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血蓑衣 >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良贾深藏(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良贾深藏(五)

“卖你人情?”洵溱眉梢一挑,狐疑道,“怎样的人情?”

“以寻衣贤侄的名义除掉郭贤,帮汪德臣重夺洛阳大权,且不会给阿里不哥留下任何口实。作为交换,章雄暂时不会针对贤王府做任何动作。”沈东善坦言道,“说是交换,其实他们根本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毕竟,隋佐的死与你们本来也毫无瓜葛,只是金剑坞一记不太高明的障眼法而已。放过一个本就无辜的柳寻衣,便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换回一座百业俱兴的洛阳城,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稳赚不赔。”

“沈老爷的如意算盘打得真是精明。”萧芷柔道,“如此一来,献城讨好忽烈的人是你,但得罪阿里不哥的人却是寻衣。忽烈不容易对付,难道阿里不哥就容易对付吗?”

“郭贤一死,阿里不哥在中原再无根基,对你们也是鞭长莫及。”沈东善成竹在胸地解释“更何况,得罪一个没有实权的阿里不哥,总好过得罪手握雄兵的忽烈。”

“忽烈固然厉害,可别忘了他上面还有蒙古大汗。”云追月阴阴地插话,“你怎知蒙古大汗不会替自己的小兄弟出头?又怎知郭贤一死,取而代之的一定是章雄?阿里不哥能在忽烈的地盘安插一个郭贤,自然也能安插第二个郭贤。万一闹得鸡飞蛋打,非但得罪了阿里不哥,忽烈也不会善罢甘休。”

“正因如此,我才说时机得当最为要紧。”沈东善答道,“郭贤那个蠢货不知是为求自保,还是急于邀功,竟于昨夜派人北上传书,将他借刀杀人,与寻衣贤侄假意合谋的事写得一清二楚。现下,送信的胡金连同郭贤的手书皆已被我擒获,并由章雄遣人送往汪古部。忽烈手里攥着这些把柄,阿里不哥又岂敢轻举妄动?蒙哥大汗最不能容忍兄弟之间相互攻讦,所以一旦撕破脸,其必先治阿里不哥一个御下无方之罪。更有甚者,阿里不哥也许会彻底失去蒙哥大汗的信任,被褫夺宗王之位亦未可知。后果如此严重,他又岂敢以身犯险?所以我敢断言,纵使蒙哥大汗再给阿里不哥一次染指洛阳城的机会,他为自己的安危前程计,势必敬而远之。”

“沈老爷处事周详,谢某佩服!”谢玄朝沈东善拱手致意,进而连连感慨,“隋佐这桩麻烦在我们看来是难以两全的大祸,但在忽烈面前……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唉!我等江湖中人与这些位高权重的王公贵胄相比,真是不值一哂。”

苏禾犹豫再三,终究没忍住内心所想,向柳寻衣低声劝道:“胳膊始终拧不过大腿,与王爷为敌……实属不智。”

闻言,柳寻衣的眼珠微微一颤,缩在袖中的双手先是紧紧攥拳,后又慢慢松开,最终若有似无地点了点头。

“也许隋佐不算什么大人物,但他西京将军的身份却是举足轻重。他的死,无疑是打了蒙古朝廷一记响亮的耳光。”沈东善话锋一转,谨慎提醒,“忽烈毕竟是南征统帅,如今隋佐死的不明不白,他不可能不闻不问。毕竟,自成吉思汗伊始,历代蒙古王公皆十分注重自己的威严和体面,从未有过忍气吞声的先例。”

“所以你才说章雄‘暂时’不会针对我和贤王府。”柳寻衣沉吟道,“暂时的意思是……”

“意思是我们大费周章地帮他们夺回洛阳城,也只能换回一时的太平。殊知,忽烈从来都不是舍一取一的性格,洛阳城的大权他要夺回来,蒙古朝廷的体面他也要讨回来。”沈东善叹息一声,语气甚是无奈,“我可以说服章雄暂时放过贤王府,却无法撼动忽烈报仇雪耻的决心。”

“此话怎讲?”沈东善此言一出,柳寻衣几人无不心头一沉,预感大事不妙。

“据我所知,赤风岭、胡马帮和漠北二十四城的高手已闻讯而动,秘密南下。蒙古治下的各地府衙也已相继接到密令,允许调动军中精锐对所辖地界的江湖门派、世家、帮会等进行强势清算。”沈东善神情一凛,正色道,“忽烈打着替隋佐雪耻的旗号,实则是铁了心借机重整北方地域的民间秩序。他们在酝酿一场风暴,一场席卷半壁中原的大风暴!相信用不了多久你们就能感受到这场风暴的血腥恐怖,秦淮以北的江湖势力……恐将面临一场惊天浩劫。”

“调动军中精锐?”柳寻衣大惊失色,“你的意思是……忽烈打算以平叛的名义打压江湖势力?”

“不错!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再无他路。”

“这……”得到沈东善的肯定,众人不禁一阵语塞。

“恐怕连金复羽自己都没有料到,他略施小计竟能获此奇效。”云追月蔑笑道。

“怎么会这样?”洵溱对忽烈的举动同样感到难以置信,“杀鸡用牛刀,如此小题大做一点也不像忽烈沉稳老辣的作派,他……

话未说完,若有所思的洵溱忽然眼神一变。紧接着,一抹浓浓的震惊之色瞬间布满她的脸庞。

“洵溱,你是不是想到什么……”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柳寻衣话未问完,神色凝重的洵溱已幽幽开口,“难道说……大战将至,忽烈这是在坚壁清野,稳固后方。”

“嘶!”

洵溱一语激起千层浪,在场之人无不闻之色变。

“大战将至……大战将至……”心乱如麻的柳寻衣不住地呢喃低语,“蒙古人觊觎江南早已不是一天两天,这些年大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北方一向是能避则避,能让则让,不惜年年上贡,岁岁乞和,甚至让公主和亲远嫁……为的就是止息干戈。却不料,我们做的再多也只是自取其辱,根本无法阻挡蒙古人一统天下的野心。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兄长……”

突然,洵溱将紧迫的目光投向吴双,似乎想从他那里验证自己的揣测。

然而,根本不需要吴双开口,只瞧他那副波澜不惊的沉稳模样,洵溱便已洞察一切。

“寻衣贤侄、谢府主,现在你们知道中原武林的情势究竟是何等危急了吧?想必也能明白我刚刚所说的‘一时平安’是什么意思。”沈东善苦涩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战端一开,何止武林告急?江山亦有倾覆之危啊!败国丧家,山河破碎,就算沈某的生意遍布天下又有何用?我毕竟是炎黄子孙,身体里流淌着祖宗的血脉,一旦亡国……我纵有金山银山依旧惶惶如丧家之犬,任人欺凌。值此存亡之秋,我们这些砧板上的鱼肉除了抱团取暖或能取得一线生机之外,做其他任何事都是毫无意义的垂死挣扎。”

“国之战事,谢某不敢断言。但我可以肯定,一旦忽烈开始打压秦淮以北的江湖势力,北方武林必将大乱。到那时,金剑坞绝不会放过这般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会趁火打劫,将我们一举击溃,并伺机壮大自己的势力。”

谢玄愁眉不展,忧虑重重,但他忧虑的并不是大宋的存亡,而是贤王府的兴衰。

毕竟,对于久居洛阳城的谢玄而言,早就习惯在蒙古的统治下生活。纵使大宋覆灭,江湖依旧存在,武林依旧存在,贤王府依旧是贤王府,谢玄依旧是谢玄,一如往常,无甚不同。

于他而言,金殿上坐的究竟是大宋皇帝还是蒙古大汗根本没有区别,他也毫不关心。

江湖与庙堂各行其道,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不仅仅是谢玄一人的想法,更是诸多老一辈江湖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尤其是扎根于北方的江湖门派,他们更认同民族大义,而非尽忠报国。

他们守护的是祖宗的血脉,而非大宋的江山,更非赵氏皇族的江山。

也因如此,当初少秦王煽动洛天瑾密谋造反时,他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抵触和反对,反而暗怀宏图,尤为渴望。

“谢府主所言极是。”

此刻,沈东善已隐约看出谢玄和柳寻衣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存在微妙的不同,但他只是随声附和,并未发表太多意见,以免顾此失彼。

言罢,沈东善心念一转,向柳寻衣拱手问道:“这则消息便是我送给寻衣贤侄的第二份礼物,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沈老爷如此慷慨,令在下受宠若惊。我……”

“欸!贤侄稍安勿躁,沈某还有一份彩头献上!”

面对心不在焉的柳寻衣,沈东善不以为意地微微一笑,而后豪气十足的大手一挥,身旁的魁七连忙从怀中掏出一纸文书,小心翼翼地递到他手中。

见状,谢玄不禁心生好奇,疑惑道:“沈老爷,这是……”

“这是一张地契,也是我额外赠予寻衣贤侄的彩头。”

“地契?”柳寻衣一愣,狐疑道,“莫非沈老爷要送我一处田宅?”

“不是一处田宅,而是一座庄园。”言罢,沈东善将自己的双臂左右张开,缓缓举起,掷地有声地说道,“正是你我脚下这座占地千亩,价逾万金的……丹枫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