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我在1980年有个家 > 第508章 这是进口的瑞典货,你看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8章 这是进口的瑞典货,你看看!

叶回舟开着火神电动小皮卡,在郊区颠簸的路上也放慢了速度。

“可编程枪榴弹,从榴弹发射器到可编程榴弹,估计造价很昂贵,我在报告里也写了,小批量的快速装备特种战部队。

大批量的还是八七式造价便宜又抗造,发射普通榴弹和烟雾弹燃烧弹就可以了。

至于可编程枪榴弹,测距芯片的问题,只能问你们领导了,要不去特区的天下半导体公司订购。”

“特区的天下半导体公司,我记住了!”郭俊伟答道。

他们来到五五六厂的武器实验室,实际上就是一个70年代新修的砖瓦结构的车间。

不过面积很大,一眼看不到头。

他们在2楼的2号武器检验室见到了,新下线的,一系列枪榴弹发射器,整齐地摆在铺了绿布的长条大桌子上。

旁边的几个工人好奇了瞅着,郭秘书带来的年纪轻轻的叶回舟和两位姑娘。

郭俊伟找了找了一个个子很高大的工人,低声嘱咐了几句,那个工人就快速走出房间。

叶回舟来到长条桌子旁,很轻松地拿起qLU-11狙击炮,掂了掂分量,比他在2号工作室里dIY分量要重了很多。

看样子,还是材料问题没解决,或者是出于成本考虑,不过这一切他交出去以后,剩下的都不关他的事了!

还有拉起没有装引信,普通枪榴弹,看了两眼就放在桌子上。

他对于556厂,制作普通枪榴弹还是很有信心的。

然后拿起一枚,他制造的编程枪榴弹,边上还有一枚拆解过的编程枪榴弹还有还原。

他心中叹了口气,就知道五五六厂不能批量制造可编程枪榴弹,估计还是卡在了榴弹内的芯片的问题上。

叶回舟设计的可编程枪榴弹,它强调在激光测距仪测出目标距离后,即输入榴弹内的芯片。

不用人工计算,榴弹会在飞抵目标时爆炸,而且是空爆,杀敌效果好得出奇。

他低声询问跟在旁边的郭俊伟:“你们没有电路板车间?”

郭俊伟立马答复:“有是有,但是也生产不了榴弹内的芯片,我还找了别的电子厂,一样是无法生产。

还有就是,你的那套激光测距仪,我们联合其他科研所快速拆解第一时间仿制出来。

但是太贵了,都抵得上我10年工资了。”

郭俊伟在那里苦笑。

556厂新生产的狙击炮,狙击炮上的激光测距仪在80年代初是很贵的。

这一整套观瞄设备,确实要比配备有机械瞄准镜和白光瞄准镜两种瞄具,八七式枪榴弹发射器,贵上一二十倍。

但八七式上的这两种瞄具均不具备测距功能,士兵需要根据经验或通过其他设备测距,并手动调整标尺至对应刻度进行瞄准。

在叶回舟看来,这种瞄准方式需要时间长,且瞄准精度低。

要他上战场,肯定要用配备了编程式榴弹的qLU-11狙击炮,打得精度要可靠得多。

他这次给出的实物还有图纸制作的qLU-11狙击炮,可比他一个多月以前dIY的基础性qLU-11要好得多。

最少膛口没有那根从火控连接膛口的线缆。

现在的qLU-11具备精确射击能力的榴弹发射器,按照他的设想,可以小批量装备特战部队,就是用来承担这种任务的。

上一辈子,pLA猎装的qLU-11狙击炮配备了一般的榴弹,其精度足够将榴弹准确地从碉堡的射击口当中送进去。

数发命中爆炸就足够毁伤一个坚固火力点

消灭掉对步兵和轻型车辆威胁最大的机枪等目标不在话下。

但是狙击榴对各种射击口当然有着很好的精度,对碉堡工事等等有不错的拆迁效果。

但毕竟不是敌人的防线上只有碉堡,绵延的壕沟等等一样需要有效的武器来解决。

可编程榴弹的时候,狙击榴弹对于壕沟当中的步兵等目标的效果并算不上好,因为弹道平直装药和破片还有限,在高抛攻击的情况下并不能形成有效杀伤。

而有了可编程榴弹之后可就不一样了,火控自动给智能引信装订起爆定时之后,可以准确地在战壕上方空炸,将破片泼洒到战壕当中去。

从而杀伤躲藏好的步兵目标,实现非常好的对软目标的杀伤效果。

而同时还可以维持原本的高精度碰炸,从弱点杀伤硬目标,实现一款榴弹发射器的多用途化和威力最大化。

其实可以使用编程榴弹这个要求,是一套高配的集成了激光测距,横风传感等设备的高配火控瞄准系统。

这套火控瞄准系统集成了进行编程引信装订的能力。

只是过去因为pLA的陆军穷,对高技术装备重视程度不够等种种原因,长期都只在外贸出口型号上才安装配套的膛口线圈装置,实现可编程榴弹的全功能而已。

现在,他搞出这个狙击炮,就是为了南方多山的战争。

在山地等复杂地形中及夜晚环境下更是难以发挥作用。

虽然目前我军,你取得了炮战,压倒性的优势,但要占领地方的阵地,一般重武器是拖不上去的。

如果是榴弹发射器,最主要的是8710自动榴弹发射器,如果能够正式投入使用,将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pLA步兵火力。

正在这时那个大个子工人,一手一个提着两个大箱子进来了,放在大桌面上。

郭俊辉上去打开两个绿色的箱子说道:“这是进口的瑞典货,你看看!”

叶回舟走上前一看,一个是第2代古斯塔夫无后坐力,一个是火箭筒。

他拿起火箭筒,掂了掂分量,很轻,这种一次性火箭筒的筒身是用玻璃纤维来制造。

与无后坐力炮较高的造价相比,单兵火箭筒则显得物美价廉。

他把一次性火箭筒放在一边,又检查起了无后座力炮,发现是m2的改型。

此m2改型无后坐力炮,重量介于火箭筒和 m3轻型无后坐力炮之间。

比国产的82无后坐力炮重量要轻很多。

他看了一下英文的说明书,有效射距1公里,比国产的82无射击距离要远。

他知道,主要是炮管的材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