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北雄 > 第2106章 懵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吕大家是哪个?一个琴师何以贵重至此?”

裴行俭诧异的问道。

所谓入乡随俗,他来到京师,就把军中那一套慢慢抛到了脑后,力求尽快融入长安的氛围。

当年长安和洛阳,一个西京,一个东都,并称于世,难分轩轾。

从更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从汉时就是如此,一直到南北朝,北周北齐各自以长安和洛阳,晋阳为凭,相互攻伐。

所以北方大邑,便以这三座城池为首。

到了前隋,杨坚父子两个,一个建了新长安,一个建了新洛阳,儿子跟父亲较劲的意味非常明显。

不过杨坚那属于量力而行,考虑的也是旧长安居住越来越不方便,污水横流,官民取水困难等等现实因素。

再加上刚刚天下一统,杨坚完成了自晋末以来,多少英雄豪杰都不曾完成的统一大业,需要一个新气象来巩固统治,顺势把权力收归中央。

正是基于这些政治以及现实的考量,杨坚开始修建新长安,并挖了运河,以便利长安水运。

杨广则不一样,眼见雄才大略的父亲搞的风生水起,并被突厥尊为圣可汗,几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所以杨广登位后的很多作为,都是在仿效并努力超越自己的父亲,无论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建城,修建大运河,驰道等等,还是屡屡示意突厥和西域小国给自己上尊号。

甚或是后来的三征高句丽,其实杨广头顶上,一直影影绰绰有着杨坚的阴影在笼罩,因为这些事杨坚都做过。

…………

大业年间的洛阳,在杨广不遗余力的经营之下,无论规模还是人口数量,皆已在长安之上,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裴行俭幼年时,是见识过洛阳繁华的。

今日来到长安,记忆有所复苏,只是当年他还太小,有些模模糊糊的,这也让他和其他从战阵下来的军中将领不太一样。

苏定方这些人初入长安就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即便嘴上不说,心里怕也都有点,老子们在外面栉风沐雨,打生打死,这里的人却都在安享太平繁华,老天爷不公平的想法时不时冒出来。

裴行俭却是觉得,这才是他这样的世族中人该过的日子。

他娘的他裴二郎这二十多年过的,天天不是追着别人杀,就是被别人追着杀,太糟糕了,老天何其不公啊。

所以跟虞昶这些人相处的时候,他不怕暴露自己“没见识”的一面,有什么不知道的就直接问。

同时也没拿自己的军功炫耀,别人问他,他就轻描淡写的说上几句,别人不问,他也不会主动谈起。

这便是他和虞昶一见如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虞昶眼中,一个正当春风得意的军中将领,还如此的年轻,接人待物却是极为内敛,稳重至此,是个能成事之人。

于是才会倾心相交,并愿意给裴行俭引见自己的友人,为裴行俭的将来谋算一番。

…………

听裴行俭这么一问,其他几个都笑了,不是笑裴二郎没见识,而是这个话题在长安太火了。

达官贵人,市井百姓,都能就此事说上几句。

吕大家的传奇性,并不比那些开国功臣们差上半分,而且更易流传,尤其是文人圈子里,权势,文章,美人,这本就是文人的极致追求。

就像是那些绿林豪杰们,喜欢喝最烈的酒,耍最快的刀,杀最难杀的人,骑最烈的马,睡最漂亮的女人。

你看看,大家的共同点在哪里?女人啊。

…………

杜铭年纪最小,嘴也最快,“裴兄方自来京,日子还短,其实只要闲下来到处走走,就能听说吕大家的名字了。

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琴师,琴艺出神入化不用多言,吕大家已经面君几次了吧?”

虞昶点头道:“这事有点说不清,因缘际会而已,但她在成国夫人府出入无碍却是众人亲眼所见。

最近她去长安书院,你道为何?”

范长寿顶着一张圆团团的脸,喜庆的问道:“此事还有内情?”

杜铭没说话,他在长安书院是亲耳听到了一些的,只是他不能落了虞昶的脸面。

裴行俭在旁边听着,默默的把这位吕大家挪进了自己的英雄谱里面,女人出名不容易,出大名,还是好名声则更是难上加难。

而且几次面君,出入成国夫人府,那是普通女子能做到的事情吗?古往今来也没几个吧?

他倒是想问问,这女人多大年纪,嗯,听上去应该很年轻,出身如何?这般四处游走,家里人知道吗?

怎么听着有点不对劲的感觉?

虞昶笑道:“据说吕大家想要着书立说了,之前还来拜访过家父,许是想让家父代笔……”

裴行俭当即就震惊了,让虞公代笔?这女人好大……的脸面。

范长寿和杜铭却不奇怪,吕乡君的琴艺出神入化,已然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这是会者的共识,并非有意吹捧。

这样一个顶尖的大琴师,已经有资格跟虞世南平等相交,并提出类似的请求。

范长寿也有些惊讶,他惊讶的不是吕香君心大,而是吕香君竟然要着书立说,“还有这事?虞公答应了?”

虞昶矜持的摇头一笑道:“家父年迈,精力不济,怎会接下这等事,只说是可以给些指点而已。”

范长寿喃喃道:“那也算是优待了,如今虞公的弟子想要听他老人家亲自指教,怕是也不容了吧?”

杜铭终于忍不住道:“吕大家可不简单,人家上门之前已经和光禄寺,工部,秘书省都说好了的,只要成书立即刊印。

由谁题拓,契语,实际上算是各自便宜。

虞公许正因此,不愿主笔。”

范长寿点头赞同道:“确实,虞公一世清名,又怎会占一个晚辈的便宜?”

嘴上说着,范长寿心下已经开始琢磨,家里文笔好的都有哪个,虞公德高望重,淡泊名利,那范氏若是有人能把这事接下来,岂非美谈?

裴行俭终于忍不住,问道:“这吕大家到底何许人物,竟可得虞公亲自指点?”

他听了这些,都忍不住有些嫉妒了,他虽行武事,可河东裴氏却是正经的书香门第,虞世南是什么人,裴行俭再清楚不过。

这样的文坛大宗,直可谓一字千金,占人便宜?匪夷所思……

在阵前太久了,世道变得这么快的吗?

虞昶耐心的为裴行俭解释道:“这位吕大家名叫吕乡君,自号佛前客,五桃先生,据说出于官宦之家。

少时因江都之乱遭难,飘零于江湖,后习琴为琴姬,在江南名声渐起,萧铣败亡后,她便北迁长安。

前些年机缘巧合之下,入得成国夫人府,得成国夫人欢心庇护,随后琴艺渐臻化境,屡出新曲,脍炙长安,并由皇帝钦许,在光禄寺谋了职位。

不光是她本人,她那几个密友也各有绝学,比如李客卿善书画,嫁了时任长安海事学院的祭酒马周。

马周贤弟应该见过吧?他今岁去辽东传诏,并就任都护府长史一职,你们在辽东城碰上没有?”

裴行俭一脸懵的点头,“见到了,他和薛将军,徐都护都相谈甚欢,咱们离开辽东之前,他就没醒过酒。

酒量不太行,可身子骨还挺能熬,竟然一直没服软。”

其他几个人都是大笑。

马周出身微寒,本就不得世族中人喜欢,加上举发大案,受牵连者众,几成文坛败类,名声就更不好了。

后来娶了李客卿,那简直了,绝配,世族中人说起马周,心下肯定羡慕,嘴上却必然没一句好话。

不过马周的生存能力之顽强,不是这些世族子弟可以理解的,人家也许爬着爬着就爬到你头顶去了呢。

…………

几个世家子还都算厚道人,略略说了几句马周,也没下作的污人名声,又说起了白红玉几个。

裴行俭这下算是全明白了,一个江南名妓入了长安,几年的工夫,结下了好大的势力,如今是想更进一步,着书立说,身后还有官府背书,可见靠山之牢固,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裴行俭想像了一下,他娘的卫府将军的职位都有点不香了,拼死拼活这么多年,不如人家拨弄几下琴弦,说上几句好话,这上哪说理去?

几个人一路行来,一边观看园中景色,一边闲谈。

于是裴行俭也知道了,范长寿不愧长寿之名,善雌黄之术。

他在养生上很有些独到之处,更拜了名医孙思邈为师,对仕途反而并不那么热衷,眼瞅着就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方向下去了。

杜铭家学渊博,打算下次入科场试试,给裴行俭的感觉是,这人对仕途也不太感兴趣,只不过是不想堕了家声,勉为其难而已。

这两位家世都很不错,性情为人也让裴行俭感觉十分舒适,他们竟然都还没有结亲,裴行俭就上了心,想着之后跟河东裴氏那边说说这事。

裴氏在联姻上向来审慎,这两人应该很合裴氏胃口才对。

他这里还有闲心关心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