备东吴,乃是欲暗示我等!”

“东吴欲要兴兵,此乃其缓兵之技!”

“更言城内流言蜚语,弹压不休,实则是想让我等误判其城内不稳,诱我急攻,或盼我生轻敌之心。”

梁几接口道。

“都督明鉴。”

“况其回信迅速,言辞工整,显然早有准备。”

“若其真如信中所言惊惧无助,焉能如此从容措辞。”

“此必是城中另有高人指点。”

他抚须沉吟。

“孟达反复,其心难测。”

“今我大军合围,势在必得,绝不可因其一纸虚文而有所迟疑。”

“当按既定方略,加速土山垒筑,多掘地道,备齐攻城器械,以期早日破城。”

司马懿颔首,眼中锐光毕露。

“善。孟达此举,恰是弄巧成拙。”

“不仅未能惑我,反让我知其反叛之心已实!”

“更知其城内或有能人,却亦知其技止于此耳。”

他霍然起身,下令道。

“传令各军,谨守营垒,加强戒备,防敌偷营。”

“司马师所部,增派役夫,昼夜不息,务求三日之内,土山高过城墙。”

“胡遵所部,于子午谷口多布疑兵,广设旌旗,务使汉中蜀军不敢东顾。”

“其余各路,依令行事,锁死新城所有通道,不得放走一兵一卒。”

“诺。”众将轰然领命,甲胄铿锵,战意澎湃。

待诸将离去,司马懿独自立于帐口,遥望新城方向。

夜色如墨。

他嘴角噙着一丝冷冽的笑意,自语道。

“孟达啊孟达,汝之命运,自汝背蜀投魏之日起便已注定。”

“纵有人在背后指点,纵有万千狡计,在这煌煌大势、铁壁合围之下,亦不过是螳臂当车。”

“待我土山成、地道就,便是你这新城,灰飞烟灭之时。”

“届时,我倒要看看,他城中那位‘高人’,还能使出什么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