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护花狂兵 > 第862章 新闻的价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边的骆晟敏一听就明白了,外公生病住院,肯定要花很多钱,以往这些事根本不用他操心,可现在不一样了,妈一个人已经扛不住这些了,她可能连医药费都承担不了。

“妈,我这儿有钱,我给你打回去,给外公看病要紧。”

“什么?小敏,你哪儿来的钱?”庞丽颖惊呆了,以前一个月给儿子五千都支撑不了一个月,怎么减到一两千儿子还会有结余呢?

“妈,你别管了,我拿到了奖学金,一万多呢,先给你打五千回去,就这样,拜拜,好好照顾外公,我寒假回去再看他。”

挂断电话,庞丽颖已经泪流满面,儿子有出息了,还拿到了巨额的奖学金。

事实并不是她想像的那样,骆晟敏打了两个月的工,又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只不过赚到了两千块而已,他刚才一冲动说给家里打回五千块,现在也在想办法呢。

晚上没课,骆晟敏主动的约了韩宇蒋超他们聚会,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想跟大家借点钱。”

他刚说完,那四个人一起从兜里掏出一张卡纷纷递了上来,“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就怕你不开口呢。”

骆晟敏愕然的看着他们四个,“你们怎么这样啊?我还有一堆哀求的话没说呢?这让我脸往哪儿搁啊?”

蒋超骂道:“死家伙,等你求人的话说出来,黄瓜菜都凉了!这些钱是咱们打工的收入,都一直存着呢,为的就是帮你度过难关,小骆,咱们是朋友,一辈子的好兄弟,我还是那句话,拒绝我们的好意你就不是人!”

曾光华道:“钱是借给你的,可是也有期限的啊,十年后一定还我们!”

骆晟敏眼里有泪花闪烁,“要利息吗?”

“要啊,怎么不要?十年后你丫的肯定是有钱人,不给我们十万八万的这事没完,我们这叫投资,你懂不懂?”蒋超促狭的眨眨眼。

“一言为定!”骆晟敏紧紧攥着手里的四张卡,两行热泪流下来。

五名北青大学学子在建筑工地打工的事儿很快被传扬了出去,被敏感的新闻记者盯上了,工地上来了一辆采访车,是京城电视台的,漂亮的女记者戴着安全帽,手持话筒在采访骆晟敏他们,远处的摄像师扛着长筒设备在调整焦距。

“这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在这儿打工的感想吗?”女记者把话筒伸到了蒋超面前。

小伙子擦了一把汗,感慨道:“累,并快乐着!”

女记者抿嘴一笑,大学生就是不一样,言简意赅的说出了劳动的真谛。

“请问同学,你们家庭都很困难吗?为什么不申请资助或者是贫困生助学贷款,而是选择了勤工俭学?”

韩宇笑了,“不,你错了,我们不是贫困生,我们当勤工俭学是一种磨练,是考验我们能不能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我们从小事做起的优良作风,勤工俭学不但让我们在思想上得到了成长,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体质,这是人生的双赢……”

女记者愕然,“这帮学生有病吧?不是贫困生谁受得了这份苦啊?当我傻帽啊?”不过人家不承认是贫困生她也没招,原本想通过这件事炒作一下,让社会上捐款援助一下他们,看来这件事他们早就预料到了,根本不按记者的思路走。

但一个感人的素材这么夭折了可不行,女记者不死心,又把话筒伸到了骆晟敏跟前,“请问同学,在生活的压力下,参加这份工作你能坚持多久?”

骆晟敏直起腰身,向远处围观的工友们看过去,“我觉得这个问题你应该去采访他们,他们每天都在这里工作,而我们只不过是周末来工作两天,在这里,学生和工人都是一样的,论起来他们坚持的时间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女记者气得一呆,“采访建筑工人有什么新闻价值?他们就是在干本职工作啊,你们不一样,你们的身份是学生干重体力劳动才是新闻的焦点啊。”

曾光华笑道:“你别费心啦,我们是不会配合你的采访的,快走吧,别影响我们工作。”

女记者气得不轻,“你们不配合我也要采访,新闻是自由的。”这几个学生真不知道好歹,给你们一个出名的机会都不要。

五个人闷头工作,不给记者任何的发问机会,场面一度十分的尴尬,远处的工友围观了一阵,都摇头散了。做人差距就是这么大,他们干建筑工作有的已经从事了十几年,别说是记者了,连个领导来慰问都没有见过,这几个学生干了才多久啊,记者就跟来采访了,看来有学历就是吃香,在哪儿都闪闪发光。

生活就是这样,你默默坚持一辈子的平凡工作也许根本没人去关注,可当你从事一项反常规的工作的时候,就有了新闻炒作的价值。

记者虽然没有采访到理想中的感人画面,不过还是将五个北青大学学子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的镜头记录了下来,当晚在电视台新闻栏目播放,解说却非常的感人,“近日,五名北青大学的学子在建筑工地勤工俭学,他们的家庭都非常的困难,但他们没有向国家伸手请求援助,而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换取报酬,完成他们的学业,新一代的青年,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谱写感人的篇章……请看本台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新闻报道……”

报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快建筑工地上就热闹了,各大电视台的记者蜂拥而至,网络媒体也紧跟而来,报社,电台广播都不甘落后……

而那五个学生,却从建筑工地消失了。

北海舰队的骆岩炳正在看一份新闻报道,一张具有动感的劳动画面定格在屏幕上,一个青年抬手擦拭额头的汗水,笑的十分灿烂,这个青年是他的儿子,骆晟敏。

“小李,备车,我要回丽江老家一趟。”

警卫员小李一个立正,“是!”

……

今天是庞世卿老爷子住院治疗的一个月以后,庞丽颖已经把儿子打过来的五千块早就用尽了,她在医院的院子里打了一个个借钱电话,有的说了两句就挂断了,有的干脆一看她的号码就拒绝了接听……

她彷徨无助,父亲的病情眼看有了起色,医院因为费用的问题,马上就要停药了。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