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叔被请来客栈,简单寒暄过后,便给王春桃诊脉。

事实并非林玉危言耸听,刘三叔诊断出来的情况比林玉所说还要严重。由于孕妇长期缺乏锻炼,又过于进食太多,导致补过盛,反而有难产风险。另外,王春桃原本因为上一胎生产完不久,身体还未完全恢复,这次又很快怀上第二胎,身体比一般孕妇还要羸弱。

“平日里一定要控制饮食,切记大补。可以适当去院里走动走动,消消食,最重要是少食多餐。刘三叔对着周氏阐述清楚,并且临走时还不忘指着卧房窗户道:”天气已经暖和起来,平日里可以把门窗打开,让孕妇透透气。“

周氏听信算命先生所说,忌讳王春桃开门开窗,更是限制王春桃出房门。

如今看着刘三叔摇头叹息,也知道事情严重,赶紧按照叮嘱做。

林玉看着自家娘一改之前的做派,心下倒是能放心将客栈大小事交给林贵和林老爹看着,她和刘策安心去清河庄监工。

说是监工,实际上就是去逛逛,在庄子里四处走走,若是佃户们都没什么事,插秧正常进行,他们也就回家安心做其他事。

实际上,林玉除了插秧的事情要监工,孙兰这边学堂的事也已经准备齐全,准备开始动工。

她还没出发,这边孙兰已经来拦她。

“石料和木料你刘景堂哥已经去着手准备,今儿来就是问问你,这学堂具体怎么动工?”孙兰希望林玉抽空出来,大家好好商量一下这事。昨儿公爹回去透露林玉从客栈抽身出来回家了,孙兰这不赶紧过来找人。就怕林玉被其他事情耽搁,没时间管学堂的事。

“这学堂可是你兴办,如今你这不闻不问的样子可不成,最起码也得把事情交代清楚,我这边才好让你堂哥找人动啊。”孙兰也急,家里小的满入学年纪,这越早能识字读书,才是要紧。

而且学堂建完,这之后事还有很多,一桩一桩,可耽搁不得。

林玉看着孙兰堂嫂这般堵她,为的就是让她抽出时间来管事,也是觉得歉疚。

本来学堂就是她揽下的事,如今却全然交给堂嫂来打理。

“是玉儿的错,有劳嫂子这边这么辛苦。”这话林玉是真心感叹,她实在是觉得抱歉。

“这样吧堂嫂,我们今日正好要去清河庄看看大家插秧的情况,这边我也是顺路过去,你这边若没什么事,不妨也和我们一道去,顺便当是郊游,带上孩子一起玩耍一次,而刘景堂哥正好可以和刘大哥边走边说,我们也在,也能提点意见。”这样再好不过,既解决清河庄的事,又没耽搁刘景堂哥这边的安排。

“这……”孙兰没想到林玉已经有安排,还是晚来一步,不过听见林玉的话,她倒是有些心动。

村里不比镇上,不讲究郊游一说,孙兰这么多年只怕是都已经忘记这个词。

如今林玉提出来,她真有股冲动。

“那我回去问一下你堂哥,你这边多久出发?”孙兰不清楚清河庄在哪,只能跟着林玉他们一同前往。

“不着急,家里两孩子都还没收拾妥当,可能还要好一会儿,嫂子这边慢慢回去收拾也来得及。”监工也不在乎早晚,他们本来就是过去准备应对突发状况,若是无事,也就可以回来。

……

两家人出发时,已经日晒三竿。

本着就是去郊游的想法,林玉这边还将午膳备足,到时候他们可以不用回来,直接在清河庄用饭。

“嫂子,村里满入学堂的孩子你找村长统计过吗?”若是要考虑学堂的规模,这学生的数量首先得有,其次再是她们之前商量过的办公室配置。

“没呢!”孙兰哪里知道要统计这个,就先想着买地,把学堂建起来最紧要。

“具体年纪,还有家庭情况都统计一下,这样以后也方便我们管理。另外,现在若说学堂怎么建,我们考虑房屋数量时,多少孩子也需要考虑进去。”虽然元夏不讲究分班分年级教学,而且上下课都是由先生决定,但是她还是觉得有明确的分班制度较好。

这也就意味着,她要请的先生可不只一位。

而且当初她接下这个“校长”职位,第一想法就是还原她记忆中的小学,不仅仅只是授课育人,还要让孩子有空余时间学习一些感兴趣的东西。

当然,这一切都还只是林玉幻想。

“那我是不是得先统计清楚再做打算。”孙兰也是急了,本想着趁着今日一整日,两家男人和她们两人都在,大家正好可以商量出个结果,到时候回去,她就可以让刘景着手开始动工。

早前林玉已经将学堂的银子交给她,经济上不成问题,就是时间上比较急迫。

看着孙兰心急火燎的样子,林玉赶忙解释:“不打紧,嫂子和刘景堂哥对村里比我了解,有个大概数就成,再说我们回去再慢慢统计也来得及。”

实际上,林玉想说他们今日最多也就拟出个大概想法,学堂该怎么削减用度,在现有银两上节约出更多空间,而不是具体有学堂的方案。

如果要具体出学堂的构建方案,还得实地勘察,经过仔细研究才能下定主意,而不是他们现在这样纸上谈兵。

“对了嫂子,我们这边先去四河找王家帮忙,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先生愿意来,有什么要求这边也可以先准备,另外你这边定材料,也要记得记账,每一样材料具体花费多少,我都要清晰可以看见的数据,到时候是要当着整个村子公布银子的去路的。”筹集的银子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公开,让大家都能知道银子的来源和用途,确保大家不会对她们产生怀疑,下一次集资,大家才会信任她们,放心将银子捐出来。

林玉可不是打算只募集一次,之后就等着坐吃山空。

学堂要想长久维持下去,必须有一项固定的资金来源支撑。

林玉原本希望村长这边能从村里筹集到这笔银子,实际上村不比镇,更加不是她记忆里的城市,有固定税收支持基础教学。

元夏的税收都是上缴国库,学堂设立除了皇城钦点外,基本上都是靠学生收费来维持。

这样下来,每一个学生的费用并不低。

这也就导致为什么说在元夏,读书是有钱人家才能享受的待遇,穷苦人家是无法承担这样昂贵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