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是回去休息吧,等我忙完这几天就去南安市医院看你。”
纪雅秀点点头:
“好吧,小山哥,你可一定要说话算数。”
王小山轻抚她秀发。
“放心,我说到做到!”
两人很快收拾好医馆。
王小山先送纪雅秀回家,然后去公司。
中午,王小山带着运输队给张婷的超市送鱼。
忙完之后,他不知不觉来到了燕湖烧烤店,正好碰到姚文静的朋友邹慈。
王小山上前去跟她打招呼。
“邹老板,你来这里干嘛啊?”
邹慈站在自己的小店门口,望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脸上带着一丝忧虑。
她的店里主要经营各种山珍野味。
而最近,店里的野菌类食材供应不上。
这直接影响了他的生意。
“我的店里需要一些野菌,可惜这里没有。”
邹慈对刚进店的王小山说道。
王小山是村里的能人,经常上山下河,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
他听了邹慈的话,心中一动,立刻问道:
“如果我们村能直接给你们供货,你要吗?”
邹慈眼睛一亮,连忙回答:
“行,我出四十块一斤!
但是我只要几个品种的野菌。”
王小山心中快速计算了一下,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价格,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说好了。
我明天给你弄一批来。
你要哪些野菌啊?”
“这个好办,我发一张野菌识别图给你。”
下午,王小山背着竹篓,兴致勃勃地向落霞山旁边的苍龙山进发。
王小山穿过茂密的树林,跨过清澈的小溪,最终来到了一个山坡。
野菌多栖息于潮湿的地方,对在山边长大的王小山而言。
他对苍龙山极为熟悉,也深知野菌的生活习性和常出没的地方。
王小山带着大竹筐来到山边,打算测试半天能采集到多少野菌。
他专注地开始采集。
太阳高悬,到了中午。
他停下手中的工作,准备休息。
拿下背上的竹筐,王小山发现野菌已装了快三分之一,收获颇丰。
看看时间,才三四个小时,王小山心中暗喜,觉得已无需再试。
山中野菌众多,足以助乡亲们致富。
这让王小山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他急切地背着满筐野菌回家,急不可耐地一称,竟有七八斤。
按邹慈的收购价,他一上午就赚了两百多元。
每天如此,一个月的收入都超过去城里打工了。
王小山认为这是条可行之路。
他憧憬带领村民致富,让那些曾说杏花村贫瘠的人另眼相看。
直奔村部,王小山找到了正专心研究直播数据的姚文静和林冬香。
王小山:“文静、冬香,忙什么呢?”
两女同时皱眉,噘着嘴。
姚文静抬头看一眼王小山:
“我们在网上找灵感。
想学习别人怎么靠直播卖货。
帮助村里脱贫致富的。”
林冬香也是一脸苦涩:
“小山哥,我来了好几天,直播了好几次,一点进展都没有。”
王小山笑着对姚文静说:
“你的闺蜜邹慈已经找到能帮村民致富的路。
而且说不定能打开直播的新赛道。
快召集村民,我有大事要说。”
姚文静一听兴奋起来,连忙疑惑地问:
“什么路子?
她怎么没直接跟我说?”
林冬香一脸狐疑的看着王小山。
现在直播实在太卷。
很多女主播擦边赚流量。
她发的正经视频没什么点击。
王小山轻咳一声:
“我昨天去县城,路上碰巧遇到她。”
“我刚验证了可行性,就马上来找你了。”
王小山详细告诉林冬香邹慈烧烤店愿意收购野生野菌的事。
他眼中充满希望。
姚文静一脸兴奋,起身说道:
“太好了,我们这的野菌资源丰富啊!”
林冬香同样激动,眼中神采奕奕: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现在很多城里人都喜欢看赶山的视频!这样肯定能快速涨粉!以后直播就能卖更多的货了。”
姚文静深吸一口气,快步走到扩音器前。
这套设备她已测试过,运作正常。
姚文静拿起话筒,清了清嗓子,然后用坚定而清晰的声音宣布。
“村民们注意,我是村支书姚文静。”
“十分钟后村部集合,有重要会议。”
“再通知一遍,十分钟后村部见……”
她重复广播几次,确保信息传达到每个人,才放下话筒,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姚文静深吸一口气,稳定情绪,开始准备会议资料,打算向村民展示新机遇。
不久,几位村民开始在村部门口张望。
王小山一眼认出他们,热情挥手,大声说:
“金大妈,别犹豫了,快进来,我们马上开会!”
“啥事啊,小山?”
金大妈带着疑惑,和几位年长的村民一起走过来。
他们同样满脸好奇。
“别急,开会就明白了!”
王小山微笑回答,然后快步走到村道上远望。
他见许多人已出家门,聚在路上,朝村部方向张望,却迟疑不前。
村民们平日无事,对村里的新鲜事总是充满好奇。
王小山提高声音,向他们喊道:
“别只站着,快来开会!
有个好消息,别错过了,会后悔的!”
他的声音中自然地带上了内力,使得话语在空中回荡,像远处的雷声,确保每个村民都能听到。
村民们开始向村部聚集,低声讨论,对即将宣布的消息满怀期待。
林冬香也在准备着,默默希望大会能顺利,为杏花村带来新希望和机遇。
听闻有好消息,村民们迅速被吸引,纷纷朝村部聚集。
不久,人群越来越多,大家热情高涨,快步向村头走去。
王小山站在高地,向村民挥手。
见到他,村民们兴奋不已。
许多人渴望加入他的公司,享受稳定收入。
见到王小山的挥手,村民们加快了步伐,一些人甚至小跑起来,担心错过机会。
确认大家都在聚集,王小山放心地走进了村小学。
这所曾破败的学校,在大家的努力下已重焕生机。
院子整洁如初。
姚文静也出来,检查一遍后,向司令台走去。
王小山也认为司令台是理想之地,站在高处能被所有人看见,声音也能传得更远,且周围有足够空间。
这里曾是学生集会和做早操的地方,能容纳数百人。
随着时间推移,村民们陆续到来,村小学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很快,操场上挤满了人,大家都在热切等待王小山和姚文静的好消息。
王小山望着聚集的村民,心中感慨万千。
杏花村人口众多。
但眼前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
青壮年男性大多外出打工,留下家人。
这在许多乡村都有,杏花村尤其严重。
要改变这状况,只有发展乡村,让它比城市更有吸引力,让年轻人能在家乡找到稳定工作,他们自然就不会离家。
小伙伴们记得催更,五星好评,加书架呦!嘿嘿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