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我在1980年有个家 > 第509章 火箭筒多好,一次性的物品,打完就扔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9章 火箭筒多好,一次性的物品,打完就扔掉

这还要归功于材料科学的发展。

所以他才带着两个搞化学的美女,来参观,摸索,实物取样。

她上一世在军事杂志上看过。

70年代的古斯塔夫无后 m 2无后坐力炮重量,实际上跟国产的82无差不多。

但它的改进型炮管则采用了两种材料构成,其内膛的材质为钛合金,与此同时外部再使用极轻的碳纤维进行缠绕包裹。

西方的材料学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是世界上顶尖的了,就是现在的老毛子也比不了。

70年代瑞典联邦实验室生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居然已经量产了。

虽然碳纤维材料很昂贵,但是瑞典的国防部门还是采购了一批。

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的碳纤维材料尽管强度大,但是不耐磨,而用薄薄一层钛合金作为内衬。

外部缠绕碳纤维材料负责承受膛压,正好能够兼顾两者的优点,并且避免了双方的缺陷,同时还减轻了重量。

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与此同时,叶回舟以前的资料显示。

瑞典军方对于无后坐力炮的口径方面,其对已经发展了二十几年的84毫米口径不离不弃。

m2的结构特点与m1式轻型无后坐力炮相似,仍由发射筒、文杜里喷管、肩托、前手柄、两脚架组件、瞄准具、背带以及发射机构、击发机构和保险装置等组成。

前手柄位于发射筒的左下方,增加了一个携行提手,以利于迅速转移阵地。

瞄准装置该火箭筒采用光学瞄准镜,居然还配有红外夜视瞄准具,以便夜间作战使用。

与无后坐力炮相比,70年代末期生产的古斯塔夫单兵火箭筒,有效打击距离较短,一般在300米以内。

有道是“一分钱一分货”,这种造价上的不同也决定了两者的射程各异。

在实际作战中,单兵火箭筒很多时候是在几十米的距离上发射。

无后坐力炮的有效射程则较远,以前就可达1000米以上。

而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的内膛还配有膛线,能够赋予炮弹更加稳定的弹道,其精度相当棒。

在反工事时,其有效射程高达700到1000米,足足是1990年定型生产的国产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的两倍还要多!

此时瑞典军方于去年对多用途武器系统提出了新的战术技术要求、能在中程距离上摧毁包括重型坦克在内的所有装甲车辆。

用碰炸方式对付有防护的部队,用空炸方式对付无防护的部队。

能施放烟幕屏障,能定点照明战场,以便于夜间观察和消灭装甲目标。

武器质量小,机动性好。

为了满足这些苛刻的要求,此后几年,“卡尔古斯塔夫”系列摇身一变发展出“m3型重型火箭筒”。

现在这个摆在桌子上的,这么轻的一定是m2无后坐力炮的的升级版,接着他又看到了红外线瞄准镜和激光测距仪。

他就可以肯定,那台上摆着的是m3型火箭筒实验型。

他真没想到,五五六厂居然弄到了升级版,真的不可思议。

他把无后坐力炮反复研究了一下,从背着的军绿色书包里掏出了一把万用钳子,配合上万用起子。

折腾一阵,就把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五马分尸。

看的,郭俊伟和边上那个大个工人心惊胆战,但叶回舟有特别通行证,相当于是他们厂子专家,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只是偷偷的叫人赶快请王厂长过来。

这可是他们厂唯一的一套进口的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万一复原不了,那他们扣奖金写检查还是轻的。

弄不好他们两个给调离工作岗位,发配去大山里,那他们就惨了。

他拿起炮口,叫两个美女上来,用仪器检查一下,看看哪些部位是需要用到碳纤维包皮。

叶回舟毕竟来自40年以后,他又是伪军迷。

他很清楚的知道,随着装甲防护技术的进步,复合装甲、反应装甲的大量应用,世界火箭筒的发展趋势是重型化。

因此西方这个时期发展出的火箭筒口径全是80毫米以上的重型火箭筒,老毛子也在40毫米口径的RpG-7基础上发展出了58.3毫米口径RpG-16。

其后这股重型火箭筒浪潮汹涌到极致,出现了法国的“阿皮拉斯”那样的变态级“超重型火箭筒”。

其战斗全重达13.7千克、全筒长达1.29米,单兵携带已经相当困难,发射时更是声势喧天、狼烟动地,人称之“法兰西大焰火”。

这样的火箭筒已经脱离了“轻型反坦克武器”的本质了。

在这股火箭筒“重型化”的浪潮面前。

此时的瑞典人坚持走自己的路,但没有放弃久经考验的卡尔·古斯塔夫“轻型无后坐力炮”。

而是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改进设计。

为了满足90年代步兵近距离反坦克作战和有效的火力支援需要,瑞典军方于80年代初对多用途武器系统提出了新的战术技术要求。

能在中程距离上摧毁包括重型坦克在内的所有装甲车辆,用碰炸方式对付有防护的部队,用空炸方式对付无防护的部队。

能施放烟幕屏障;能定点照明战场,以便于夜间观察和消灭装甲目标;武器质量小,机动性好。

为了满足这些苛刻的要求。

在不久的将来,“卡尔古斯塔夫”系列摇身一变发展出“m3型重型火箭筒”。

叶回舟他迅速放弃了无后坐力炮,准备dIY,改良型m3型重型火箭筒。

火箭筒多好,一次性的物品,打完就扔掉。

他要让两个中东土豪战争更加绚丽多彩。

随着两个穿着白大褂的美女,在炮筒上测量着什么。

童幼竹她仔细研究了一下。

这个炮筒外壁用的是,碳素纤维环氧树酯复合材料制成。

喷管为玻璃钢制品,他们化学实验室能仿制。

但是要大面积的生产,还得交给国家。

童幼竹用锉刀喜滋滋的刮了一些粉末装进小瓶里。

两个美女低声交谈着,又细心的把一块块零件编号代码,然后用黑白照相机拍照。

几个男的无所事事,叶回舟叫大个子工人把夫无后坐力炮配备的84mm口径弹药,搬到桌上,准备卸载。

把火药拿出来,带回小峡谷叫两个美女看能不能研究出配方来。