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扶明录 > 第2395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黑,松山城内灯火通明,鳌拜所在的屋内嘈杂无比,诸将面红耳赤在争论着,而引发这番争论的就是洪承畴。

洪老登认为先前清军太过谨慎已经错过很多良机,而如今局势愈发不利,已到破釜沉舟的危急时刻,没必要藏着掖着更没必要缩手缩脚,应该放手一搏才有翻盘的机会,所以他建议不要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

简而言之,就是别缩在城里头了,出去搞点事,比如将明军那部诱饵给吞了,甚至可以主动出击明军的杏山营地,又或直奔他们的壕沟大营!

这个提议瞬间就炸了营!

有部分人认可,毕竟这短时间太他么的憋屈了,处处被动,处处挨揍。

但更多的人持反对意见!

小心驶得万年船,谨慎些怎么了!

这段时间小心翼翼,虽有些憋屈但损失什么了?明军又占到什么实质上的便宜了么?

并没有!

而且这大冷天的在你张口出兵,合着遭罪的不是你呗!你缩在火炉边吃香喝辣的,将士呢苦不堪言!

再者说了,守城本就是占利一方,对方想破城必须有多倍兵力和充足物资以及消耗极大损失才行。

我为什么要放着轻松活不干,偏偏去遭罪送命呢!

随即应变不是不好,主动出击也不是不好,但放在这个时候却不是个好法子,简单来说就是时机不对,再简单来说就是早他么的干嘛了,现在晚了!

可赞同的一方觉得时机还在,明军攻城准备尚不足,便可趁他们动手之前干一票,打击他们的军心,提振己方士气!

鳌拜觉得两方都有道理,正在纠结的时,外边来报,明军有异常!

自有明军潜入清廷腹地之后,双方便开始布置明暗哨死死盯住对方,明军一天到晚在松山城甚至锦州城周边溜达,清军同样如此,杏山,壕沟,甚至塔山堡明里暗里都能看到他们探马身影,两方探马不经意经常撞上,然后便是理所当然的火拼,这种事每天都在上演。

也因此,两边人马调动都逃不过对方的眼线。

比如宁远来了援兵,壕沟驻扎大部兵马,杏山屯兵,明军这些动静都在鳌拜的掌握之下,只是这突然来报的异常还是让他一怔。

明军壕沟大营灯火通明有兵马出营,杏山以及前营诱饵都不正常……

刚才纷纷扰扰嘈杂不绝的屋内顿时都安静下来了,每个人的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明军要动手了!

不是今夜就是明早!

随即所有凝重又化作松了一口气

终于来了!

压抑了这么久,憋了那么久,终于要见真章了!

随即鳌拜传令全军进入战斗准备,更是特意嘱咐东边的松山以及大小凌河,东海堡要严加戒备,若发现敌军立刻全力狙击!

从这道军令上看鳌拜好像将重心放在东线上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松山有城有山为屏又有完整的工事,明军就是大军围攻一时半会也无可奈何,但东线就不一样了!

自李过率部潜入清廷腹地后,多尔衮大怒之下将当值的东海堡守兵全给杀了,而后又重新布置兵马监视,同时加增小凌河驻兵,就是为了防止再有明军兵马过境。

可偏偏就有人不当回事,屠元和姬际可目空一切直接纵马冲破防线,多尔衮气急败坏一边遣索伦人追击一边又加派大军防守。

目的只有一个,进去的就别想出来了,外边的也别想再进去!

所以,鳌拜再防守松山城的时候,也兼顾那边!

在他看来以明军的尿性,不排除攻打松山城的同时遣兵马冲击封锁线进入腹地!

明军还要进腹地干嘛?

很多人不知晓!

但鳌拜这个层面的将帅其实已知晓辽阳城丢了!

那可是拱卫沈阳的大肘子啊!对沈阳对清廷的整个战略方面都是致命的打击,这消息一旦在前线传开,军心必会大乱!

所以这边封锁了消息,知者寥寥!

沈阳那边必会想法设法收复辽阳,而明军这边也一定会想法设法去支援!

所以,眼前这场攻城战看似对着松山城,实则剑指辽阳!

决不能再让他们窜进去一个人!

鳌拜紧握双拳用力抖动。

夜已经很深了,焦头烂额整整一天的多尔衮刚准备睡下就被一个紧急消息将睡意击退,消息是松山城送来的,明军异动,如料不错明日必攻城!

捣鼓了几天重用要动手了,多尔衮表情异常的平静,他知道明军现在要动手不是因为准备充足,而是得到了辽阳城陷的消息!

那是一个信号!

决战的信号,你死我活的号角!

清廷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辽阳城陷而无动于衷,必须快而狠的夺回来,可对于明廷来说,拿下辽阳城要消耗多少运气呀,自不会轻易放手。

一个势在必得,一个死不放手!

所以辽阳城那边才是主战场,锦州城反而成了边角料。

明军攻陷辽阳城本是为了牵制锦州这边,而现在打松山还是为了牵制锦州,让他无暇打援辽阳!

多尔衮心里明镜似的,明军此番动手就是不想他分兵驰援辽阳,一旦打下松山城必会兵临锦州城,可若打不下松山城,他们也会立即驰援辽阳那边!

想得美!老子就要像吊死鬼一样缠着你,吊着你,让你寸步难行,想去驰援辽阳死了那条心吧,怎么拿下的就怎么给老子换回来!

多尔衮面露冷笑,他猜透小太监的心思了。

杏山,常宇和祖大寿几人盯着沙盘时而沉默时而说上几句,众人神色凝重无比,如多尔衮所料那般,他现在的战略目标从打下锦州改为打松山保辽阳!

松山可以打不下,锦州可以打不下,但辽阳不可失!

那儿的战略目标太重要了!

他一定要牵制住锦州的兵马无暇分兵。

可眼下多尔衮也是这番心思,死死拖住他,牵制住他令他也无暇去救辽阳。

若他俩都去不得,那辽阳城里的明军就只能靠自个独撑,如何挡的住沈阳那边几路数万大军围攻,又或说如何攻破数千明军的铜墙铁壁,全靠自个本事了!

双方最精锐的兵马都在数百里外互相牵制着。

这一夜,注定很多人睡不下。

松山城内的鳌拜洪承畴,锦州城内的多尔衮范文程,还有杏山大营里的常宇,祖大寿等人,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也同样有一批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皇城里的崇祯帝首当其冲。

他面对的压力丝毫不比常宇差,而主要的压力则来自舆论!

满城风雨,让他原本坚定的心都开始打鼓了!

内阁碎碎念,朝臣哔哔哔,现在连老百姓也开始叨叨叨了!

常宇这步棋是不是下错了,是不是步子迈大了扯到了蛋。

明明前阵子还是国之栋梁,怎么转眼间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崇祯帝想不明白,一街之隔的东厂衙门里,春祥和几个大档头也想不明白,几人围炉而坐,时而怒骂时而举杯叹息。

他们是第一次感觉到了舆论的可怕!

往日都是他们制造舆论攻击对手,比如当时整衍圣公府,暗地里就是东厂和锦衣卫带节奏,以至于到现在衍圣公府的臭名还在朝野飘荡。

可现在风向变了,朝野上下骂的人是常宇,是东厂的大太监。

春祥不知道是谁带的节奏,甚至都感觉这是自来水没人带节奏!

现在只是听闻一些朝臣在朝堂上嚼舌头,而后市井之中竟也有风言风语,在他想赶紧扑灭这些舆论的时候发现为时已晚,朝野上下皆骂!

骂常宇

骂他穷兵奢武

骂他好大喜功

明明国库亏空无银无粮,明明说好的休兵养息,明明知道闹饥荒,民不聊生,明明只是去边关视察,却无端挑起战事!

李自成那边你都没能力接着打不得已谈和,却又要和鞑子硬碰硬!

收复失地固然是好,但也要看能力看时机啊。

眼下老百姓能否撑得过这个冬天都不知道,缺粮缺柴,不是饿死就是冻死,你却还要他们勒紧裤腰带,夺走他们的口粮去打仗!

打的到底是谁?

先前传来他孤身入锦州行刺多尔衮的壮举,那时候满城满朝都是夸他赞他,置生死不顾,忠义无双!

但一听他要开战,骂声就逐渐起来了!

毕竟你单枪匹马去杀多尔衮,杀掉了是天大的喜事,没杀掉自个嘎了也只是丢了你自个性命,百姓还会赞你一声英雄牛逼,可是一打仗呢,前线士兵要无数人丢了性命,后方物价膨胀多少百姓买不到买不起粮食会被饿死!

事关太多人的性命了,所以老百姓不骂你骂谁啊!

他就是好大喜功,而不顾百姓和将士生死!

一将功成万骨枯,要用无数百姓和将士的性命来做他攀登天梯的基石!

他就是个疯子,不择手段的疯子!

可偏偏他这么不顾百姓生死而朝廷却还支持他!

到处筹备粮草调兵遣将义无反顾的支持!

老百姓就更忍不住的骂了!

甚至赤果果的揭穿他朝廷的心思,对朝廷来说,百姓可以死,但江山不能丢!

只要江山在他的国就在!有江山也就有百姓!只有百姓没了江山有个屁用。

对于朝廷来说,百姓可以饿死,但将士不能饿死!

百姓饿死了对他们没啥损失,但将士饿死了,谁替他们打天下守国土!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无时无刻都有人在数落着,大骂着。

这些骂声经过各种渠道,传到了春祥耳朵里自然也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皇帝听了闹心就给春祥去处理。

可是这种舆论如何处理,全抓了?

抓不完也关不完

而且你敢抓立刻就会被那些御史把祖宗十八代骂的掀棺材板,内阁会借机给皇帝施压……

愁!

春祥召集几个大档头来商议如何解决

然后一个个头都大了,气的拍桌子,哪有打打杀杀简单。

就在这时鸽房送来一封密信。

春祥看了一眼,心跳就加快了。

这时关外来的,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辽阳城被拿下了!

春祥怔住了,看着眼前几个手下,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几个大档头面面相觑,然后挤出一句,这是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