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一气呵成,孟达掷笔于案,胸膛起伏难平。
此文将他叛刘归曹之行,巧妙归因于感念曹丕恩义。
将囚禁申仪,扭转为擒拿通吴奸佞。
更将矛头直指司马懿擅兴兵戈、鹰视狼顾、包藏祸心……
可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邓芝览毕,击节赞叹。
“将军此文,情理兼备,锋芒直指司马懿要害!尤其引《魏律·擅兴篇》及王莽、董卓旧事,更揭其‘鹰视狼顾’之相,必致洛阳朝野震动!”
孟达闻言抬起头,那原本因挥笔疾书而激荡的赤红面色,渐渐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取代。
他看向邓芝,嘶声道。
“军师知我!此非仅为辩白,更是搏命之刃,纵不能退司马懿老贼之大军,亦要裂石穿云,令其胆寒!”
一旁始终按剑肃立的陈到,虽不言语,沉毅的目光、微不可察的颔首,亦透出深然的赞同。
他巍然的身影,在此刻更显坚若磐石。
孟达稍歇,旋即又铺开一绢,神色转为悲戚惶恐,续写《上大魏皇帝陈情表》。
他起初下笔犹疑,辞气过于卑怯,邓芝在一旁冷静指出。
“将军,若过于哭诉冤屈,不过是乞儿哀告,难动曹丕。需知,曹丕所虑,乃权臣震主。”
孟达闻言,猛然以掌击额。
“军师所言极是!我竟险些误了大事!”
他闭目凝思,脑海中闪过司马懿那令人心悸的眼神,猛地睁眼,奋笔疾书,将“鹰视狼顾”、“王莽、董卓”等诛心之论倾泻于绢上,笔锋愈发凌厉。
《陈情表》草就,孟达已是泪流满面。
他念及曹丕的恩遇,并非全然作伪,更有积压的惊惧、屈辱与此刻被激起的悲愤。
邓芝览毕,抚掌称善。
“将军此文,情理交织,刚柔并济,直指司马懿擅权、欺君、构陷、虐民四大罪状,更以‘王莽、董卓’喻其野心,以警醒曹丕,可谓字字诛心!”
随即,邓芝压低声音,言辞如锋。
“此表一上,便是在曹丕与洛阳宗室心中埋下一根刺。司马懿即便今日破我新城,他日回朝,亦将面对曹真等宗室重臣的诘问与曹丕的猜忌,此乃真正的釜底抽薪之策!”
话音刚落,邓芝猛然惊觉失言。
孟达闻言,霍然抬头,直视邓芝!
陈到巍然的身躯微侧,却未置一词!
邓芝立即微微躬身。
“芝失言……”
孟达连忙说道。
“军师,无妨无妨,无心之失!何罪之有!”
陈到则看了邓芝一眼,目光中透出“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似在赞许此子可堪大任,陛下识人之明矣!
邓芝心下微微一松,告诫自己日后断不可如此得意忘形,切记,谨记!
他随即唤来心腹亲卫,令其将《陈情表》以密疏形式,连同申仪通吴证据抄本,设法以最快速度送往洛阳,务必交到曹丕及曹真等宗室重臣手中。
同时,将《告天下讨国贼司马懿檄》誊抄数百份,两百份即刻张榜全城,一百份遣死士射入魏营,更命人抄送副本一百份,广传于新城周边郡县,乃至设法散入荆州、中原。
邓芝语气沉凝!
“此,不仅要让魏人得见,更要天下人共睹!要让天下人都看看,将军这大魏的‘忠臣’,是如何被权臣逼至绝境的!”
“然!”
“此檄文陈情虽妙,尚需将军亲临誓师,以安民心,以励士气!”
孟达会意,重重颔首。
当即,他命人击响城中聚将鼓、召民钟,自身披甲持剑,在邓芝、陈到及一众亲卫簇拥下,登上了城内最高的北城门楼。
此时,天色向晚,残阳如血,将新城内外染得一片凄艳。
城外,魏军营垒连绵,旌旗如林。
城头,守军将士面色凝重,城中闻讯聚集而来的百姓更是人人面带忧惧。
惶恐如同暗流,在暮色中涌动。
几名面带菜色的妇人抱着孩童,低声啜泣。
“降了吧,将军,打开城门吧,我们不想死啊……”
更有几名胆大的老卒,交换着眼色,手不自觉按向腰间的短刃,似在犹豫是否要挟持主将以求活路。
人群中,隐约传来压抑的哭泣和低语。
“……司马都督兵势浩大,我等能守住吗?!”
“将军真如司马都督所言,早已暗通蜀汉、东吴?!”
“欲献城投降,故而引来司马都督大军征讨!此话为真?!”
“将军囚禁申仪将军,是杀人灭口?只因申将军掌握了将军通敌之铁证!这可是真的?!”
“听闻司马都督已得陛下密诏,此番前来,只为擒拿将军一人,绝不牵连无辜军民……此事是真是假?!”
“将军欲拉我等全城军民为其陪葬,可有此事?!”
“将军已备好退路,城破之前便会弃城而逃!是否属实?!”
“听说有血书,云‘附逆将军,九族同诛’!这传言是真是假?!”
此时孟达所写的《告天下讨国贼司马懿檄》尚未在城中完全扩散,因此许多人并不知晓。
这些不知情的人,他们的惶恐在暮色中蔓延……
孟达立于城楼最高处,寒风卷动他染血的征袍。
面对台下黑压压、神色惶惑的军民,他未语泪先流。
“新城父老!军中弟兄!”
他声音嘶哑,带着无尽的悲怆。
“我孟达,愧对你们啊!”
一语未毕,已是泣不成声。
这真情流露的开场,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但回应他的,大多仍是沉默与怀疑的目光,甚至夹杂着几声压抑的冷哼。
台下军民反应各异,窃窃私语之声渐渐平息,皆望着孟达,看他有何举动?!
孟达感受到那沉重的沉默与怀疑的目光。
他知道,空言无益,必须拿出更有力的东西!
他猛地高举手中那份墨迹未干的《告天下讨国贼司马懿檄》,用力捶打自己的胸膛,发出沉闷的响声,声泪俱下。
“新城军民听了!我,孟达,在此对天立誓!绝无叛逆之心!”
“司马老贼,构陷于我!言我通敌叛国,何其荒谬!”
“我孟达深受皇帝厚恩,委以重任,岂能做此不忠不义之事?!”
“那申仪,暗通东吴,证据确凿,我已拿下!”
“司马懿不辨忠奸,反以此为借口,无陛下诏令,擅动大军,围我城池,此乃欺君罔上,国贼行径!”
然而这番慷慨陈词,依旧未能完全打消众人的疑虑。
台下响起零星的质问声。
“空口无凭,让我们如何相信?!”
“证据在哪里?!”
孟达心知,是时候拿出杀手锏了!
他猛地一挥手,邓芝会意,立即命人将申仪与东吴往来的密信副本传视全场!
特别是那从申仪府中搜出的吴地信物,被高高举起!
几名嗓门洪亮的军士,在几个方向同时大声宣读申仪与孙权往来的密信!
“吴使徐详密函申仪,逆贼孙权许以申仪荆州牧,车骑将军……”
霎时间,全场哗然!!!
“啊!竟有此事?!”
“申仪将军果真通吴?!”
铁证一件件展示,人群开始剧烈骚动!
先前喊着要投降的妇人愣住了!
那几名手握短刃的老卒,脸上露出了惊疑与被蒙蔽的愤怒!
此时,檄文已经慢慢扩散,很多人都知道了。
随着孟达的控诉和他们亲眼所见的证据,军民们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恍然大悟!
孟达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或惶恐或恍然或迷惑的脸,声音愈发激昂。
“司马懿这狗贼!!!”
“他将陛下的忠臣,污蔑为叛贼!!!”
“他将守卫边疆的将士,逼迫为困兽!!!”
“他不仅要我孟达的命,更是要践踏皇帝赐予新城的恩典!!!”
“要让全城忠于大魏的军民,为他司马懿的赫赫军功陪葬!!!”
言至此处,台下落针可闻!
然,已非先前之冷漠,乃是怒火将燃、山雨欲来前的压抑!
孟达见时机已至,指着那些证据,痛心疾首。
“此便是铁证!”
“此便是司马懿不惜擅兴大兵也要灭口的铁证!”
“他所惧非我孟达,是惧这通敌叛国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惧他构陷忠良、欺君罔上的逆行传回洛阳!”
言至此处,台下死寂无比!!!
突然,人群中那名之前手握短刃的老兵,猛将短刃掷在地上,发出“铿”然一声炸响!
他泪流满面,嘶声吼道:
“申仪狗贼!!!”
“司马懿国贼!!!”
“吾等被蒙蔽了!”
“吾等愿随将军死战!!!”
这一声呐喊,犹如点燃了积压的烽燧。
“吾等不信司马懿!”
“愿随将军死战到底!!!”
“守住新城!诛杀国贼!!!”
“守住新城!诛杀国贼!!!”
“守住新城!诛杀国贼!!!”
……
零星的呼喊迅速汇成惊涛骇浪!
先前弥漫的恐慌,在此刻尽数化作了悲愤与决绝!
军民们挥舞着拳头,眼中燃烧着被欺瞒后的怒火与同仇敌忾的烈焰,呼声震天:
“誓守新城!诛杀国贼!!!”
“誓守新城!诛杀国贼!!!”
“誓守新城!诛杀国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