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午夜布拉格 > 第230章 hapter 23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防盗章, v章购买不到一定比例的读者们过三十六小时再来看呀  在伯洛赫教授的心理咨询师生涯中, 他遇到过很多稀奇古怪的来访者。本文由 。。 首发比如说深情地告诉他自己在前一天晚上抱着枕头,把枕头想象成他, 然后抽刀狂捅一百下的女访客;坚定不移地告诉他自己一定是怀上了他的孩子的男访客;还有哭着喊着要让他做自己爸爸的九十岁老翁。

可从没有一个人像林雪涅这样那么冷静清醒且坚定地告诉他——医生,我想知道我要怎样才能病得更严重一点。

于是伯洛赫教授在思考了许久之后告诉林雪涅:“抱歉,我想这件事可能有违我的职业道德。”

这样的回答显然是林雪涅一早就已经预料到了的。于是她当然也在来这里之前就想到了应该怎么说服对方。

林雪涅说:“不不, 我认为这并不违反您的职业道德。我想心理医生需要做的, 就是帮助他的来访者解除困扰, 并且找回内心的平静。所以您一定要告诉我, 我要怎样才能病得更严重一点。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平静下来, 而不是坐立不安,随时处于一种我那幸福的癔症很可能会在明天就消失的焦虑中。”

正当林雪涅要继续发表她的长篇大论的时候, 正在一心两用一边听她叙述一边继续写笔记的伯洛赫打断了她。

伯洛赫抬起头来看向林雪涅, 他说:“我和海莲娜说过,你是她的朋友,所以我只收你150欧一小时。你如果给我200欧我就得给你做80分钟的咨询。可我刚刚已经告诉过你了,我现在只能给你40分钟。”

林雪涅脸上表情毫无变化,可她的内心却是经受了极大的震撼,整个人都怔在了当场!

于是伯洛赫又抬起头重复道:“你能听明白我在说什么吗,雪涅小姐?”

对于伯洛赫的这个问题, 林雪涅没有给出肤浅的回答,而是绷着一张脸,默默地, 默默地从桌子上拿回了一张一百欧。

伯洛赫:“好的,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

看到林雪涅这一天天发来的,报告她行踪以及行程的短信,海莲娜已经彻底没了脾气。就好像林雪涅自己所说的那样——这是幸福的癔症。并且,这也就好像是她的导师所说的那样——我能够在她的身上感受到很强烈的喜悦和兴奋。原则上这样的人不需要也不应该被‘治愈’。

可有些事不是你知道和理解就能够接受的。

更不用说……海莲娜带着林雪涅去见自己的导师是为了让对方能够“治好”她的这位朋友的!可现在,现在她的好友就连穿衣打扮的风格都变了!随着林雪涅在易贝网买的衣服陆续到货,她的穿着已经变得极具“复古风情”。

显然由“癔症”所引起的问题已经慢慢出现,并只会越来越严重!一想到这里,海莲娜就觉得着急又头疼。

可这样的复古打扮却甚至不能为林雪涅在布拉格城赢得惊奇的目光。

事实上在这样一座被时间遗忘了的城市,她的这种打扮丝毫不会显得怪异,甚至还会让人对她的打扮称赞一声!

猜一猜吧,当海莲娜和林雪涅在一起喝咖啡的时候,店里的服务生这么称赞林雪涅的时候,坐在她旁边的这个深知内情的捷克女孩究竟会是怎样的崩溃。

而现在,林雪涅的又一封“捷报”则再一次地发送到了海莲娜的p上!看着这封“捷报”,海莲娜几乎翻起了白眼……

又是十分钟后,海莲娜的p上出现了林雪涅发来的最新简讯——

“砰!”——那正是手机被人失手摔出去的声音。

1918年10月的布拉格,枫叶黄了,它给这座位于欧洲中心的千塔之城更增添了一份童话般的『色』彩。但它又不是11月的萧瑟深秋,枫叶在黄了之后还未来得及从树上飘落下来。

在这个时候,天气虽然微凉,却也依旧是个适合野餐的日子,带上一块足够大的桌布,把它铺在掉落了几片枫叶的草坪上,然后坐在上面感受比起夏天的时候更为轻柔的阳光。

“记得有那么一次,为了把想到要对您说的话写下来,我甚至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可我甚至不知道您的地址,除了名字之外,我似乎对您一无所知。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悲伤的了,我在写的那些并不是一封封的信,而是寄托着微小希望的叹息。尊敬的小姐,虽然我并不愿意以这样充斥着距离感的词来称呼您,可是尊敬的小姐,请你相信我,我的生活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期待着你的再次出现眼前。”

那么,现在林雪涅就和她在这天下午堵到了的弗兰茨·卡夫卡一起坐在伏尔塔瓦河的河边草坪上,听着对方给她轻声念出那些写给了她,却因为不知晓她的地址而未有寄出的信。

卡夫卡说他不善言辞,担心自己会在不知不觉中惹恼她。因此林雪涅就说,“你为什么不给我念念你写给我的那些信呢?我知道这一定是你擅长的。毕竟,你把写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这样的话语让那名内向的作家脸上出现了羞涩的笑意。然后这名习惯于在下午两点半回家后就一觉睡到晚上的作家,这名习惯于以此来弥补自己夜间睡眠缺失的德语作家居然就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睡眠时间,转而回家找到了那些信,而后和林雪涅一起来到这里,在轻柔的阳光下为她念起了那些信。

“我要是能知道您家的地址就好了。也许您就住在布拉格?不,即使您住在柏林,我也愿意做只为您送信的邮差。”

不善言辞的,内向的作家格外认真地用他那仿佛杜松子酒一样声音说出他平时根本无法说出的,他内心的声音。当他念出那些的时候,他甚至没有看向就躺在他身旁眯着眼睛看着他阳光下侧脸的女孩,他只是将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封他所未能寄出的信上。

“我会把这封信送到您的住宅里,对感到诧异的您家里其他人的阻挠不理不睬,径直穿过所有的房间,直到您的面前,把信交到您的手里,就站在那里等着您把信看完。因为信的最后一行一定写着我的请求——请允许我,只是在我的想象中,且仅此一次,吻你可爱的嘴唇。”

沉浸在这种优雅享受中的林雪涅根本没能在自己的脑袋里把这些由卡夫卡所亲口念出的德语转化成它的中文意思,而只是就着对方的英俊侧脸生吃了这口情书,只记得那些美妙的音韵而根本没让它的意思往脑袋里去!

于是她笑了起来,将半眯着的眼睛睁开,黑『色』而密长的睫『毛』就这样扇动起来,仿佛轻轻拨动着什么人的心弦一样。

“是的,我允许你,亲吻我可爱的嘴唇。”

咦?等等!

亲吻我可爱的嘴唇?!

“抱歉,撞到你了。”

正当林雪涅站在那里,连动都不敢动一下,只是不断地用眼睛来回看着自己右边的现代布拉格,以及左边的上世纪初的布拉格时,有人从身后撞到了她。

那是一位拿着拐杖的老绅士,他的道歉让林雪涅反『射』『性』地转过头去和对方说道:“没、没关系的。”

林雪涅说完这句话,而后抑制不住地眨了眨眼睛。当她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居然眨了眨眼睛的时候,她几乎要红了眼睛。那当然是因为她以为眼前的那一切幻象都会因此而消失。

可事实是,它们依旧还在。

扭曲的时空,喧嚣的现代布拉格中拿着相机拍照的人群,以及熙熙攘攘的老布拉格中戴着帽子的绅士以及淑女们。

她伸出手,仿佛只要这样就能触碰到扭曲时空的接缝。可她却什么都触『摸』不到,更不用说搅『乱』那份扭曲了。

怔愣了好一会儿的林雪涅不敢置信地笑了,她试着向前踏出一步,当她发现四周的景象并未有因此而改变时,她又向前踏出了第二步,而后再是第三步和第四步。

当林雪涅越走越快越走越快,而她眼前的一切依旧是那样,她简直要欢呼起来!

好吧,这可真是一个棒极了的美梦!可这到底是上世纪的什么时候?

并不急着开口问,分分钟就已经入戏了的林雪涅只是一边向前走着,一边注意着左右两边的行人。然而可惜的是,她虽然对这个时代的布拉格有些了解,却并不能够只是从这些人的穿着上就判断出这一个虚幻空间中的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

于是她又一步一步靠近周围的那些人,听听他们究竟在说些什么。

可当林雪涅这么『逼』近两位穿着得体的年轻女士时,或许是因为她心里想的全然写在了脸上,那两位女士立刻就在她靠近过去的时候一脸防备地看向她,并快步走远。

作者有话要说:  人的记忆有时候真的好神奇。《癔症的研究》这本书我是去年看的,其实也没有看完。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去年的七月下旬吧,我和朋友一起去周边城市玩的时候,我坐在火车上翻看了癔症病人的几个案例,看了没多久就和朋友聊起天来。我原本以为在这种不能集中精神的情况下看的书根本就不会记得住,结果写上一章的时候我直接把那时候看的两个病例给默出来了……当然不是完全对的,我大概记住了七八成,还有两三成记忆模糊的地方我给自己编了补上了……

然后我第一次写意象对话的时候天还很冷呢,我特意让我的小伙伴给我语音了四十多分钟解释,还原了海莲娜用意象对话来帮助雪涅重新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那段剧情,我问她这个意向对不对啊,那个意向这么表达对不对呀。等到我在过年之后见她,还特意让她帮我进行了一次意象对话。

结果没想到这次雪涅给路德维希做意象对话的这段剧情……我根本就没先求助了,而是直接上手写,写完再发给心理咨询师小伙伴看,她看了之后跟我说所有意向的表达都是正确的呢!艾玛,我突然就对自己肃然起敬了,觉得自己好腻害好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